赵森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增殖性肿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MPN合并AMI患者22例,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AMI 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AMI 16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常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MPN合并AMI患者22例,8例(36.4%)患者AMI于MPN诊断后发生,14例(63.6%)患者AMI与MPN同时诊断;ET合并A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另外1例心肌梗死类型不详,PV合并A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1例心肌梗死类型不详;冠状动脉造影检查ET合并AMI组单支病变9例、≥2支病变7例,PV合并AMI组单支病变2例、≥2支病变4例;21例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并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9例于术前已接受降细胞治疗、5例于术后接受降细胞治疗;随访期间3例于术后1个月再发冠状动脉病变,均为血运重建术前未强化降细胞治疗者,1例未行血运重建治疗患者1年后再发AMI。结论 AMI患者全血细胞计数异常时需警惕MPN的可能,MPN合并AMI以60岁以下男性、ET患者多见,女性发病年龄早于普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应注重降细胞、抗血小板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综合治疗。
- 赵森白贝贝韩雪陈烨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
- 666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况调查
-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以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北京市8家三级综合医院心内科、老年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666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
- 秦明照张雪松赵森王宁陈一文孙颖郑虹马丽娜张丽孙静安学志牛红育张洁
- 关键词: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 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
- 2014年
- 慢性肾脏病(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1],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2]。我国近10年也有相关研究,“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3]。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些年关于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血脂异常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赵森秦明照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他汀类调脂药甘油三酯
- 青年深静脉血栓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分析青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诊断的45岁以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及非PE组,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血栓部位、血细胞计数、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易栓等指标以及心脏病、吸烟、DVT史、手术、静脉曲张、妊娠/分娩等17种DVT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例青年DVT患者中96例伴发PE,发生率为36.6%,病死率为3.1%。患者平均年龄(34.85±7.96)岁,男性多于女性(67.7%vs 32.3%,P=0.004);PE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较非PE组更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非PE组(P<0.05)。PE组DVT史、呼吸道感染、血栓累及多支静脉(≥2支)患者明显多于非PE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DLC降低、CRP升高、既往DVT史、呼吸道感染是青年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DVT患者极易发生PE,重症可导致死亡;其D-Dimer及FDP升高,伴PE者更高,对D-Dimer及FDP极度增高的青年DVT建议行PE筛查。伴呼吸道感染、DVT史、高CRP、低HDL-C患者是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DVT一旦伴发上述危险诱因,应警惕PE发生。
- 冯翠翠王芳韩雪白贝贝赵森陈烨
- 关键词:静脉血栓青年诱因肺栓塞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变化,探讨其与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JAK2V617F突变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202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初诊的105例MPN患者为MPN组,45例非MPN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52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MPN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比较3组入院时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1个比率、EPC数;分析不同临床特征MPN患者EPC数差异;Spearman相关法分析MPN患者EPC数与血细胞计数、IL-6、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1)MPN组入院时Hb[152(57,235)g/L]、WBC[9.14(2.91,30.56)×10^(9)/L]、RBC[5.05(1.68,9.99)×10^(12)/L]、PLT[557(82,2126)×10^(9)/L]、Hct[(45.39±10.60)%]均高于恶性肿瘤组[99(40,165)g/L、6.55(1.50,146.03)×10^(9)/L、3.12(1.24,5.13)×10^(12)/L、137(4,1305)×10^(9)/L、(29.96±13.17)%]和对照组[137(62,237)g/L、5.60(2.27,15.12)×10^(9)/L、4.62(1.62,6.84)×10^(12)/L、208(32,658)×10^(9)/L、(39.31±16.68%)](P<0.05);恶性肿瘤组Hct、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N组、恶性肿瘤组CVRF>1个比率(64.76%、62.22%)均高于对照组(38.46%)(P<0.05)。(2)MPN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EPC数[306(0,4303)、193(0,2920)个/mL]均多于对照组[87(0,2616)个/mL](U=-4.251,P<0.001;U=-2.031,P=0.042),MPN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67,P=0.205)。(3)男性[435(0,4303)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阳性[363(0,4303)个/mL]、CVRF>1个[375(0,4303)个/mL]、PV[404(0,2622)个/mL]患者外周血EPC数分别多于女性[227(0,3300)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阴性[248(0,2639)个/mL]、1个CVRF[165(0,3330)个/
- 韩雪白贝贝冯翠翠赵森王芳王春键陈烨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内皮祖细胞血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评估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预防以及抗栓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诊治MPN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3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2例。51例患者(29.5%)伴有心律失常,其中AF最为多见,发生率为8.7%。ET、PV、PMF组AF发生率分别为9.7%、6.9%、8.3%,ET组略高于PV及PM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N伴AF患者左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31 mm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AF患者(分别为80%vs. 42.3%、93.3%vs. 59%及66.7%vs. 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左房增大与MPN伴AF显著相关(OR=1.089,95%CI:1.006~1.178)。结论 MPN患者易罹患心律失常,以AF最多见;多数MPN伴AF患者左房增大、LVEF减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是MPN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
- 白贝贝韩雪赵森陈烨林运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左房增大
- 666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况调查被引量:14
- 2016年
- 总结调查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以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北京市8家三级综合医院心内科、老年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666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抗栓治疗情况等资料,依据CHADS2、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栓塞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比较不同栓塞危险分层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入选患者男416例,女250例,平均年龄(79.9±8.0)岁,其中≥80岁的高龄患者363例(54.5%)。合并高血压513例(77.0%),合并冠心病266例(39.9%),合并缺血性卒中病史患者243例(36.5%)。CHADS2评分平均为3.4±1.5,≥2分者581例(87.2%)。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5.5±1.9,2分及以上者647例(97.1%)。HAS-BLED评分平均1.7±0.9,≥3分者113例(17.0%)。CHADS2≥2分的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21.5%(125/581)接受抗凝治疗,55.1%(320/581)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3.4%(136/581)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CHA2DS2-VASc≥2分的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23.3%(151/647)接受抗凝治疗,54.3%(351/64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2.4%(145/647)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疾病较多,且多处于血栓栓塞高风险状态。但接受抗凝治疗比例低,仍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
- 秦明照张雪松赵森王宁陈一文孙颖郑虹马丽娜张丽孙静安学志牛红育张洁
- 关键词: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 骨髓增殖性肿瘤与高血压
- 2020年
- 继发性高血压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占高血压的10%~15%。因有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常常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组以血细胞增多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近年研究发现,MPN可通过数种机制影响血压,成为继发性高血压的罕见病因之一,但MPN引起的继发高血压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临床极易漏诊。
- 陈烨赵森
-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骨髓增殖性肿瘤NEOPLASMS继发高血压原发病MPN
- Bardet-Biedl综合征5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文献回顾
- 李倩彭晓燕张永鹏陈凤华赵森
- 血小板参数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动脉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通过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动脉事件发生情况和血小板参数水平,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特点及其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PV、ET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入选86例MPN患者,其中PV 44例、ET 42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中位发病年龄61(23-83)岁。PV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率、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脾肿大的发生率,以及WBC、HGB、HCT、PDW、MPV、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ET患者(P<0.05),PLT和PCT水平显著低于ET患者(P<0.01)。22例(50%)PV患者合并动脉事件,其中≥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者12例,动脉事件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PV患者PDW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PV患者(P=0.003),≥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的PV患者PDW高于≤1个部位动脉狭窄的PV患者(P=0.037)。23例(54.8%)ET患者合并动脉事件,≥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者7例,动脉事件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ET患者PCT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ET患者(P=0.037),≥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的ET患者PCT高于≤1个部位动脉狭窄的ET患者(P=0.04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PCT升高分别是PV、ET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和ET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PDW和PCT升高分别预示着PV和ET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 赵森陈烨任修文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