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日升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射电
  • 2篇射电爆发
  • 2篇太阳射电
  • 2篇大爆发
  • 1篇低频
  • 1篇低频放大器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效应
  • 1篇云南天文台
  • 1篇日面
  • 1篇上升沿
  • 1篇天文
  • 1篇天文台
  • 1篇天线
  • 1篇天线口径
  • 1篇同步解调
  • 1篇同步解调器
  • 1篇频次
  • 1篇微波爆发
  • 1篇解调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云...

作者

  • 4篇谢瑞祥
  • 4篇纪树臣
  • 4篇赵日升
  • 2篇汪敏

传媒

  • 4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1篇1990
  • 3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88年12月16日太阳射电大爆发的快速精细结构(英文)
1989年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谢瑞祥赵日升汪敏纪树臣
关键词:射电爆发太阳射电BURST丰度上升沿
1988年12月16日微波爆发和X射线辐射(英文)
1989年
云南天文台三架单频射电望远镜,工作频率分别为4000MHz、2800MHz和1420MHz,天线口径各为3.2米,2.5米和3米。能同时接收太阳射电和秒级和毫秒级总流量。辐射计的终端接在一个公共的YEE80微处理机上。信号经过调制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同步积分器和同步解调器之后被分成两路、其秒级信号被送到接收机;毫秒级信号被送到A/D板。采样之后送到计算机,如果有毫秒结构计算机便贮存。 1988年12月16日收到一个特大的射电爆发,图1是经过衰减6dB之后的三个波段的秒级爆发曲线,其主要参数列在表1。图2给出了Goes卫星同期观测到的X射线及其质子流量。该爆有下列特征: 1、每条曲线有五个峰。2、相领峰之间的时间间隔近似相等,它们的准周期分别为12.5分、12.4分和12.5分。3、各条爆发曲线的第一个峰是尖的、陡的、复杂的,并带有亚峰。4、三条曲线第一峰上的大厂亚峰的平均周期分别为1.5分、1.2分和1.0分。 本文得到下列主要结果: (1)由表3给出的三波段峰—峰之间的时间差,得到射电大爆发期间,原区中心的运动。 (2) 源区的运动,牵动着“冻结”在等离子体中的日冕磁场,产生主峰的12.5分准周期振荡和亚峰的1.5分、1.2和1.0分的准周期振荡,是日冕环的整体行为。 (3)这次事件有IV型射电爆发相伴随。
赵日升纪树臣谢瑞祥汪敏
关键词:射电爆发低频放大器天线口径同步解调器太阳射电
第22周升段毫秒级射电尖峰在1.42、2.84、3.67GHz上出现的频次(英文)
1989年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1.42、2.84、3.67GHz的毫秒级射电尖峰在太阳22周上升段出现的频次及计算源区的有关参数。 云南天文台三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于1987年初投入观测。我们选择的观测时段是1987年5月-1988年12月。为太阳22周升段。其中36个毫秒射电尖峰事件及它们的极大流量被选取了(见英文表Ⅰ)。统计结果表明,三波段尖峰出现的频次比为24:13:3;三波段最大流量分别是2530.0、1364.0和21.8s.f.u;最小流量是33.2、15.2和16.3s.f.u;平均流量是434.8、216.5和19.1s.f.u。 根据这些统计结果,我们作了尖峰源区的参数计算。 1、尖峰源的尺度。由公式(1)算得三波段尖峰源的直径分别是140km,70km和50km,同Benz给出的≤200km相符。 2、尖峰源立体角。由公式(2)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7×10^(-12)sr,6.8×10^(-13)sr,3.5×10~_(-13)sr。 3、尖峰源的亮温度,由公式(3)算得三波段亮温度如下: 频 率 极大值(K) 极小值(K) 平均值(K) 1.42GHz 1.5×10^(14) 2.0×10^(12) 8.1×10^(13) 2.84GHz 8.1×10^(13) 9.1×10^(11) 1.3×10^(12) 3.67GHz 1.3×10^(13) 8.2×10^(11) 1.1×10^(12) 4、尖峰源的磁场强度,用公式(4)、(5)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50、500和700高斯。 从统计与计算结果我们看到,毫秒级射电尖峰辐射在1.
纪树臣谢瑞祥赵日升黄占奎
关键词:云南天文台极小值BANDWIDTHBANDSBRIGHTNESS
AR5629:1989年8月15日的射电大爆发
1990年
1989年8月12日至19日,AR5629活动区产生了一系列的射电爆发。以8月15日0300.0UT发生在日面西边缘(S20,W81)的微波爆发为最大。该微波事件有X1.0/SF的太阳X射线耀斑相伴随,并产生了射电Ⅳ型大爆发,引起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然而,这次射电大爆发并没有毫秒级尖峰辐射相伴随。
纪树臣谢瑞祥赵日升黄占奎
关键词:地球物理效应活动区日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