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奎

作品数:15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脊柱
  • 6篇矢状
  • 6篇矢状位
  • 5篇腰椎
  • 5篇骨盆
  • 3篇腰椎间盘
  • 3篇症状
  • 3篇全脊柱
  • 3篇椎间盘
  • 3篇颈椎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曲度
  • 2篇椎间盘切除
  • 2篇椎间盘切除术
  • 2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赵文奎
  • 7篇于淼
  • 5篇刘晓光
  • 4篇孙卓然
  • 4篇李危石
  • 4篇白忠旭
  • 4篇陈仲强
  • 3篇李广伟
  • 2篇祝斌
  • 1篇吴奉梁
  • 1篇闫崴
  • 1篇刘忠军
  • 1篇田兆兴
  • 1篇张玉梅
  • 1篇商澜镨
  • 1篇李星晨
  • 1篇王凯
  • 1篇王少波
  • 1篇姜亮
  • 1篇孙晓智

传媒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PVP治疗的102例(145椎)OVCF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角,并统计手术有效率。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6.69±1.14)分将至术后3 d的(2.25±0.84)分,ODI由术前的(65.96±8.36)分降至术后的(28.6±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后3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OD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后凸角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患者术后完全缓解95例(93.14%),部分缓解5例(4.90%),总有效率为98.04%(100/102)。结论PVP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OVCF安全有效。
李广伟白忠旭赵文奎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拟合关系研究
目的 建立国人腰椎前凸曲度与骨盆矢状位序列间的拟合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影像学分析,对171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男性94例,女性77例,志愿者平均年龄23.0&#177;1.8岁,年龄范围18-28岁.所有志...
孙卓然李危石陈仲强于淼赵文奎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拟合关系研究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建立国人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与骨盆矢状位序列间的拟合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71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男94例,女77例,年龄23.0±1.8岁(18~28岁)。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测量脊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利用Pearson检验进行LL与其他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LL与其他各参数间线性拟合关系。根据既往研究LL=PI+9,以PI测量值为基础,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LL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间对比。结果:PI为44.6°±9.5°,LL为48.4°±10.8°,SS为34.4°±8.0°,TK为24.2°±9.6°,CL为7.9°±9.6°,SVA为-20.5±30.1mm;LL与PI、SS、TK、CL、SVA呈显著相关(P〈0.05)。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L=2.958+0.760 SS+0.323 TK+0.198 PI+0.122 CL-0.118 SVA;运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LL=0.623 PI+20.611。根据既往文献报道LL=PI+9,以此计算出的LL预测值53.7°±9.5°与实际测量值差异显著(t=7.025,P〈10-6)。结论:以PI为自变量的简单线性回归LL=0.623 PI+20.611能准确估计个体的LL,在西方人群中得到的LL=PI+9结果并不适用于国人LL的估计。
孙卓然李危石陈仲强于淼赵文奎
成人腹痛型上呼吸道感染58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酚麻美敏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URTI)所致急性腹痛的回顾性分析,提高急诊医师对成人URTI致急性腹痛患者的鉴别能力,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成人URTI,以急性腹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仅以急性腹痛作为临床表现者,共58例,提取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给药过程。根据首次诊断正确与否,分为诊断正确组和误诊组。诊断正确组给予酚麻美敏片治疗;误诊组给予山莨菪碱及抗感染或改善心肌缺血治疗等,未给予抗URTI治疗,8~48h后给予酚麻美敏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转归。结果诊断正确组28例,27例于服用酚麻美敏片2~3h后腹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有效率96%;误诊组30例,经山莨菪碱及抗感染或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2例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者缓解,有效率7%;余28例患者腹痛持续8~48h后,加用酚麻美敏片,经2~3h后腹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100%。结论成人URTI可致急性严重腹痛,酚麻美敏片对成人URTI所致急性腹痛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闫崴赵文奎张玉梅田兆兴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腹痛酚麻美敏片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我国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及疼痛科治疗74例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描述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我院既往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无症状健康青年人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显著增加(P=0.003,P=0.000),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显著减少(均P=0.000),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无统计学差异(P=0.062),18例出现矢状位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5 cm。患者LL与TK、SS、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 SSA)高度相关,与PT、SVA、骶-股距离(sacrofemoral distance, SFD)中度相关,与PI低度相关。SVA与SSA高度相关,与TK、LL、PT、SS、SFD中度相关。患者的胸腰段拐点约位于L2椎体下半部水平,腰椎前凸曲度的顶点约位于L4椎体的上半部水平。结论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为胸椎和腰椎曲度丢失,骨盆后旋,全脊柱前倾,胸腰段拐点较低,参与腰椎前凸椎体较少。这种形态学特征改变了脊柱的力学结构。
杨泽希于淼赵文奎刘晓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畸形
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_(0)-C_(2)角、从C_(2)-C_(3)到C_(6)-C_(7)的间盘角、从C_(3)到C_(7)的椎体角、T_(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C_(2)-C_(7)矢状轴向垂线(C_(2)-C_(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C_(7)SVA)、头重心至C_(7)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enter of gravity of head to C_(7)SVA,CGH-C_(7)SVA)、C_(7)到S 1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_(7)-S 1SVA)。依据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比较不同Roussouly分型下的颈椎曲度及形态。结果:共纳入126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67名,女性59名,平均年龄(21.4±2.3)岁。C_(0)-C_(7)前凸角平均为26.0°±12.8°,其中C_(0)-C_(2)前凸角平均为15.2°±6.7°,C_(2)-C_(3)到C_(6)-C_(7)间盘前凸角总和平均为9.1°±12.1°,C_(3)到C_(7)的椎体前凸角总和平均仅为1.4°±10.2°。C_(2)-C_(7)SVA(18.6±7.9)mm和CGH-C_(7)SVA[(22.9±12.3)mm]由C_(7)-S 1SVA[(-21.6±31.0)mm]完美代偿。不同的Roussouly分型间颈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曲度与T_(1)倾斜角(P<0.01)、胸椎后凸角(P<0.01)有显着相关性。从T_(1)倾斜角到C_(0)-C_(2)角,相邻节段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测量并计算了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椎体角和间盘角的正常值,发现颈椎前凸主要发生在C_(0)-C_(2)和椎间盘水平,这些角度受到其他脊柱部位形态(T_(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和Roussouly分型)的影响,且相邻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唐彦超赵文奎于淼刘晓光
关键词:颈椎
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full-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FELD)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法[1、2],减压区域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postoperative discal pseudocyst,PDP)形成是罕见的FELD并发症,该并发症由Young等[3]于2009年首次报道.目前,报道PDP的中外文献较少,对PDP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报道罕见.临床上症状性PDP出现时间约为术后1个月,其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相似;大部分PDP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均能缓解[4.5].少量PDP患者经各种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且症状呈快速进行性加重趋势[5-8].我们对2015年~2020年间的PD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明确PDP的临床特征、形成机制和治疗策略.
白忠旭赵文奎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假性囊肿症状性术后症状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拟合关系研究
目的:建立国人腰椎前凸曲度与骨盆矢状位序列间的拟合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影像学分析,对171例正常青年志愿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男性94例,女性77例,志愿者平均年龄23.0±1.8岁,年龄范围18-28岁.
李危石孙卓然陈仲强于淼赵文奎
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分析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平衡调节机制及矫形手术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2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49例,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30例,先天后凸畸形19例,所...
孙卓然李危石陈仲强于淼赵文奎
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10月至12月于我中心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纳入本研究。运用"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记录穿刺判定椎间孔成型必要性、术中椎间孔成型情况。结果:共75例病人纳入本研究。年龄14~71岁,平均42.0±14.1岁。41例行L4-5节段手术,35例穿刺判定不需行椎间孔成形术,其中32例实现了满意减压,3例病人术中需要行椎间孔成形术。34例L5-S1节段手术,16例穿刺定位符合免椎间孔成型要求,其中15例实现了满意减压,1例术中需行关节突成型。术后随访,2例(2.7%)急性椎间盘再突出。无神经损伤发生,无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在实现良好的减压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对关节突的破坏,减少术中出血及疼痛。
祝斌刘晓光李水清贾东林王凯黄鑫商澜镨赵文奎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