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坚

作品数:64 被引量:261H指数:9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骨折
  • 16篇内固定
  • 13篇关节
  • 10篇手术
  • 10篇股骨
  • 9篇胫骨
  • 8篇外科
  • 8篇钢板
  • 7篇疗效
  • 7篇固定术
  • 6篇皮瓣
  • 6篇显微外科
  • 5篇植骨
  • 5篇入路
  • 5篇术后
  • 5篇锁骨
  • 5篇老年
  • 4篇腰椎
  • 4篇置换术
  • 4篇脱位

机构

  • 64篇商丘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64篇赵志坚
  • 47篇陈坤峰
  • 17篇徐继胜
  • 11篇陈道振
  • 9篇张传林
  • 8篇朱鑫
  • 7篇丁丁
  • 6篇王晓乐
  • 6篇史君
  • 5篇崔峰
  • 3篇徐长科
  • 2篇梅伟
  • 2篇王春丽
  • 2篇陈永义
  • 2篇杨广令
  • 2篇郭伟杰
  • 2篇张俊霞
  • 2篇韩文龙
  • 1篇周晓敏
  • 1篇黄久勤

传媒

  • 9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5
2003年
赵志坚
关键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皮瓣移植修复胫腓骨骨折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28例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的f陆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组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病例共28例.皮肤坏死缺损面积3.0cm×5.0cm~17.0cm×30.0cm。创面骨质、肌腱外露19例.钢板外露9例。切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彻底清创后用VSD处理,分别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4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3例,股外侧皮瓣修复2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血运、色泽、质地及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出现局部皮缘坏死.经加强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3d出现皮瓣肿胀,张力高.经检奄为皮瓣下积液.拆开部分缝线后允分引流,皮瓣成活良好:1例出现l术后皮瓣下渗液,经细菌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索.加强换约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7年,本组病例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外形臃肿不明显,色泽与受区相近。28例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小腿恢复负重行走功能,膝关节活动良好,踝关节屈曲、背伸、内外翻活动良好。结论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皮肤坏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朱鑫赵志坚陈坤峰
关键词:腓骨骨折外科皮瓣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23例报告
2001年
黄久勤陈永义程继武赵志坚王红旗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急性颈髓损伤后纵韧带骨化颈椎骨折脱位黄韧带肥厚
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比较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跗骨窦切口)手术与经典"L"型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60例,其中,8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80例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末次随访时,跗骨窦切口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两组间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与经典"L"型切口手术的疗效相当,治疗SandersⅡ型患者则术后足踝关节功能更佳。
李坚强陈坤峰赵志坚
关键词:跟骨骨折足踝部关节功能
对比锁定加压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对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比锁定加压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对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足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创伤更小,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晓乐陈坤峰赵志坚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
RTS评分、D-乳酸、DAO在创伤性骨折并休克中的评估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修正创伤分数(RTS)评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在创伤性骨折并休克中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并发休克者93例(研究组),未并发休克者8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RTS评分及D-乳酸、DAO水平。分析创伤性骨折并休克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RTS、APACHEⅡ评分及D-乳酸、DAO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上述因子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TS评分、D-乳酸、DAO水平对创伤性骨折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RTS评分及D-乳酸、DA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并发休克患者中,预后死亡30例(死亡组),预后生存63例(生存组)。死亡组RTS、APACHEⅡ评分及D-乳酸、DAO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示,RTS评分、D-乳酸、D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3、0.889、0.912,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并休克患者RTS评分明显增高,D-乳酸、DAO水平呈异常表达,且与APACHEⅡ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预后的辅助指标。
丁丁赵志坚陈坤峰
关键词:D-乳酸二胺氧化酶创伤性骨折
VSD联合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3例胫骨外露创面的体会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VSD联合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小腿中下段胫骨外露创面的13例患者,清创后采用 VSD 处理7-18 d ,待胫骨创面清洁后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胫骨外露,本组切取皮瓣面积为5.0 cm x4.0 cm -12.0 cmx9.0 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小腿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结论 VSD联合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骨外露创面临床效果良好。
陈坤峰赵志坚徐继胜张传林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显微外科手术
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证实此术式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对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1例患者,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骨折复位满意后,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倒三角固定骨折。于股方肌止点处切取适合大小的股方肌骨瓣,沿股骨颈纵轴向头内及颈部开槽,将骨瓣插入股骨头内,无张力移植固定于股骨颈部。术后随访、分析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术后1-3年的随访,1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 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5分,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了I期股骨头坏死,予以取出空心螺钉配合活血化淤药物应用,扶双拐不负重下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1年,股骨头坏死程度未进展,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分。结论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能显著提高其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的发生率,是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陈坤峰徐继胜赵志坚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加压螺纹钉股方肌骨瓣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Aβ、NS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麻醉前5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积0.9%NaCl注射液,观察组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S100β、Aβ和N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12、24和48 h时VAS评分、术后1周MMSE评分和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100β含量在术后0.5和6 h较低,NSE含量在术后0.5、12和24 h较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为超前镇痛药物,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有效抑制血清S100β、Aβ和NSE水平,降低PND发生风险。
崔峰赵志坚白天峰
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4~78岁,平均42.8岁;AO/OTA分型:C1型20例,C2型51例,C3型27例;致伤原因:平地摔伤13例,道路交通伤46例,高处坠落伤3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n=50)和B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195.0±28.9)mL多于B组(158.8±19.1)mL,手术时间(129.4±35.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9.8±2.0)d长于B组[(106.1±22.2)min,(7.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旋转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MEPS(54.1±9.1)分高于B组(47.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6、12个月MEP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8.0%vs.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相对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体弱者。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方案。
陈道振赵志坚徐继胜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