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嵘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吲哚氰绿试验联合血栓弹力图补充Child-Pugh分级在评估门脉高压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以吲哚氰绿试验(ICG measurement)和血栓弹力图(TEG)补充Child-Pugh分级所形成的新的肝储备评分系统(Ditan分级)在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储备功能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9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联合断流术病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以Child-Pugh与Ditan评分系统评估肝储备功能,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结果:Child-Pugh分级法和Ditan分级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分别为57.89%和89.29%(P<0.05);Child-Pugh分级法和Ditan分级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分别为68.66%和86.21%(P<0.05)。结论:Ditan分级系统较Child-Pugh评分能够更全面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
- 张珂蒋力穆毅黄容海赫嵘毛羽
- 关键词:门静脉高血压吲哚氰绿血栓弹力图肝储备功能
- 食管吻合器在脾切除断流术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研究食管吻合器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肝硬化手术患者158例,按照是否应用食管吻合器分为联合断流组(应用食管吻合器)和常规断流组(未应用食管吻合器),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食管静脉消除率,术后再出血率、进食时间、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再出血率联合组为3.45%(3/87),常规组25.35%(18/71);食管静脉消除率联合组为91.95%,常规组为77.46%;抗生素应用时间联合组为7.11d,常规组为6.93d。结论:食管吻合器操作简单,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彻底性,临床初步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 黄容海穆毅蒋力李传胜张柯鲁岩赫嵘毛羽
- 关键词: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食管吻合器
- 胃间质瘤腹腔内破裂大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80岁,因腹痛12 h急诊就诊.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血压79/53 mm Hg.腹饱满,伴肌紧张,全腹压痛(+),右下腹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既往无肝病病史.抗休克同时行CT平扫提示:肝左外叶下段脏面外生性肿物,约5 cm×5 cm,密度不均,腹腔积液(图1A,1B).术前初步诊断肝左外叶肿瘤破裂出血,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腹腔积血约2000 ml,大量血凝块集中于左肝下,肝表面光滑,肿瘤位于肝左外叶与胃前壁间,约5 cm×6 cm,清理血凝块后,见肿瘤由胃体前壁向腹腔内外生性生长并破裂出血,肿瘤来源与肝脏等周围脏器无关(图1C).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标本见:胃体前壁近大弯侧肿瘤呈圆形,边界清楚,直径约5 cm,肿瘤向浆膜外突出生长,并破裂出血,其周围胃壁组织质地略硬,肿瘤部位胃黏膜完整未受侵犯,肿瘤实质自黏膜下层向浆膜生长,并突出浆膜,肿瘤剖面见肿瘤实质呈灰褐色细腻鱼肉样.肿瘤周围胃壁组织增厚,质地硬,胃壁组织结构层次尚清楚.
- 赫嵘李勤涛贾哲丁振昊张珂穆毅
-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内破裂大出血肿瘤破裂出血胃壁组织肝左外叶
- 异黏蛋白在HIV非相关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来源的非相关性肿瘤(non–AIDS-defining cancers,NADCs)肿瘤组织中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又名AEG-1,是一种可由HIV 病毒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
- 郭立民张珂黄蓉海鲁岩赫嵘李勤涛贾哲李国利蒋励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皮质激素治疗57例SARS患者的不良反应
- 2003年
-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SARS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激素治疗组57例,对照组41例。激素治疗组按照用药剂量分为<160mg·d-1(16例)、≥160,<320mg·d-1(35例)、≥320mg·d-1(6例)三组;按照用药疗程分为<20d(19例)、≥20d(38例)两组,并分析比较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低钾血症分别为43.9%和26.8%,血糖升高分别为45.6%和22%,继发细菌感染分别为31.6%和14.6%,减量过程中体温再次升高分别为38.6%和17.1%,胸片示炎症加重分别为21.1%和7.3%。激素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随剂量、疗程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激素治疗SARS患者有引起低钾血症、血糖升高、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激素减量过程中可出现病情反复。
- 赫嵘刘庄段雪飞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低钾血症血糖升高
- 急性阑尾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2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因HIV攻击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发生感染及肿瘤的几率升高,其中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甚至高于HIV感染合并的机会性感染。
- 李宝亮黄容海贾哲张珂赫嵘鲁岩郭立民王杨李勤涛张维蒋力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急性阑尾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感染免疫功能降低机会性感染
- 7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经验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确诊PB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72例中男 8例 ,女 6 4例 ,男 :女为 1:8,平均年龄 (5 0 .8± 12 .5 ) (2 6~ 81)岁 ,近年来确诊人数显著上升。 (2 )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 (93.0 % )、乏力 (87.5 % )、食欲下降 (80 .5 % )、皮肤瘙痒 (41.7% )及脾肿大 (6 3.9% )、肝肿大 (2 9.2 % )。 2 0例(2 7.8% )合并其他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3)主要异常检测包括 :高胆红素血症 (93% )、ALP升高 (95 .8% )、γ -GT升高 (88.9% )、AST升高 (93.0 % )、ALT升高 (80 .6 % )、血清IgM升高 (83.8% )。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率 81.4 % ,抗M2 阳性率 70 .3%。AMA阴性PBC与AMA阳性PBC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4) 38例病情好转 ,总有效率 5 8.5 % ,常规保肝药效果欠佳 ,加用熊去氧胆酸或皮质类固醇有一定疗效。结论 PBC多见于中年女性 ,近年来确诊病例数显著增加。血清ALP、γ-GT、IgM明显升高及AMA、抗M2 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
- 段雪飞周丽雅刘庄赫嵘
- 关键词: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Γ-GT阳性率确诊
- 7例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的手术治疗并复习文献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合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类疾患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并通过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颈背部聚积脂肪组织,术后无重大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2例血清肿,1例伤口感染)。术后所有患者外形整复满意,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随访8-5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复习相关文献,国外有相关手术治疗的少数病例报道,国内尚无相关报道。吸脂及抽吸辅助的脂肪切除也是脂肪聚积症的外科治疗方法。结论脂肪聚积症是长期HIV感染和高强度抗病毒治疗的并发症。局部聚积脂肪切除能有效地恢复患者外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勤涛鲁岩郭立民张珂黄容海贾哲赫嵘李宝亮丁振昊蒋力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颈背部外科治疗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标准及其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以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106例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细菌109株25种,革兰阴性菌87株,革兰阳性菌17株,真菌5株。结论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且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肠道内正常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一菌种多见;SBP患者预后差,耐药率升高可影响预后。
- 张锦前杨玉英吴亮罗凌赫嵘蒋煜刘庄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间117例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例(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此前94例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术后近远期再出血、曲张静脉残留、肝性脑病、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住院期间无再出血病例,术后均恢复出院。研究组食管横断相关并发症为4例消化道瘘,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食管曲张静脉残留率联合断流组为21.3%,对照组为50%(P〈0.05);残留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率研究组为O,对照组为29.4%(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与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术式在减少术后食管曲张静脉残留.预防再出血方面优于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张珂穆毅蒋力黄容海李传胜鲁岩赫嵘刘垚丁振昊毛羽
- 关键词:门静脉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