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活髓切断术后根髓的组织学特点,为临床已行活髓切断术并且牙根形成后是否需及时做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外伤后行活髓切断术、牙根已形成且修复需髓腔根管固位的29颗恒前牙,同时用正畸减数拔除的、牙根已形成的30颗恒前磨牙作为正常对照。对两组牙的根髓分别进行 HE 染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活髓切断术后的根髓可发生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及均质化,牙髓细胞减少、核固缩、纤维性变、玻璃样变、钙化等一系列退行性表现。正常根髓中Ⅰ型胶原分布弥漫,钙化物呈阳性表达,而Ⅲ型胶原在根髓周缘表达很弱,钙化物呈阴性表达;活髓切断术后根髓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增强,纤维成束增加,血管壁Ⅰ型胶原表达增强,Ⅲ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其牙本质桥下方的根髓组织呈现出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所以年轻恒前牙已行活髓切断术并且牙根形成后,临床不宜观察时间过长,应实施根管治疗术,以利于髓腔根管固位修复。
目的观察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的 X 线表现并进行测量,为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牙齿在牙根形成后是否需要及时改做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5例(31颗牙)曾行活髓切断术、牙根已形成的冠折年轻恒前牙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中的12例仅单侧上中切牙冠折病例(对侧上中切牙正常,无外伤史)和50名志愿者的100颗正常上中切牙分别进行了 X 线片的测量。结果活髓切断术后牙根继续发育,根长及根尖形态均与正常牙相似,但部分患牙根管可明显缩窄,甚至几乎根尖闭锁。测量结果显示正常双侧上中切牙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右上切牙分别为(0.67±0.14)mm,(1.05±0.19)mm,(1.78±0.34)mm,左上切牙分别为(0.66±0.12)mm,(1.04±0.17)mm,(1.76±0.3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与其对侧正常中切牙相比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明显缩窄[活髓切断中切牙分别为(0.70±0.23)mm,(1.16±0.24)mm,(1.96±0.34)mm,对侧正常中切牙分别为(0.99±0.17)mm,(1.51±0.25)mm,(2.24±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其根管有缩窄、钙化趋势,当牙根形成时,尤其是需利用髓腔和根管固位进行修复者,不宜观察时间过长,最终应打通钙化桥进行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