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建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1篇电影
  • 9篇叙事
  • 5篇台湾电影
  • 4篇电视剧
  • 4篇都市
  • 4篇都市言情剧
  • 4篇言情
  • 4篇言情剧
  • 4篇母题
  • 3篇电视
  • 3篇电影创作
  • 3篇影视
  • 3篇中国叙事
  • 3篇两岸
  • 2篇电视节目
  • 2篇电视剧创作
  • 2篇电影观众
  • 2篇电影叙事
  • 2篇艺术
  • 2篇语境

机构

  • 35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5篇谢建华
  • 1篇彭立
  • 1篇陈梦晖

传媒

  • 8篇中国电视
  • 5篇艺术广角
  • 4篇当代电影
  • 2篇文艺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新闻界
  • 1篇新中国电影六...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瑶电视剧及其在中国内地的传播
2013年
在两岸文艺界,琼瑶、琼瑶小说、琼瑶剧和由此滥觞的言情剧,都是值得反复言说的复杂文本。琼瑶的言情小说创作及其衍生的电视剧作品,不仅在两岸拥有极其广泛的受众面,也包蕴了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在两岸文艺界有深远影响。和琼瑶小说密切关联的琼瑶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电视剧类型:作者化的文学资源、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以及自行统一的艺术风格和形式。琼瑶本人和她虚构的爱情王国,在两岸中国观众中的流传,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揣摩的社会现象。
谢建华
关键词:电视剧作品琼瑶小说小说创作文化信息文学资源
鲜血、裸体、淫技与观影趣味--电影粗鄙化现象管窥
是老片的再度发掘,还是新片的即时演映,今天多数热门电影的传播,都伴随着对身体的过度消费.当代电影创作无限泛滥的色情暴力,正逐渐将思想和美感从审美体验中剥离出来,仅留下支离破碎的映像片断.鲜血、裸体、淫技和观影趣味之间正不...
谢建华
关键词:电影作品文化因素工业环境
从意义生产到话题消费——新媒体对电视剧制作的影响管窥被引量:4
2014年
伴随着Facebook、YouTube、微博、微信等社交类媒体的迅猛发展和视频网站、手机电视、公共移动电视、IP电视、户外LED显示屏等新媒体领地的不断扩展,以及网络技术环境的日益改善、以用户潜在需求和自制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为核心的视频信息汇聚、分类、搜索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谢建华
关键词:电视剧制作网络技术环境搜索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剧创作广告植入
“彩虹电影”:魏德圣的共居创作与共群想象
2017年
"彩虹"是魏德圣为数不多的电影创作中反复出现的符号。他的"彩虹电影"实践表现为:人物形象塑造几乎是清一色的从Loser到winner的华丽转变;叙事架构是两条或多条叙事线的跨越与融合;艺术语言呈现为对多种元素的跨类型运用。魏德圣以情绪性娱乐为手段,既有明确的市场逻辑诉求;又以全知型的历史框架彰显叙事野心,以共居式架构表述所谓"新台客"的台湾共群想象和历史和解姿态。魏德圣融合式电影创作所呈现的时间效力和文化感性,及其电影所涉及的当代台湾复杂的社会议题和文化面向,既受魏德圣艺术理念和历史价值观主导,也是台湾电影生态的某种表征。
谢建华
境外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格局与生存现状被引量:5
2009年
自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首部译制剧《巧入敌后》至今,境外剧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本期"媒介研究"栏目刊发的谢建华的文章《境外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格局与生存现状》,从传播途径、竞争格局、目标受众、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境外剧的传播情况进行了评析。
谢建华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电视剧境外风景线
在世俗品性与伦理导向之间——论都市言情剧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2005年
纵观当前的都市言情剧创作,其中主要的仍然是颇具女性话语特征的个性化剧作,女性视角与男权立场的矛盾造成了都市言情剧的叙事技巧趋于裂变和结局更加开放。叙事过程中的流水性选材、中“性”化表现与伦理化导向,既标示了都市言情剧叙事的世俗品性,又表明了其一贯持有的伦理导向。
谢建华
关键词:都市言情剧叙事策略电视评论
社会显影与文化回声——关于中国电影的三个叙事母题
本文对中国电影的叙事母题进行了分析。电影叙事母题的流行与变异,是文化、政治、大众心理的相互激荡在电影银幕上的投影,也是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间达成的一种消费默契。近年来,中国电影作品中流行着三个相同的叙事母题:城/乡关系...
谢建华
关键词:电影艺术中国电影电影创作叙事母题
文献传递
战后台湾旧片重映现象的历史考察
2012年
自1945至1956的11年间,上百部已经于大陆首映的电影作品在台湾重新首映或公映。这些旧片重映随着台湾社会状况的变化和电影业的状态,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在台湾电影史上,长达十余年的中国电影旧片重映,无论是对电影工业本身还是政治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应该看到,这些不断被重映的旧片,在两岸电影关系史上的作用将是永恒的。
谢建华
关键词:台湾电影大陆电影
模糊的大陆与清晰的台湾——台湾电影的中国叙事(1995年以来)被引量:4
2014年
1995年后,两岸电影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想象热潮不同,十多年来台湾电影的中国叙事趋于断裂,体现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大陆已成为台湾电影里一个被不断弱化的形象,中国意识渐趋淡漠。"忘却历史、正视现实"这一台湾当局不断强化的执政理念,正成为台湾电影叙事的主流。二是剧作设计基本是针对本岛观众的"类型小品",内容上更加本土、自我,充溢着历史呓语、个人恋语和青春独语的书写,精神上更加内缩。台湾电影所凸显的台湾经验,与大陆时空呈现出越来越少的关联性。三是台湾电影以大陆为主要市场面向的考虑显而易见,两岸关系主题基本沦为市场的筹码,并被不断简化为道具、明星、置景等叙事外壳。
谢建华
关键词:台湾电影中国叙事
当代戏剧:视觉化生存抑或电影化想象?被引量:2
2006年
当前的戏剧创作中过多地充斥着时髦的声音和关于视觉的焦急表白。那些冗长怪异的语言表达、无关痛痒的思想呓语,那些互无指涉的场景之间的快速转换和唐突组合,仿佛已将含蓄纵深的戏剧舞台典押给了肤浅直露的流行时尚。在舞台场景的不停变换中,先锋的戏剧艺术家向剧场内的看客们兜售着视觉的欲望、感觉的秉赋和天才的疯狂。于是,当代戏剧中语言对白的力量发挥不得不借助于视觉化的舞台表演来实现,传统戏剧中那些台词的技巧己被前卫戏剧艺术家毫不吝啬地忘却。
谢建华
关键词:视觉化电影化戏剧艺术家舞台场景戏剧舞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