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红献
- 作品数:114 被引量:76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海洛因成瘾易感性的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2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机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建立大鼠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差异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前额叶皮质D2受体(D2R)及多巴胺转运体(DAT)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30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C),其余100只大鼠为海洛因处理组,根据海洛因诱导的CPP强度不同再分为高CPP组(HP)和低CPP组(LP),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高、低偏爱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末次海洛因注射后30min、戒断第1,3,7,14天PFC区D2R和DAT蛋白表达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①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之间D2R蛋白灰度值在成瘾期[(149.33±2.51),(135.83±1.78),(99.33±2.84)]及戒断第1[(141.83±2.50),(131.67±1.87),(99.17±3.61)]、3[(132.83±2.40),(122.00±2.67),(100.33±4.26)]、7[(125.67±2.22),(113.17±2.81),(98.33±3.25)]、14天[(116.86±1.94),(108.63±2.31),(98.17±3.8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59,65.45,26.50,31.88,11.33,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各检测时点高、低CPP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CPP组均高于低CPP组(P<0.05);②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之间前额叶皮质DAT蛋白灰度值在成瘾期及戒断第1,3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17,34.68,12.03,P<0.05),两两比较显示,高、低CPP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至戒断第7天和戒断第14天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偏爱组之间在所有检测时点DAT蛋白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洛因慢性处理后,大鼠PFC区D2R和DAT均出现适应性下调;PFC区低D2R可能与海洛因成瘾的高易感性与有关;海洛因成瘾易感性与PFC区DAT的表达可能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 王传升谌红献张瑞岭郝伟
- 关键词:海洛因多巴胺D2受体多巴胺转运体前额叶皮质
- 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中不安全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措施状况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中不安全性行为特征,分析我国五个省市合成毒品滥用人群艾滋病预防措施的状况。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于2013年3月-2015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和湖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人群中不安全性行为特征及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利用状况。结果: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共纳入11 597名合成毒品滥用者,其中以男性(87.4%)、汉族(79.6%)、初中及以下学历(76.0%)、未婚(45.1%)、无业(41.7%)、青年人(平均年龄为33.1 a±8.8 a)为主。不安全性行为情况:使用合成毒品后,38.6%的滥用者性活动频率增加,在过去一年中,58.8%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使用毒品后与多人发生性关系。与固定性伴发生关系时,38.2%的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仅有13.5%的滥用者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关系时,18.0%的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32.1%的滥用者每次都使用安全套。4.9%的滥用者曾经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毒品危害与艾滋病预防措施利用度:在获得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措施的情况中,(1)接收宣传教育方面,近一半的新型毒品滥用者接收到"海洛因等毒品危害"和"新型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分别占49.4%和47.8%,另外,有38.9%的滥用者接收到"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材料"。(2)艾滋病干预措施方面,35.9%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或检测",此外,分别有31.5%和30.9%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接受过"安全套发放"和"同伴教育"。(3)性病艾滋病检查方面,有27.9%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接受过"性病检查或治疗",在过去一年中,38.8%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过艾滋病检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比例较高,但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比例却不容乐观。研究提示相关部门在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合成毒品滥用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有关合成毒品与�
- 王汝佳鲍彦平时杰赵敏张锐敏谌红献刘志民陆林
- 关键词:不安全性行为艾滋病
- 情绪调节技术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 2009年
- 在危机事件中,幸存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如悲观、愤怒、紧张、害怕、恐惧、失落、麻木、无助、焦虑、沮丧等。此种经历容易形成个人的创伤经验,造成某些幸存者出现“创伤应激障碍”。因此,运用情绪调节技术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尤为重要。下面对几种情绪调节技术的操作程序及应用情况加以简单介绍。
- 曹检化任正伽谌红献刘学兵
- 关键词:情绪调节危机干预情绪反应应激障碍幸存者创伤
- 警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影响和危害
- 2023年
- 精神活性物质也叫成瘾物质,是指来源于体外,而且能够影响人类情绪与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引起依赖的一类化学物质。通常说的精神活性物质可分为酒精、阿片类、大麻、镇静催眠药物、麻醉剂、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本文简要介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影响和危害,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 李杰余瑞高刘芊刘宏谌红献
- 关键词:精神活性物质化学物质成瘾物质临床医生
- 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对64只雄性SD大鼠分别处理如下:(1)取16只大鼠训练自身给水(自然奖赏模型对照),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特麦角脲0.4mg/kg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观察对大鼠固定比率自身给水行为的影响。(2)取32只大鼠训练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自身给药行为稳定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腹腔注射特麦角脲3种剂量(0.1,0.2,0.4mg/kg体质量)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3)取16只大鼠训练海洛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特麦角脲0.4mg/kg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观察对大鼠海洛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结果(1)特麦角脲0.4mg/kg组固定比率自身给水行为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特麦角脲0.2mg/kg组和0.4mg/kg组的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次数干预前后的差值[(6.25±3.31)次和(11.75±4.92)次]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12±4.3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特麦角脲0.4mg/kg组的大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的断点干预前后的差值[(20.2±8.7)次]高于生理盐水组[(-1.1±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2受体部分激动剂特麦角脲可降低海洛因固定比率和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以降低海洛因使用期的强化效应。
- 张登科郝伟石富娟苏巧荣张宏卫谌红献
- 关键词:多巴胺激动剂海洛因依赖自身给药
- 海洛因成瘾易感性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D2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的关系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建立大鼠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差异模型,探讨其可能的腹侧被盖区(VTA)D2受体(D2R)及多巴胺转运体(DAT)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海洛因成瘾组(n=100)和对照组(n=30)接受7d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和2d的测评,期间两组分别给予海洛因和生理盐水注射处理。此后,成瘾组根据海洛因诱导的CPP强度挑选出高CPP组(n=30)和低CPP组(n=30)。各组大鼠再随机分为5组,在接受末次处理后分别于成瘾期、戒断第1、3、7、14天检测VTA区D2R和DAT的蛋白表达,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CPP组和低CPP组大鼠在成瘾期VTA区D2R和DAT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戒断后第1、3、7、14天D2R及戒断第1、3天DAT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戒断第7、14天高、低CPP组分别与对照组的DAT差异均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检测时点,高CPP组VTA区D2R下调均比低CPP组大鼠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的DAT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慢性处理可诱导大鼠VTA区D2R和DAT下调;而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可能与VTA区低D2R有关,但未见与DAT相关。
- 王传升谌红献张瑞玲郝伟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多巴胺D2受体多巴胺转运体腹侧被盖区易感性
- 地卓西平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测评地卓西平 (MK 80 1 )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影响 ,探讨NMDA受体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方法 51只雄性Sprague Dawle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干预组。吗啡组大鼠每天两次腹腔注射吗啡 (剂量渐增 ,1 0天 ) ;干预组大鼠于每次注射吗啡前 30min腹腔注射MK 80 1 (0 .0 75mg kg) ;对照组接受相同的试验操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吗啡组大鼠建模后停留于白侧的时间明显延长 (P<0 .0 5) ,戒断第 1d、3d戒断体征总分显著升高 (P <0 .0 1 ) ;干预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与吗啡组相比 ,干预组大鼠停留于白侧的时间在建模第 5d、9d明显减少 (P <0 .0 1 ) ,戒断第 1d、3d的戒断总评分显著减低 (P <0 .0 1 )。结论 MK 80 1抑制了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大部分吗啡戒断体征。
- 张瑞岭郝伟谌红献姜美俊向小军
- 关键词:地卓西平吗啡依赖位置偏爱吗啡戒断N-甲基-D-天冬氨酸
- 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认知功能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进入常规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两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联合8周的运动康复训练(每次50 min,每周5次),每次训练前10 min为热身训练,后40 min为专项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8周末时采用连线测验(TMT)-A、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评估表(BACS-SC)、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TM)、Stroop色词测验(SCWT)评估入组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与基线比较,干预组各项认知评估指标持续改善且血清BDNF水平持续升高(P<0.05或P<0.01);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第4、8周末的多项认知功能指标及血清BDNF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对伴有认知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 明亮黄书才吴秀梅江婷婷许春花祁家梅黄秋平谌红献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大鼠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的关系
- 目的探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不同易感性的大鼠脑伏隔核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水平。方法将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抽取30只作为对照组,余130只为吗啡组。对吗啡组在...
- 叶敏捷谌红献郝伟李昌琪
- 文献传递
- 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伏隔核 (NAc)、中脑导水管灰质 (PAG)、杏仁核 (AMG)、海马CA1区 (HIPCA1)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吗啡组大鼠ip吗啡 10d ,每日两次 ,剂量递增 ,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 3h及 72h处死 ,取脑并做冰冻切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脑区突触素ⅠmRNA的水平并作同期比较。结果 :3h处死时 ,吗啡组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在VTA显著高于同期对照 (P <0 .0 1) ,在NAc、HIPCA1显著低于同期对照 (P <0 .0 5 )。自然戒断 72h时 ,吗啡组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在VTA仍显著高于同期对照 (P <0 .0 1) ,在AMG、HIPCA1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 <0 .0 5 )。结论 :吗啡慢性处理及戒断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在不同脑区有选择性的改变 。
- 张瑞岭郝伟李昌琪谌红献
- 关键词:吗啡依赖吗啡戒断突触素I原位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