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成祥

作品数:219 被引量:776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4篇建筑科学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98篇混凝土
  • 69篇钢管
  • 65篇钢管混凝土
  • 51篇抗震
  • 46篇抗震性
  • 46篇抗震性能
  • 40篇混凝土柱
  • 38篇地震
  • 30篇钢管混凝土柱
  • 28篇方钢管
  • 27篇有限元
  • 26篇地震损伤
  • 26篇混凝土框架
  • 24篇方钢管混凝土
  • 23篇型钢
  • 23篇混凝
  • 21篇型钢混凝土
  • 20篇载力
  • 20篇承载力
  • 17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92篇长江大学
  • 85篇武汉科技大学
  • 4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4篇天津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8篇武汉工业大学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湖北农学院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2篇武汉交通职业...
  • 2篇中南建筑设计...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16篇许成祥
  • 21篇李继祥
  • 19篇杜国锋
  • 14篇贾善坡
  • 14篇曾磊
  • 12篇卢海林
  • 10篇李忠献
  • 10篇彭少民
  • 10篇肖良丽
  • 8篇李成玉
  • 7篇朱红兵
  • 7篇倪铁权
  • 7篇徐礼华
  • 6篇彭胜
  • 6篇杨曌
  • 6篇凡红
  • 6篇郑山锁
  • 5篇马成松
  • 5篇张继承
  • 5篇赵斌

传媒

  • 2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5篇武汉理工大学...
  • 13篇长江大学学报...
  • 11篇科学技术与工...
  • 8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广西大学学报...
  • 7篇工程抗震与加...
  • 6篇建筑结构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土木工程与管...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3篇四川建筑科学...
  • 3篇高等建筑教育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中国胶粘剂
  • 2篇混凝土
  • 2篇建筑技术开发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16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15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2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学交替”中“合作链”的驱动机制被引量:5
2002年
介绍了"厂校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改革进程,认为在工学交替中目标驱动是根本,政策驱动是保证,成果驱动是目标;高校办学应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
关键词:高等教育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工学交替
一种化学锚栓试件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锚栓试件实验装置,包括液压机、加载装置、锚板和约束架,所述约束架设置于液压机的底座上,所述加载装置设置于约束架顶部,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固定试件,所述锚板设置于试件顶部,所述锚板顶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化学锚...
许成祥 李健康 洪良称
文献传递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基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制作了一榀1/10比例的单跨、两开间八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现行规范所设计的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能满足地震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凡红
关键词:模型试验振动台
碳纤维布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加固震损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按1∶4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了1榀三层两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然后采用碳纤维布对已经损伤的框架梁端和柱端进行加固修复,再对加固修复后的框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散能力、刚度退化及强度退化等参数分析,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极限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改善。
倪铁权许成祥赵斌曾磊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碳纤维布加固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地震损伤程度下方钢管混凝土柱修复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7根柱的模拟地震加载、损伤修复加固和加固后的低周往复荷载破坏试验,研究了外包钢套和碳纤维布两种修复加固方法以及不同地震损伤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方法的加固效果,并分析相应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外包钢套合理、可靠的加固柱的承载力和刚度有了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碳纤维布加固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但改善了柱的延性,抗震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一定损伤程度下,加固柱恢复甚至超过受损前的抗震性能。对于方钢管混凝土柱来说,无论从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及承载力和刚度退化来看,采用外包钢套、碳纤维布加固均是一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就加固效果而言,外包钢套加固效果更优。
许成祥杨炳卢梦潇查昕峰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柱碳纤维布地震损伤抗震性能
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24年
为探究3种因素钢纤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和矿粉对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ybrid fib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FHPC)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纤维、PVA纤维和矿粉3种因素各取3个水平,采用L_(9)(3^(3))方案进行正交设计,测试HFHPC遭受高温作用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并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可以有效提高HFHPC的各项强度。PVA纤维能够抑制混凝土爆裂,与钢纤维混杂可体现优势互补。800℃时,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0%、PVA纤维体积分数为0.3%、矿粉掺量为10%时,HFHPC的抗压强度残余率与劈拉强度残余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0.23%和74.5%。当矿粉掺量大于10%时,HFHPC抗压强度可显著提高,而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略有下降。最后分别建立了HFHPC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预测模型。
许成祥赵晓悦许奇琦肖良丽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P-Δ恢复力模型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解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和恢复力特性,进行了5榀1∶4比例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轴压比的框架中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试验所获得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及其结构在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曾磊许成祥郑山锁吕营陈娟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恢复力模型
十字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现行框架节点试验研究多侧重于平面节点,而结构和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均处于空间受力状态,为比对平面节点与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差异,以十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梁中柱节点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两个空间节点模型和两个平面节点模型,通过施加恒定轴压比的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节点模型进行了加载破坏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节点和平面节点破坏现象基本一致,都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平面节点更优。轴压比对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轴压比增大,延性性能降低。
许成祥刘晓强杜国锋张继承
关键词:异形截面柱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
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模型滞回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按照《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等的相关规定设计了一榀两跨三层圆...
李忠献王冬许成祥戴学新郝永昶
关键词:滞回特性低周反复荷载模型试验
文献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22年
OBE理念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仍然存在定位不清晰、依据不充分及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亟需开展相关研究。论文以武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具体内容、公开渠道及合理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提供参考。
杨曌许成祥肖良丽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