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玉松

作品数:85 被引量:1,09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5篇页岩
  • 23篇盆地
  • 20篇泥页岩
  • 14篇热流
  • 12篇油气
  • 12篇四川盆地
  • 11篇源岩
  • 11篇烃源
  • 11篇烃源岩
  • 11篇海相
  • 10篇剥蚀
  • 9篇剥蚀量
  • 8篇生烃
  • 8篇盖层
  • 8篇成熟度
  • 7篇地层
  • 7篇地质
  • 7篇页岩气
  • 7篇古热流
  • 7篇固结

机构

  • 48篇中国石油化工...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化石油...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天津市地质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85篇袁玉松
  • 24篇周雁
  • 19篇胡圣标
  • 12篇李双建
  • 8篇朱传庆
  • 8篇邱登峰
  • 7篇李双建
  • 7篇金之钧
  • 6篇赵永庆
  • 6篇张荣强
  • 5篇杨树春
  • 5篇何丽娟
  • 5篇孙冬胜
  • 5篇徐明
  • 4篇刘俊新
  • 4篇田云涛
  • 4篇高波
  • 4篇郭彤楼
  • 4篇郑和荣
  • 3篇张功成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地质科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被引量:151
2006年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热流变化于22.220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mW/m^2.东南沿海和滇西南地区为高地温梯度分布区,扬子地块为中-低温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不仅与区域热构造背景有关,还显著地受地下水热活动、断裂以及地层热导率影响.中国南方大地热流东部、西南部高,中部低,且异常高值点主要沿板块边界缝合带、深大断裂活动带分布.大地热流与区域构造运动、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岩石圈拉张程度、地壳厚度、壳内高导层埋深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构造热事件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RO资料,采取古热流恢复方法,得出了四川盆地的热流史.加里东期之前的热状态较为稳定,热流值较低.海西期,热流开始逐渐增大,距今259Ma左右,盆地热流值达到最高,多数钻井的最高古热流在60~80mW/m...
朱传庆徐明袁玉松赵永庆单竞男何志国田云涛胡圣标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热历史峨眉山地幔柱四川盆地
文献传递
渝东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压力演化与富集保存被引量:3
2022年
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页岩气地层压力参数对于评价页岩含气性和产能具有重要的判识意义。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渝东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的形成与演化,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盆地模拟和甲烷体系状态方程等恢复了该区PY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中的压力演化和含气量演化过程,深化了对常压页岩气形成与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 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脉体甲烷包裹体捕获古温压结合页岩埋藏史—热演化史重建揭示构造抬升至距今约124 Ma,页岩层压力介于74.1~88.5 MPa,对应压力系数为1.36~1.63,页岩处于中等超压状态;(2)构造抬升至距今约100 Ma,页岩层压力介于38.6~49.5 MPa,对应压力系数为0.93~1.18,页岩处于常压状态;(3)页岩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压力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145~100 Ma)、第二阶段(距今100~20 Ma)、第三阶段(距今20~0 Ma),页岩层压力和压力系数的下降主要受控于快速抬升导致页岩层温度降低和页岩气散失;(4)构造抬升过程中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量约为最大埋深阶段总含气量的35.3%。结论认为:(1)页岩压力和含气量演化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提供重要信息;(2)燕山运动Ⅱ幕的差异改造可能是川东南超压和常压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
高键李慧莉何治亮何治亮李双建刘光祥袁玉松李天义李天义
关键词:渝东盆地模拟
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思路被引量:17
2012年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新场等气田的发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此后陆相层系勘探快速发展,呈现出全盆地砂岩气藏和页岩气藏兼顾的立体勘探格局。然而,该领域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储层多但大都较薄、相变快,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且非均质性强,气藏分布广但资源丰度一般较低,勘探效果好、储量巨大但开发动用效果不理想等。为此,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认为:①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发育3套烃源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侏罗系),烃源条件十分优越,烃源岩集中在川西、川东北和鄂西渝东等地区,初步计算四川盆地陆相层系生烃总量达550×1012 m3;②须家河组、侏罗系砂体发育,但在发育程度、物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横向差异,成岩作用是导致各地区储层类型及物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四川盆地陆相气藏为生储广泛接触、大面积集群式成藏,各气藏间无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气水界面,各层系各地区气藏成藏模式和控制因素均不同;④四川盆地陆相层系页岩气资源丰富,是下一步立体勘探的重要目标。进而提出了四川盆地陆相层系的勘探思路:应加大投入,砂岩油气与页岩气兼顾,以寻找和扩大油气生产阵地为目的,分"精细展开、甩开突破、超前准备"3个层次推进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工作。最后提出了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加强三维解释和气藏精细刻画、按非常规思路开展工作等建议。
龙胜祥肖开华李秀鹏武晓玲李宏涛袁玉松程喆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天然气成藏条件砂岩气藏
下扬子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对海相烃源岩生烃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温度是控制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主要因素,构造-热事件下的高温作用对烃源岩的增熟和生烃历程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地质分析和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火山岩年龄数据分析认为,下扬子中生代存在印支期(T_3-J_2),燕山期(J_3-K_1)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大约为130~110Ma.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热史反演结果揭示句容地区最高地表古热流达到~94mW·m^(-2),泰兴地区为~78mW·m^(-2),热事件的强度由西至东减弱.基于EASY%Ro模型的生烃史正演结果揭示:寒武系烃源岩在常州地区主生气期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末,在句容、泰兴地区主生气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由于T_3-J_(1-2)前陆盆地沉积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双重作用,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地温.虽然K_2-E期间在句容、泰兴和常州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甚至使得部分地区海相烃源岩的埋深超过早期的埋深,但由于K_2以来大地热流降低,海相烃源层地层温度却低于早期的地温,有机质未能普遍进一步增熟生烃,即这些地区不存在大面积的二次生烃.
袁玉松俞昊李天义李双建
关键词:热事件裂变径迹古热流二次生烃
江汉盆地南部热史与下志留统海相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模拟系统,对江汉盆地南部的钻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恢复了研究区的热史和埋藏史.在此基础上,正演了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在印支期(240 Ma)以前处于稳定的低热流(50~5...
李宗星赵平孙占学袁玉松赵永庆
关键词:热史烃源岩成熟度下志留统江汉盆地
文献传递
凯里残余油气藏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凯里地区油气显示众多,已在虎庄及邻区多口井获得低产油气流,在奥陶系—二叠系剖面露头见到丰富的油气苗及沥青显示,油、气、沥青在多套储层共生,揭示该残余油气藏为多期成藏、后期改造的产物。在对凯里及邻区多套储层沥青和油苗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的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法定年等手段,对该区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凯里残余油气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小规模的油气成藏及破坏、海西期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印支期—早燕山期古油藏因高温裂解而发生油气转化及二叠系原油充注、燕山中期以来油气藏遭受大规模破坏的成藏及改造过程。
高波周雁沃玉进刘全有袁玉松
关键词:储层沥青油苗地球化学成藏期次
江汉盆地热流史、沉积构造演化与热事件被引量:25
2007年
江汉盆地是我国前新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为研究海相烃源岩的热演化史提供地热学参数,以镜质体反射率(Ro)为古温标进行热史反演,获得了盆地的热流史.印支运动以前,盆地基底热流为50~55mW/m^2;晚印支-早燕山期,热流整体升高;不同构造单元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不同,潜北断裂以北,157Ma左右达到最高古热流(~72mW/m^2),潜北断裂以南,43Ma左右达到最高古热流(71~76mW/m^2);晚喜山期,热流迅速降低,盆地快速冷却.盆地热流史和沉积构造演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耦舍关系表现为:印支运动以前,海相盆地稳定建造阶段为统一的低热流背景,岩浆活动微弱;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活动性增强产生深部热搅动,热流整体升高;中燕山期挤压改造变形阶段热流值的高低受控于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分区表现,盆地基底热流表现为北降南升;晚燕山-早喜山期,陆相伸展盆地建造与叠加改造阶段,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区域特征决定热背景分区;晚喜山期,盆地萎缩,为热流值降低的冷却过程.
袁玉松朱传庆胡圣标
关键词:江汉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热事件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被引量:24
2011年
依据对中国南方古油藏、沥青点、油气苗点和钻井显示的统计,从油气成藏与破坏的基本地质因素出发,总结了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的基本类型及其可能的分布范围。南方海相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主要分为6种,即断裂切割破坏型、油藏抬升破坏型、深埋裂解破坏型、岩浆作用破坏型、褶皱变动破坏型和流体冲洗破坏型,其中前4种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该区油气藏破坏主要由构造变动引起盖层剥蚀或盖层有效性变差所造成,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下组合油气藏第一次规模性破坏;燕山期以来扬子周缘强烈的构造挤压,是四川盆地以外海相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发生在中下扬子、江南雪峰隆起以及滇黔桂地区广泛的岩浆侵入,是引起这些地区油气藏破坏的重要因素。
李双建高波沃玉进周雁袁玉松
关键词:古油藏盖层油气保存海相地层
句容海安区块热史、成烃史与二次生烃
下扬子地区句容海安区块是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的优选区块之一。在盆地的演化历程中,由于印支—燕山期强烈的挤压、推覆、皱褶、变形等构造作用,导致早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到破坏,从而提出了“二次生烃,晚期成藏”勘探部署思路。...
袁玉松
关键词:热史恢复二次生烃构造地质学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