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胸外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MEWS方法在急诊留观病人管理中的运用,以降低病人在留观期间的医疗风险。方法:随机将160位病人为预警评分组,应用修订后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分,恰当地评估出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的评分结果实施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传统管理组的病人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组病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采用T检验),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结果:显示采用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评分与传统管理相较,病人在留观期间出现病情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显示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效果上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应用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价值。 邵立新 金志芳 俞珍 凌琴 袁军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留观病人 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清扫范围。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共清扫淋巴结823枚,其中72枚淋巴结有转移。N1转移8例(15.1%);N2转移4例(7.5%),其中跳跃性N2转移1例,跨区域纵隔转移1例,未见跳跃式纵隔转移。结论:对一般状况较好的肺癌患者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癌残留;但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以及肺功能差、高龄、有胸腔广泛粘连等的T1和T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不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或仅行区域纵隔淋巴结采样。 张胜超 袁军 金炜 郑如恒关键词:肺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转移 综合ICU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综合ICU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为预防和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综合ICU收治的135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肺部感染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ICU重症胸外伤患者共计135例,发生医院肺部感染39例,发生率为28.9%,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ICU入住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胸部手术、胸腔闭式引流、留置胃管、颅脑外伤、躯干四肢骨折和腹部外伤因素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注重ICU重症胸外伤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丁彦光 金炜 肖祥之 袁军 张胜超关键词:胸外伤 重症监护病房 肺部感染 常规辅助小切口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3年 2011年7月~ 2012年12月,我们应用常规辅助小切口治疗40例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难治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80例,男72例、女8例,年龄19 ~ 80岁、平均51.2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48例(60.0%),跌倒伤10例(12.5%),高处坠落伤12例(15.0%),重物挤压伤8例(10.0%),击打伤2例(2.5%).均不同程度合并肺挫伤,合并血和(或)气胸30例(37.5%),胸壁软化28例(35.0%).随机分为手术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肖祥之 郑如恒 袁军关键词:肋骨骨折 肋骨接骨板 辅助小切口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34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XCR7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均异常表达CXCR7,高表达率达52.3%(45/86),在对照组中CXCR7均为阴性表达。CXCR7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62.96%(34/54),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34.38%(11/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的高表达率均随TNM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且Ⅱ、Ⅲ期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7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CXCR7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袁军 张胜超 郑如恒关键词:肺癌 趋化因子受体 CXCR7 胸廓碎裂伤一例 2010年 1 病历报告
男,38岁.因交通伤于伤后45 min入院.双侧胸部剧烈疼痛,呼吸进行性困难,胸闷、气急明显,咳血.查体:体温37.8℃,心率150次/min,呼吸36次/min,血庄80/61 mm Hg(1 mm 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为78%,血氧分压62mmHg.神志淡漠,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左耳廓撕裂缺如,头面部见多处长约2~5 cm挫裂伤口. 金炜 陈伟新 徐春芳 袁军关键词:胸廓 外科手术 原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拔管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最佳方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原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5例于胸腔引流瓶(胸瓶)停止漏气1 d,查胸部X线片示肺全部复张后,夹闭胸腔引流管(胸管)1 d,复查胸部X线片无气胸增多后再拔除胸管为夹管组。41例于胸瓶水柱无波动且为负压时拔除胸管为不夹管组。记录不夹管组胸瓶第一次停止漏气至胸瓶水柱无波动且为负压的时间、两组胸瓶第一次停止漏气时间、置管时间、拔管前再次漏气率、拔管后复发率及摄片数。评估以胸瓶水柱无波动且为负压时拔除胸管的安全性。结果不夹管组胸瓶第一次停止漏气至胸瓶水柱无波动且为负压的时间为(2.1±1.1)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胸瓶第一次停止漏气时间、置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管组有8例拔管前有再次漏气的发生,其中有6例在夹闭胸管后再次漏气而重新开放胸管。与夹管组相比,不夹管组拔管前再次漏气的发生率减少(P<0.05)。拔管后至出院1周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原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待胸瓶水柱无波动且为负压时拔除胸管,此方案安全可行,且不会延长置管时间,但可减少患者摄片数。 张胜超 袁军 郑如恒关键词:原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胸膜腔 复发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过程,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及评判。结果:本组患者中36例(75.0%)经使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加维生素B1和局部热敷治疗后在7~10 d疼痛症状缓解;12例(25.0%)在上述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的情况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进行治疗,持续1周后疼痛症状消失。结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发生在肋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在明确诊断后及时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或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症状都能缓解。 邵立新 袁军关键词: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糖皮质激素 重症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43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除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早期有效治疗,同时改善低氧血症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的关键。 金炜 陈伟新 袁军 吴英关键词:重症胸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共47例,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选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离断小血管。结果全部纳入对象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178±87 min,平均出血量为115±45 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为3.9±1.5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1.9 d。共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处理肺血管分支145支,其中直径〈3 mm者42支(28.97%),3~5 mm者71支(48.97%),5~7 mm者32支(22.06%)。2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另外有1例闭合后切割不完全,均紧急处理止血成功。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能成为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处理血管时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袁军 袁云峰 张胜超关键词: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