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用药
  • 6篇流产
  • 6篇复发
  • 6篇复发性
  • 5篇药品
  • 5篇用药安全
  • 5篇安胎
  • 4篇养血
  • 4篇细胞
  • 4篇安胎方
  • 3篇药品不良反应
  • 3篇医务
  • 3篇医务人员
  • 3篇用药错误
  • 3篇自然流产
  • 3篇细胞毒
  • 3篇合理用药
  • 3篇复发性流产
  • 3篇复发性自然流...
  • 2篇毒性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药品不...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和睦家医...
  • 1篇北京市肛肠医...

作者

  • 27篇袁偲偲
  • 19篇冯欣
  • 8篇李轶凡
  • 4篇王月
  • 4篇李心蕾
  • 4篇侯欣美
  • 3篇韩朝宏
  • 3篇马小磊
  • 2篇王爱华
  • 2篇张雪艳
  • 2篇杜博冉
  • 2篇周应群
  • 2篇刘璐璐
  • 1篇刘正
  • 1篇吴琦
  • 1篇唐红波
  • 1篇张宁
  • 1篇林京玉
  • 1篇宋宝玉
  • 1篇肖黎明

传媒

  • 9篇中国药物警戒
  • 6篇临床药物治疗...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94例妇幼专科相关用药错误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幼专科相关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的情况,探讨防范策略,为提高该领域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2019年我院在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上报的妇幼专科相关ME报告,项目包括ME发生环节、分级、涉及药品、错误内容、引发因素和伤害事件情况等。结果:共收集394例ME,B、C、D和E级ME报告分别占92.39%(364例)、3.81%(15例)、1.78%(7例)和2.03%(8例),无A级和F—I级ME报告;未到达患者的内部差错占90.10%(355例);引发伤害的E级ME中,75.00%(6例)为患者用药错误导致;23.60%(93例)的ME涉及特殊人群(包含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ME报告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米索前列醇片、黄体酮软胶囊和地屈孕酮片。统计ME内容发现,医师处方(医嘱)错误最多,集中在用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药师调配发药中,品种错误最多;药品使用错误集中在用量和给药技术。引发ME的因素主要为信息系统不完善、知识欠缺和药名相似,形似音似药品主要涉及妇科中成药、雌孕激素和妇科外用药3类。结论:应重视妇幼专科相关ME的防范,制定相关策略,以减少ME的发生。
李瑞莲袁偲偲王月冯欣
关键词:用药错误妇幼专科用药安全
基于整合药理学技术探讨养血安胎方改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分子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探讨养血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RSAPTS)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IP V2.0收集养血安胎方中药物化学成分及药物靶标,利用TCMIP V2.0收集RSA-PTS疾病靶标信息,并借助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补充和完善疾病靶标信息。构建药物与疾病核心靶标网络,并对核心靶标进行生物过程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对网络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水平分析。结果:共收集养血安胎方中8味中药的310个化学成分和975个靶标信息,并获得了143个疾病靶标,药物和疾病靶标互作关系分析获得243个核心靶标,对前100位核心靶标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标主要作用于血液凝固、血小板活化、血管形成正调控、血小板聚集的调节和血管形成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生物过程。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靶标主要富集于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雌激素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多维网络分析结合ADMET水平显示,养血安胎方中的益母草碱、儿茶酚、香草醛等14个成分可能通过影响凝血因子Ⅱ(F2),纤维蛋白溶酶原(PLG)和雌激素受体1(ESR1)来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活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进而发挥对RSA-PTS的治疗作用。结论:养血安胎方中主要化学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血液凝固和血小板活化等生物过程来改善RSA-PTS。
贡磊磊唐红波姚伟洁李心蕾马小磊袁偲偲高宏杰赵静霞冯欣许海玉
PDCA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有效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探索适宜的管理方法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干预,通过对比管理前后不合理医嘱的数量,以评价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通...
袁偲偲冯欣刘璐璐侯欣美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药学干预PDCA循环管理法
181例美罗培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181例美罗培南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美罗培南ADR报告中,13例(7.2%)为已知严重报告;168例(92.8%)为已知一般报告。发生ADR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0.41±24.13)岁,最常见的ADR累及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1%(86/209)、肝胆损害11.0%(23/209)、血液及循环系统损害10.5%(22/209)、消化系统害9.6%(20/209)、全身系统损害9.6%(20/209)。提及联合用药的有74例,其中34例与万古霉素联用。结论用药过程需重视和持续关注美罗培南引起的ADR,临床应严格按照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合理选择和使用药品以降低风险。
李轶凡周应群盖迪袁偲偲冯欣
关键词:美罗培南药品不良反应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麻精药品临床管理安全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探索麻精药品在临床管理与使用中的安全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在北京妇产医院建立麻精药品管理与使用错误防范策略研究组,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途径收集失效模式和风险因素,应用FMEA法对其严重程度(S)、发生频率(O)和发现指数(D)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isk priority numbers,RPN),并针对RPN评分>100的高风险因素制订管理和防范策略。结果 基于FMEA分析结果,麻精药品全生命周期中存在RPN>100的高风险因素10个(共23个);其中患者用药环节包含4个,药品生产环节包含2个,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等4个环节中各存在1个高风险因素。结论 利用FMEA法可有效识别临床中麻精药品用药错误风险因素。通过完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及质量目标管理等,持续优化医疗机构防范措施,保障麻精药品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影响。
袁偲偲王广燕李轶凡李瑞莲杜博冉冯欣
关键词:失效模式用药错误风险管理
325例屈螺酮炔雌醇(Ⅱ)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屈螺酮炔雌醇(Ⅱ)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提示临床用药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为临床合理应用屈螺酮炔雌醇(Ⅱ)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屈螺酮炔雌醇(Ⅱ)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屈螺酮炔雌醇(Ⅱ)临床表现以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多见。结论屈螺酮炔雌醇引起的一般不良反应通常可以耐受,虽然低剂量屈螺酮炔雌醇不良反应更少,但仍存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在用药前仔细评估用药风险,并为用药患者建立长期、系统的随访关系;鼓励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及时更新循证证据,将新的不良反应修订到药品说明书中,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更好地促进屈螺酮炔雌醇(Ⅱ)的长期合理使用。
周博雅袁偲偲林京玉周应群冯欣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
不同类别医务人员对中成药合理应用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医务人员对中成药合理应用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合理应用中成药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专家采访与指导,制定调查问卷,以北京地区为主并面向全国医务人员进行中成药合理应用的认知现状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91名医务人员参与本调查,包括中医师、中药师、西医师、西药师和护师。不同类别及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的用药认知存在差异,中药师的用药认知明显优于中医师、西医师、西药师和护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在用药认知得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作年限<5年的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的用药认知相对较差。对中成药所含西药成分的认知方面,47.79%的医务人员(378名)认知度高,45.64%的医务人员(361名)认知度中等,6.57%的医务人员(52名)认知度低;药师的认知度明显优于医师和护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中成药用药禁忌的认知方面,23.51%的医务人员(186名)认知度高,50.70%的医务人员(401名)认知度中等,25.79%的医务人员(204名)认知度低;中药师的认知度明显优于其他四类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辨证用药的认知方面,有40.08%的医务人员(317名)认知度高,44.37%的医务人员(351名)认知度中等,15.55%的医务人员(123名)认知度低;中医类医务人员的认知度明显优于非中医类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对中成药合理应用的认知存在差异,且低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认知较差。有必要根据工作年限和不同岗位类别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中成药用药知识培训,发挥中药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加强对临床中成药使用的指导作用。
袁偲偲李瑞莲李轶凡刘芳张雪艳
关键词:中成药
妊娠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
2020年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引发广泛关注。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潜伏期长、感染率高的特点,有少数妊娠妇女受到感染。为更好地配合临床开展药学监护,特对COVID-19诊疗指南中提及的抗病毒药物妊娠期药学监护点进行整理,以期方便临床医生和药师了解目前指南推荐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特点、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确保妊娠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高救治效果。
李轶凡袁偲偲周博雅盖迪王月冯欣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合理用药药学监护妊娠期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致流感样症状被引量:2
2020年
1例60岁女性因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80万U/粒),每晚置阴道穹隆处1粒。首次用药后5 h,患者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发热(体温38.5~38.9 ℃)等流感样症状;24 h后再次用药1粒,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停用该药并行物理降温。停药第2天患者体温降至37.5~37.9 ℃,第3天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减轻,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
周博雅王爱华袁偲偲冯欣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干扰素Α发热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文献汇总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规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药师收集上报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已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其结果与文献总结一致。结论:通过对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分析与总结,提示医护人员应在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前做好评估,使用中做好监测,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
张宁李心蕾袁偲偲李轶凡王爱华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过敏性休克合理用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