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鑫

作品数:29 被引量:22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5篇细胞培养
  • 5篇颈椎
  • 5篇关节
  • 4篇软骨
  • 4篇骨折
  • 3篇置换术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术后
  • 3篇转移性骨肿瘤
  • 3篇纤维软骨
  • 3篇内固定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骨肿瘤
  • 3篇关节置换

机构

  • 27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空军大连疗养...
  • 1篇嘉善县第一人...

作者

  • 29篇荆鑫
  • 14篇吴海山
  • 13篇周维江
  • 10篇贾连顺
  • 8篇祝云利
  • 7篇滕红林
  • 7篇肖建如
  • 5篇陈德玉
  • 5篇赵剑
  • 4篇袁文
  • 4篇缪志和
  • 3篇潘欣
  • 3篇钱齐荣
  • 3篇章允志
  • 2篇叶澄宇
  • 2篇陈华江
  • 2篇陈庆泉
  • 2篇刘岩
  • 1篇蔡宗升
  • 1篇谭军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4
  • 6篇2003
  • 14篇2002
  • 8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特征性变化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NO、TNFα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127,P<0.05)且随病情加重,塌陷后期组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较塌陷前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8,P<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递质参与了NONFH的发病过程。②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NO的升高可能有利于骨细胞修复,而晚期NO的显著升高则加速了病情发展。
卢旭华郑召民王新伟荆鑫滕红林曹新峰吴海山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ELISA双抗夹心法血清测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的培养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 ,进一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 ,从而为探讨后续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肌肉骨骼系统组织缺损的可能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从骨髓血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 ,再以相差显微镜、电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 1)通过离体培养 ,可以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数目扩增。( 2 )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 3 )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会出现“返祖现象”。(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细胞器与其生物活性变化相一致。结论
荆鑫缪志和赵剑吴海山史宝明周维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
人工全膝关节不稳的类型诊断及防治
2002年
荆鑫吴海山周维江
颈椎创伤性单侧小关节脱位的前路手术复位与固定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采用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 ,总结临床应用结果并探讨其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了 2 1例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病例 ,术前不作牵引复位 ,采取颈前路减压后撑开复位、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复位效果 ,结合术前、术后脊髓损伤ASIA评分比较手术疗效。结果  2 1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有 9例合并创伤性颈椎间盘损伤(43% ) ,其中 5例为椎间盘脱出 (2 3% ) ,4例为单纯椎间盘碎裂伤 (2 0 % )。所有患者都获得成功复位 ,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无神经损伤加重现象。随访 6~ 18月 ,效果满意 ,脊髓功能有改善 (P =0 0 12 )。结论 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时通常合并创伤性颈椎间盘损伤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能提供安全。
荆鑫赵剑贾连顺陈德玉袁文沈强
关键词:关节固定术关节脱位手术复位
基因疗法治疗骨骼、肌肉组织缺损的基础研究: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_1的构建
2001年
目的构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将含有TGF-β1基因cDNA的pACCMVTGF-β1质粒和pJM17质粒在腺病毒包装细胞中共转染,制备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5/CMV-TGF-β1并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稳定、滴度高(5~10×107pfu/ml)。结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的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疗法治疗骨骼、肌肉组织缺损提供基础。
荆鑫史宝明钱齐荣潘欣吴海山周维江
关键词:腺病毒转化生长因子Β1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 :对 2 9例患者 (枢椎 3例 ,下颈椎 2 6例 )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5年 ,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 ,呼吸衰竭死亡 ;2 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 ;3例患者分别于 13、19、2 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 ,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 ,限于颈椎不稳 ,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 ,或原发灶不明 ,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 ,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滕红林肖建如贾连顺袁文陈德玉荆鑫章允志叶澄宇
关键词:手术治疗脊柱手术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统计48例颈椎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方式、KPS评分、内脏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肿瘤类型及术后放疗、化疗情况,并应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1.67%、38.32%、11.27%。KPS评分≥80、肿瘤生长缓慢、无内脏转移、无骨转移、行广泛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放疗患者的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1)。结论:Cox模型分析表明,肿瘤类型、术后化疗、内脏转移情况、术后放疗、术前KPS评分和骨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陈华江贾连顺肖建如袁文陈德玉倪斌荆鑫
关键词:颈椎转移瘤预后COX模型
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与组织工程学被引量:2
2001年
韧带损伤的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关节外科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产生和兴起,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支架材料及有关生物活性因子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获得人工活性韧带,使韧带损伤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
荆鑫钱齐荣
关键词:韧带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探索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1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程度、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随访6~4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67.2%。结论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前拄高度和生理曲度和术中操作等是影响脊髓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程度。
荆鑫陆文杰贾连顺肖建如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影响因素手术治疗
AO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6
2003年
刘岩陈庆泉祝云利荆鑫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跟骨切开复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