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佳佳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影像
  • 4篇张量成像
  • 4篇扩散
  • 4篇扩散张量
  • 4篇扩散张量成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各向异性分数
  • 3篇X线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影像学
  • 2篇肉瘤
  • 2篇细胞
  • 2篇弥散
  • 2篇母细胞
  • 2篇颈髓
  • 2篇颈髓损伤

机构

  • 10篇湖北省肿瘤医...
  • 9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苏佳佳
  • 7篇吴光耀
  • 6篇刘玉林
  • 5篇陈宪
  • 4篇朱凌
  • 3篇刘国兵
  • 2篇张照喜
  • 2篇袁子龙
  • 2篇陈长春
  • 2篇高树波
  • 2篇邓洲铭
  • 2篇周俊芬
  • 1篇付荣
  • 1篇郭小芳
  • 1篇蔡林
  • 1篇张在鹏
  • 1篇岳君秋
  • 1篇雷军
  • 1篇庞浩鹏
  • 1篇刘涛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医学新知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HIV阳性患者颈髓损伤的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DTI及其纤维束示踪(FT)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的颈髓损伤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无症状HIV阳性患者与25例统计学资料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行3.0 T MRI常规和DTI扫描,统计分析C4/5层面水平(白质束前索、侧索、后索)和对照组ROI相关参数(ADC值、FA值、λ1、λ2、λ3),并重建FT图。结果 HIV阳性组颈髓ROI区白质侧索λ2值、λ3值较正常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组颈髓ROI区白质前索、后索ADC值、λ1值、λ2值、λ3值较正常组增高,侧索的λ1值较正常组增高,FA值较正常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组FT技术部分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稀疏、移位或扭曲征象。结论 DTI能早期发现无症状HIV阳性患者颈髓损伤的细微结构改变,但尚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持DTI可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颈髓损伤的临床诊断工具。
苏佳佳刘玉林陈宪张照喜吴光耀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本征值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BS)及三维最大强度投影(3D-MIP)重组技术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癌的MRDWIBS测得各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估乳腺癌D...
苏佳佳
关键词:乳腺癌
两侧背部弹性纤维瘤1例报道
2014年
0引言背部弹性纤维瘤(bilateral elastofibroma dorsi,BED)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病变,目前其发病机制不详,发病率极低。近来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1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两侧背部疼痛1年,逐渐加重1月,于2013年4月发现两侧背部肿块来湖北省肿瘤医院求治,入院查体两侧背部均可扪及约6 cm×8 cm肿块,质硬、固定、无触痛。
周俊芬刘玉林岳君秋陈宪张照喜苏佳佳
关键词:病因影像学诊断病理
低剂量CT灌注增强扫描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内在我院行低剂量肝脏CT灌注增强扫描的13例肿瘤患者病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8例(8个病灶),肝转移瘤5例(12个病灶)。使用GE...
陈长春刘涛袁子龙苏佳佳刘玉林陈宪
文献传递
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颈髓外伤的评估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其纤维束示踪(FT)技术对急性外伤性颈髓损伤的评估。方法37例急性期(<3天)颈椎外伤患者及统计学资料匹配正常志愿者行3.0 T MRI常规和DTI扫描,统计分析病变区和对照部位感兴趣区(ROI)相关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组FT图,并根据颈髓T2WI信号将损伤组分为高信号组和阴性组。结果 20例颈髓T2WI高信号组ADC值为(1.20±0.20)×10-3mm2/s,明显高于正常组(0.95±0.18)×10-3mm2/s(P=0.004),FA值(0.50±0.04)明显低于正常组(0.6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17例T2WI阴性组ADC值为(0.80±0.19)×10-3mm2/s,低于正常组(P<0.001),FA值(0.41±0.06)亦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二组之间比较,前者ADC值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后者FA值低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颈髓损伤组FT技术显示病变区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稀疏、移位、扭曲或断裂等征象。结论 DTI能早期发现隐匿性颈髓损伤,ADC值和FA值能定量评估颈髓损伤程度及其范围;FT能直观显示病变区白质纤维束细微损伤。
苏佳佳吴光耀刘玉林陈宪
关键词:颈髓损伤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中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LGMS的患者资料,女2例,男8例,年龄33~81岁,平均60.2岁;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LGMS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1例位于舌,3例位于四肢,2例位于腹壁,1例位于腰臀部,胸壁1例,腹腔2例;病灶最大直径52~277 mm,平均直径约79.6 mm;7例CT平扫病灶与肌肉密度相比,1例呈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5例等低混杂密度,以等密度为主;CT增强扫描2例轻中度强化,5例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MRI平扫与同层肌肉信号相比,T_(1)WI信号不等,3例呈低信号,4例病灶中心T_(1)WI序列上可见“岛屿状”、“溏心鸡蛋”样高信号,病灶边缘T_(1)WI序列上呈低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病灶中心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8例病灶边缘均明显不均匀强化,即呈环形强化,病灶中心均可见无强化区;其余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特点无特征性。结论LGMS病灶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大多不均匀,大多数病灶中心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影或短T_(1)、长T_(2)信号,呈“岛屿状”、“溏心鸡蛋”样高信号,增强后大多数病灶中心无强化、周边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环形强化,对诊断该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
杨倩陈楠余筱瑶苏佳佳姚义好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髋臼转移瘤患者的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报告13例髋臼转移瘤患者的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15处病灶)髋臼溶骨性转移瘤患者。13例均接受Mast Quadrant通道下的病灶刮除+骨水泥成形术。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功能(MSTS)评分和SF-36量表的差异,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例均完成手术治疗,其中女8例,男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62岁;手术时间40~96 min,平均62.69 min;每个病灶的骨水泥填充量5~16 ml,平均9.3 ml;失血量20~200 ml,平均73.03 ml;VAS评分:术前(5.92±1.49),术后1个月(2.38±1.19)、3个月(1.92±0.86);MSTS功能评分:术前为(15.92±3.68),术后1个月(22.38±4.31)、3个月(23.69±4.23);SF-36评分:术前(61.54±9.88),术后1个月(85.15±16.28)、3个月(90.15±10.49)。三者指标的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和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术后一过性疼痛加重的情况,2例出现术后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均在术后7天内恢复。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肿瘤刮除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髋臼转移瘤疗效满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后期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
晏琼苏佳佳何思远雷军蔡林邓洲铭
关键词:髋臼骨水泥成形术骨肿瘤
扩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Meta分析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量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联机检索Embase(1974年1月~2011年1月)、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1996年1月~2011年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2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2011年1月),并手检拟纳入使用DTI定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共15篇(555例)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上颈段(C2~3)与中下颈段(C4~7)脊髓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mean difference)=50.53×10^-6cm^2·s^-1,(95%CI,-56.47×10^-6cm^2·s^-1~157.53×10^-6cm^2·s^-1),P=0.35];FA值(fractional anisotroph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1.05,(95%CI,6.73~115.38),P=0.03].T2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ADC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69.81×10^-6cm^2·s^-1,(95%CI,158.47×10-6cm2.s-1~381.15×10^-6cm^2·s^-1),P〈0.001];T2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FA值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7.88,(95%CI,-162.14~-53.63),P〈0.001].T2等信号脊髓型颈椎病升高ADC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47×10^-6cm^2·s^-1,(95%CI,79.73×10^-6cm^2·s^-1~281.21×10^-6cm^2·s^-1),P=0.0004]; FA值亦降低,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9.23,(95%CI,-125.11~ -33.36),P=0.0007].结论 Meta分析及其偏倚分析,提示颈髓DTI的ADC值和FA值是定量评估脊髓早期微观结构损伤敏感指标.
苏佳佳吴光耀邓洲铭朱凌刘国兵高树波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扩散张量成像META分析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肺硬化性血管瘤薄层CT征象分析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2011年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薄层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4例病理证实PSH临床和薄层CT资料,分析病变一般CT征象(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程度和方式、淋巴结肿大)和相对特殊征象(钙化、囊变、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肺动脉为主征、晕征等)。结果①病变位于左上肺2例,左下肺3例;右上肺3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②14例病变均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大小不一;其中9例为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③平扫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5例。14例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8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④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其中1例为薄层CT图像检出;囊变2例;贴边血管征3例;尾征2例。结论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当病变表现相对特殊CT征象时可以定性诊断,薄层CT重建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朱凌吴光耀PrasannaGhimire苏佳佳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联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刘国兵吴光耀庞浩鹏高树波苏佳佳张在鹏
关键词:软骨肉瘤脊柱X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