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李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相位对比MR数据多项式拟合主动脉时间-流速曲线的研究
- 2016年
- MR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 MR,PC MR)是一种新型的血流测量方法,能准确获取心动周期内一定时间间隔上的血流速度信息[1-4]。PC MR法所测的流速数据经过进一步的连线、插值即可获取相应的时间-流速曲线,但插值处理无法对时间-流速曲线中的时间变量和血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归纳,也不利于通过计算机进一步对时间-流速曲线的特征进行识别和处理。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对PC MR法所测主动脉的流速数据进行处理,以期获取流速与时间的近似函数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原始数据的插值及超声影像对拟合的函数进行验证,以获取最佳函数参数及表达式。
- 郭立郭皓袁勇袁曙光周晓雯杨楠艾李萍
- 关键词:多项式拟合相位对比法主动脉血流测量血流速度
- 一种颈部磁共振检查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部磁共振检查的辅助装置,其包括辅助垫包和固定架,所述辅助垫包内设置有填充物,所述辅助垫包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架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
- 艾李萍赵莉莉
- 胰腺囊腺癌的临床影像评价
- 2005年
- 目的:胰腺囊腺癌是一种低度性肿瘤,临床非常少见,本文着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方法:分析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影像学的表现,腹平检查7例,上消化道检查8例,B超及CT检查11例。结果:腹部平片上消化道检查可见胃体缓压移位,B超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及了解厚薄,分离情况。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及分离均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熟悉胰腺囊腺癌的影像直接间接征象及临床特点,有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朱全胜王家平艾李萍
- 关键词:胰腺囊腺癌影像学诊断
- 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难取性残余结石
- 2008年
- 目的探讨X线引导胆道镜经T管隧道超选择胆道造影方法及其对胆道残留结石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术后保留T管隧道的条件下,在X线机透视下精确引导胆道镜、导丝、导管、取石网篮等对疑难性胆道改变进行超选择性造影,并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及胆道狭窄进行治疗的45患者进行分析。结果7例胆管粘连性狭窄胆道反复行局部冲洗及扩张治疗后胆道通畅,2例疤痕性胆道狭窄行扩张效果不佳;7例胆总管结石并左右肝Ⅱ或Ⅲ级胆管多发结石1.5h内顺利取出;6例左右肝胆管狭窄并多发结石1.0h内顺利取出;6例肝左右Ⅱ或Ⅲ级胆管多发巨大结石使用液电碎石机碎石后取出,耗时2.0h以上;6例左右肝Ⅱ-Ⅳ级胆管结石1.5h内顺利取出;6例单纯胆总管结石30min内顺利取出。3例左右肝胆管狭窄并多发结石因胆道狭窄未能取出;2例左右肝Ⅱ或Ⅲ级胆管结石因T管隧道出血未能取出。结论X线引导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方法具有易行性、科学性,能提高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 王家平朱全胜袁曙光田大广杨华艾李萍李迎春童玉云杨青s
- 关键词:胃肠放射摄影术介入性
- X线引导胆道镜治疗胆道狭窄及难取性残留结石45例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应用数字化X线机引导胆道镜经T管隧道超选择胆道造影方法及对难取性残留结石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术后保留T管隧道的条件下,通过引入数字化X线机在电视透视下精确引导胆道镜、导丝、导管、取石网篮等对疑难性胆道改变进行超选择性造影,并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及胆道狭窄进行治疗的45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例Ⅱ~Ⅲ级胆管炎性粘连性狭窄进行了治疗;6例胆总管多发结石短时内顺利取出;25例Ⅱ级、Ⅲ级、Ⅳ级胆管多发难取性结石取出;3例Ⅲ级胆管单发结石因胆道狭窄未能取出;2例Ⅱ级、Ⅲ级胆管多发结石因T管隧道出血结石未能取出。结论①该技术对疑难性胆道改变有明确诊断价值;②对肝内胆管炎性粘连、狭窄等复杂性胆道改变进行清洗、气囊扩张或支架等治疗提供了可能性;③该技术能提高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清除率,减少操作时间,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朱全胜王家平袁曙光田大广杨华艾李萍
- 关键词:胆道镜
- 一种心脏磁共振检查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脏磁共振检查装置,包括限位机构,其包括磁共振检查仪与可调式底座,所述可调式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床体,所述床体伸入磁共振检查仪内,所述床体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导轨板,所述...
- 赵新湘赵晓莹王璐静陈思颖宋豫皎袁晓东杨楠艾李萍
-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测量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采用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1例,采用PC MRI测量心动周期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前后两次测量9例健康志愿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可重复性。结果主、肺动脉起始部时间-净血流量图呈逐渐上升曲线,相对应心脏的收缩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倾斜度较大、光滑且连续的曲线;相对应心脏的舒张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逐渐向上、波形较平缓、光滑且连续的曲线。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2.8±12.2)ml,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3.8±13.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4,P=0.64)。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与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4,P<0.05),方程为:Y=-3.825+1.066X。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1,P<0.05),方程为:Y=-6.669+1.078X。第1次与第2次测量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2,P=0.001),方程为:Y=5.391+0.923X。结论 PC MRI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信息量大的检查方法,且不受肺气、骨骼的影响,是研究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好方法。
- 郭立郭皓袁勇曾维咏袁曙光杨楠艾李萍周晓雯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主动脉肺动脉
- 胰胆管疾病的ERCP影像诊断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4例,胆系结石292例,奥狄括约肌狭窄症46例,壶腹癌、胆管癌52例,胰管癌4例,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3例,胆道蛔虫症9例,肝内胆管发育变异2例,胆囊管异位开口6例,胆道-腹腔漏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内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例,肝移植后肝外胆管条状结石2例。结论ERCP及MRCP检查同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ERCP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检查同时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治疗。
- 朱全胜王家平艾李萍童玉云
- 关键词:胰胆管疾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4问核磁共振检查
- 2024年
- 核磁共振(MRI)是现代医学中极为常见且重要的一种检查手段,它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以往难以诊断的疾病现在变得无处遁形。尽管其普及程度较高,但仍然有不少人对核磁共振的了解相对有限。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您必须了解的重要知识。
- 艾李萍吴雪松
- 关键词:核磁共振检查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ERCP表现及内窥镜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影像学表现,并对部分并发症进行内窥镜介入治疗,以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异常改变1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检查结果做相应的内窥镜下介入治疗。结果通过ERCP检查,对1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原因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胆道胆泥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6例,胆道腹腔漏3例。并对2例胆道胆泥进行了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蓝胆泥取出术;5例吻合口狭窄行气囊扩张或塑料内支架内引流(ERBD)及2例胆道腹腔漏行鼻胆管引流治疗(ENBD),治疗效果确切,经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后,除2例胆道腹腔漏分别于肝移植术后6月及11月病死和1例因胆管吻合口处完全阻塞未能放置内支架引流管,导致肝内胆汁淤积症并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病死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现仍长期存活,总生存率为72.7%。结论肝移植术后一旦怀疑胆道并发症时应及时行ERCP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内窥镜介入治疗。胆道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可能使患者较快痊愈。
- 朱全胜王家平艾李萍
- 关键词:ERCP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