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多糖刺激后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10年
- 目的: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0.1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进行对比,挑选差异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基因(Ⅰ型胶原、c-myc、TGF-β1mRNA)表达均上调;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表达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近似(P>0.05)。结论:LPS可能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
- 李凤玉杨红明胡超于燕
- 关键词:内毒素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
-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Wa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烫伤+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后两组大鼠制作30%TBSAIII度...
- 杨红明胡超
- 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 胡超杨红明魏雪菁马丽冯永强褚万立
- 关键词:二异丙酚烧伤HLA-DR抗原
-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2只。假伤组大鼠背部浸入37℃温水中12S模拟致伤;单纯烧伤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背部浸入94℃热水中12S,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各组大鼠伤后即刻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乌司他丁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4×104U/kg,每隔12小时注射1次,持续至伤后72h。于伤后1、3、5、7d,每组各取8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含量,随即处死大鼠取脾脏组织,分选CD4+CD25+Treg和CD4+T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阳性表达率,采用ELISA法检测CD4+CD25+Treg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和γ干扰素含量,采用酶标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各组各时相点样本数为8。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1)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1~7d血清HMGB1含量明显增加(P值均小于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大鼠伤后1~7d血清HMGB1含量明显减少(P值均小于0.01)。(2)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1~7d CD4+CD25+Treg中CTLA4、Foxp3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或增加(P值均小于0.01),于伤后3d达最大值,分别为(65±10)%、(76±10)%、(28.2±4.4)pg/mL,此时假伤组大鼠该3项指标分别为(45±7)%、(46±7)%、(11.2±2.3)pg/mL。与单纯烧伤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大�
- 李俊聪胡超姚咏明杨红明
- 关键词:烧伤T淋巴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功能障碍乌司他丁
- 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意义。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30%体表面积Ⅲ°烫伤),各32只。伤后第1、4、7、14d天采集大鼠肝脏组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及caspase-3活性体蛋白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第1、4、7、14天大鼠肝脏GRP78表达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29±0.11比1.00±0.00、1.28±0.12比0.95±0.16、1.29±0.14比0.93±0.06、1.414-0.17比1.02±0.13);伤后第1、4天CHOP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1.72±0.07比1.004-0.00、1.82±0.18比1.46±0.08);而伤后第1、4、7天caspase.12活性体和caspase-3活性体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2.05±0.65比1.00±0.00、2.16±0.69比0.95±0.21、1.98±0.56比0.904-0.22和1.96±0.15比1.00±0.00、1.40±0.14比1.07±0.12、1.77±0.17比1.15±0.21);伤后第1、4、7、14天肝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7.20±3.63比5.004-0.71、16.404-1.52比5.40±1.14、27.60±1.82比7.40±1.14、10.20±1.92比5.204-1.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一12及easpase-3活性体表达增加。
- 褚万立柴家科冯永强马丽朱桂英张海军胡超
- 关键词:烧伤内质网应激肝细胞
-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烫伤+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后两组大鼠制作30%TBSAⅢ度烫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林格液或乌司他丁+林格液抗休克,创面涂碘伏抗炎。假烫组于37℃水浴中12 s行假烫。各组分别于伤后1、3、5、7 d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并分离获取大鼠脾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脾组织HMGB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脾组织HMGB1水平在伤后1~7 d显著升高(P<0.01),伤后3 d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0.66±0.10、0.22±0.05(t=10.91,P<0.01);乌司他丁治疗后1~7d HMGB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伤后5 d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32±0.07、0.63±0.07(t=9.61,P<0.01)。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CD4^+CD25^+Treg表达在伤后逐渐上升,伤后3 d时达到峰值(5.42±0.56)%;乌司他丁治疗后,CD4^+CD25^+Treg于伤后3、5、7 d显著低于烫伤组(P<0.01),伤后5 d时最低(2.23±0.21)%。结论:严重烫伤后大鼠脾脏HMGB1水平的持续升高对其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具有显著的影响;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抗炎药物能够降低伤后HMGB1的表达,改善烫伤大鼠的免疫功能。
- 胡超杨红明姚咏明马丽冯永强褚万立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调节性T细胞烫伤乌司他丁
- 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意义。
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30%体表面积Ⅲ°烫伤),各32只。伤后第1、4、7、14天采集大鼠肝脏。用Western...
- 褚万立柴家科冯永强马丽朱桂英张海军胡超
- 关键词:烧伤患者应激反应
- 文献传递
- 内质网应激反应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目的:内质网应激反应(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介导的凋亡是真核细胞重要凋亡途径之一,通过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心肌ERS不同通路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雄性...
- 褚万立柴家科冯永强马丽胡超
- 内质网应激反应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内质网应激反应(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介导的凋亡是真核细胞重要凋亡途径之一,通过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心肌ERS不同通路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雄性7周龄Wistar大鼠64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只。实验组大鼠背部制备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对照组制备假伤模型。伤后1、4、7、14 d两组各处死8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 78)、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剪切体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均存活至实验结束。透射电镜观察示实验组大鼠心肌细胞呈凋亡改变。伤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4、7 d凋亡指数逐渐升高,14 d时下降,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细胞GRP78、CHOP及Caspase 12剪切体蛋白表达持续升高,其中各时间点GRP 78及Caspase 12剪切体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伤后1 d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CHOP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发生ERS,其中CHOP、Caspase 12介导的凋亡通路活化,ERS可能是心肌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 褚万立柴家科冯永强马丽胡超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反应心肌细胞凋亡烧伤
-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初步评价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清创、植皮、营养支持等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每日2次,每次8×105 U,连续7 d。治疗1、3、5、7 d,抽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于试验开始后第1天统一抽取其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酶标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及血清中IL-4、γ干扰素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LSD-t检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比较,常规治疗组患者CD4+CD25+ Treg比例于治疗1~7 d显著升高(t值为13.303~26.043,P值均小于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CD4+CD25+ Treg比例于治疗5、7 d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8.317、15.071,P值均小于0.01)。(2)治疗1、3、5、7 d,常规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0.11、0.61±0.15、0.54±0.12、0.67±0.1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的1.21±0.22(t值为8.686~11.957,P值均小于0.01)。治疗3、5、7 d,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81±0.11、0.85±0.14、1.08±0.1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4.808~8.568,P值均小于0.01)。(3)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受试者比较,常规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于治疗1~7 d明显降低(t值为8.073~9.288,P值�
- 李俊聪胡超杨红明姚咏明
- 关键词:烧伤免疫脓毒症T淋巴细胞亚群HLA抗原乌司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