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恩江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9篇麻醉
  • 4篇通气
  • 3篇单肺
  • 3篇切除
  • 3篇结核
  • 3篇开胸
  • 3篇老年
  • 2篇单肺麻醉
  • 2篇异丙酚
  • 2篇手术室
  • 2篇手术中
  • 2篇同期手术
  • 2篇气管
  • 2篇切除术
  • 2篇专科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麻醉处理
  • 2篇开胸手

机构

  • 17篇河北省胸科医...
  • 3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耿恩江
  • 10篇杨永斌
  • 9篇高景
  • 6篇李凤茹
  • 5篇李风茹
  • 4篇李莉艳
  • 4篇丁洁
  • 3篇马宏伟
  • 3篇丁丽景
  • 3篇申六女
  • 3篇段立华
  • 2篇刘淑娈
  • 2篇马辉
  • 2篇李玉琢
  • 2篇郑荣坤
  • 1篇张金文
  • 1篇王敏
  • 1篇迟俊玲
  • 1篇鲍云波
  • 1篇李彦坤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保护性单肺通气对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炎性介质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保护性肺通气组1(P1组),保护性肺通气组2(P2组)。3组患者在行常规静脉诱导后均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并以听诊法定位。C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10ml/kg,PEEP0cmH2O);P1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6ml/kg,将PEEP维持在5cmH2O左右);P2组患者(潮气量6ml/kg,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PEEP,直至将PEEP维持在10cmH2O左右,并控制气道平台压低于30cmH2O)。记录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h(T2)、2h(T3)及术后2h(T4)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数值;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OI均有明显降低,但C组显著低于P1、P2组(P<0.05);3组血清中IL-6、IL-8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P<0.05),IL-10于T3时明显上升(P<0.05)。P1、P2组T3、T4时血清IL-6和IL-8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浓度高于C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减轻老年患者开胸手术肺的炎性反应,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李风茹丁洁申六女高景耿恩江
关键词:IL-10IL-6IL-8开胸老年患者
瑞芬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高景李彦坤耿恩江李凤茹
该课题基于药代动力学的靶控输注(TCI)技术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间断静脉给药、持续静脉输注相比,TCI更为精确、科学、可控性高。将最新的静脉麻醉药瑞芬太尼、异丙酚和最新的给药技术-TCI相结合是课题研...
关键词:
关键词:靶控输注临床麻醉静脉麻醉药异丙酚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高景耿恩江
关键词:异丙酚靶控输注盐酸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脊柱结核麻醉苏醒期
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定容和定压通气的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 ml/kg)通气(OLV-VCV1),30 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 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_2及PaCO_2显著升高(P<0.05),但PaCO_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合,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李风茹高景耿恩江丁洁刘淑娈李玉琢
再次开胸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耿恩江李凤茹杨永斌段立华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双侧肺大疱缝扎术;B组20例,行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并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安静10 min后采集动脉血气并记录该时间点(T0)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插管后分别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0 min(T2)、再次双肺通气10 min(T3)、二次开胸后单肺通气10 min(T4)、双肺通气10 min(T5)采集动脉血气并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两组开胸手术同一时间点以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可安全地实施同期双侧开胸单肺麻醉。
耿恩江段立华杨永斌李风茹王英马辉
关键词: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
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在大咯血急症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大咯血急症手术中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患者在全麻下行Car-lens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对照组用吸痰管间断多次吸引左右主支气管血液,观察两侧吸引血液的量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研究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分别对两侧肺进行吸引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两种出血部位定位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纤支镜比吸痰管术前确定出血部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再咯血发生。结论大咯血急症手术中,术前出血部位的定位吸痰管吸引法既简单又经济实用,可推广应用。
马宏伟杨永斌耿恩江李凤茹丁丽景
关键词:大咯血纤维支气管镜急症手术
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体位改变和单肺通气时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42例,经气道旁路采用旁气流通气连续监测病人PIP、Pplat、Raw、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监测SpO2、PETCO2指标,分别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平卧改侧卧,单肺通气及改换通气方式后10 min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和单肺通气后,病人PIP、Pplat、Raw升高,Cdyn减少,PH值降低,PETCO2、PaCO2升高、SpO2、PaO2降低(P<0.05);双肺通气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降低,PaO2、SpO2、PaCO2、PETCO2升高(P<0.05)。单肺通气38例病人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PaO2、SpO2升高,PaCO2、PETCO2降低(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的呼吸力学影响较大,改换通气方式可改变病人呼吸力学指标。
马宏伟耿恩江李凤茹杨永斌丁丽景马辉
关键词:通气方式肺保护策略
影响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展的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展的原因并提出管控措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300例择期手术病例,统计首台择期手术未准时开展的情况,对其原因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展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手术医师因素、麻醉因素、运送因素、病人因素等。结论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应强化术前准备措施,多部门协作,最大限度按时按期执行手术计划。这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科室和医院运营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李莉艳杨永斌王敏段立华耿恩江张金文
关键词:管控措施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特耐)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与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观察组术前15min静注特耐4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后15 min、1 h、2 h、4 h、8 h、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例(6.6%)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10.0%)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杨永斌李莉艳高景刘晓光鲍云波耿恩江
关键词:超前镇痛肺大疱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