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奈替米星对新生儿耳毒性反应
- 1998年
- 罗慧徐莉芬吴惠玲
- 关键词:奈替米星耳毒性新生儿BAEP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曜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传染病区住院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50例。年龄1-3mo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分析比较不同病因,胆红素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本院保健门诊体检的同龄健康儿进行对照。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卡方检验)分析。结果:(1)不同病因致胆红素升高均可影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和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之间比较。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周围性损伤(80%)较中枢性损伤(20%)多见(P<0.01);(4)观察组异常率(65%)明显高于对照组(30.4%)(P<0.01)。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可有较高比率脑干听觉传导通路障碍。主张对婴肝儿常规进行BAEP检查,可及时发现病情和进行早期干预。
- 罗慧吴惠玲
-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联合应用客观听力检测核黄疸新生儿的听觉通路损伤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客观听力检测技术分析新生儿核黄疸后听觉通路损伤的临床听力学特点,评价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蜗性及蜗后病变特征。方法:选择1999-06/2003-12就诊的2岁以下新生儿核黄疸后伴听觉通路损伤患者32例(62耳)为核黄疸组;以大脑半球病变为主的疾病,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精神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其它中枢性病变伴听觉通路损伤患儿34例(68耳)为中枢性病变组;并选取同年龄段听力正常小儿30例(54耳)为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镫骨肌声反射检测,对比不同组别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阈值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自的特点,同一组间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阈值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特征。各组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差异显著性选用方差分析,11个频点引出率等计数资料的差异显著性选用卡方检验。结果:各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核黄疸组脑干诱发电位波V阈值>80nHLdB占81%,-80nHLdB占3%,-60nHLdB占16%;中枢性病变组分别为46%、28%、26%,分布比例较为均衡。核黄疸组脑干诱发电位波V阈值在-60nHLdB和>80nHLdB的F5频点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于中枢性病变组(P<0.05);核黄疸组和中枢性病变组听阈值在-60nHLdB的F5频点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2,P>0.05)。中枢性病变组听阈值在-60nHLdB和-80nHLdB听阈值F5频点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0nHLdB,-80nHLdB,>80nHLdB听阈值F5频点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5.76,P>0.05)。结论:新生儿核黄疸后听觉通路损伤患者可联合应用客观听力检测进行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应成为临床上测试听力的两项基本无创客观手段。
- 杨思达罗仁忠罗慧吴惠玲
- 关键词:核黄疸听力
-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早产儿胆红素神经损害的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胆红素(SB)增高时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时其SB临界值,以及影响临界值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 0 0 0 - 0 1~2 0 0 2 - 12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出现黄疸的早产儿共16 7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SB浓度及BAEP,当出现皮肤黄疸后每日检测SB浓度及BAEP1次,直至BAEP出现异常,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SB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 H值。结果:本组早产儿引起BAEP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SIB)平均临界值为(177.4 1±2 7.2 3) μmol/ L。而出生胎龄越小,其临界值越低,出生胎龄<32周、~34周、~36 + 6周组的早产儿,其导致BAEP异常时,SIB平均临界值分别为(15 4 .6 7±2 8.92 ) μmol/L、(16 1.6 1±16 .0 6 ) μmol/ L和(173.76±19.2 2 ) μmol/ L。相关分析研究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 H值均分别与SIB临界值有相关性,P值均<0 .0 0 1。结论:早产儿导致神经损害的SB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的病理性黄疸水平。在判断影响SB对中枢神经细胞毒性的高危因素时,应重视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 H值水平。
- 吕回罗慧赵宁黄晓虹李耘赖剑蒲陆玲
-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 早产儿血清胆红素神经损害高危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时其血清胆红素临界值,以及影响临界值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共167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当出现皮肤黄疸后每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次,直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H值。结果:167例早产儿中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177.41±27.23)μmol/L。对于出生胎龄<32周、~34周、~36+6周的患儿,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平均值分别为(154.67±28.92)μmol/L、(161.61±16.06)μmol/L和(173.76±19.22)μmol/L。应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H值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98、0.593和0.512,P值均<0.001。结论:对于早产儿导致神经损害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的病理性黄疸水平。在判断影响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细胞毒性的高危因素时,应重视出生体重。
- 吕回罗慧赵宁黄晓虹李薇
- 关键词:早产儿神经损害影响因素高胆红素血症
- 额叶皮质发育不良婴儿神经精神发育随访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所致额叶皮质萎缩在神经精神发育方面的预后。方法 自1997年 4月至 1999年 9月对 5 18例额叶皮质发育不良患儿在抽搐发作、睡眠行为、注意能力、语言发育、神经运动、依恋情感和认知水平方面定期评价至 3岁龄。结果 4月龄后发生无热抽搐 86例 (16 6 % ) ,在 18~ 30月龄间出现热性惊厥 2 6例 (5 0 % )。 4月龄出现 1项以上睡眠异常 2 5 6例 (49 4 % ) ,18月龄有 2~ 3项睡眠异常 5 3例 (10 2 % )。 8月龄注意能力异常 194例 (37 5 % ) ,3岁龄 6 8例异常 (13 3% )。 18个月龄运动性语言发育迟缓15 6例 (30 1% ) ,在 3岁龄时 ,运动性语言发育落后或构音异常 6 9例 (13 3% )。 4~ 8月龄期间 ,运动发育持续迟缓 4 2 6例 (82 2 % ) ,平均得 78 2分。 3岁龄运动发育迟缓者 14 1例 (2 7 2 % ) ,其中脑性瘫痪 32例。在 15月龄 2 4例 (4 6 % )依恋情感发展落后。结论 额叶皮质发育不良预后良好 ,但部分可能有远期的后遗症。应在婴儿早期常规检查头部CT或MRI。有额叶皮质发育不良者 ,需定期检查评价神经运动、精神发育、注意能力、语言发育水平和睡眠行为、依恋情感、脑电图等。
- 麦坚凝徐开寿郑志英何璐梁小娴罗慧陈瑞琼
- 关键词:神经精神发育随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光疗对新生儿黄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4
- 1998年
- 对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0μmol/L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前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显示:光疗后随着血清胆红素值的下降,可使延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V波潜伏期、Ⅴ-Ⅲ波间期明显缩短。经光疗后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L者,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恢复正常。提示光疗能使胆红素所致的耳神经毒性损害逆转。
- 吕回罗慧陈克正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光疗法
- 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18例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对18例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进行临床分析。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本症病变的不同时期,肌电图可呈神经源性、混合性及肌性损害改变。而肌肉活俭病理检查亦非都呈神经源性肌萎缩,个别病例可表现为肌源性肌萎缩。
- 杨思达罗慧梁惠慈张美德
- 关键词:肌萎缩脊髓性婴儿病例报告
- 硬膜下脑积水超声诊断及诱发电位检查与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硬膜下脑积水超声诊断价值以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必要性。方法:应用东芝240A型,日立脚点420型超声诊断仪,对347例婴幼儿,仰卧位时先用3.75MHz探头频率按照颅脑超声各常规切面进行扫查,观察颅内各结构及脑室...
- 符柳江罗慧魏青吴惠玲
- 关键词:超声诊断
- 文献传递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于昏迷患儿监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昏迷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8例昏迷的患儿,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ale,GCS)和BAEP检查。将48例病人根据GCS评分分为3组,将每组病人的BAEP检查结果按由轻至重分为6个等级,并将病人转归纳入研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昏迷组患儿的BAEP结果显示,随着GCS评分降低,患儿的BAEP结果异常发生率逐渐升高,而且BAEP异常严重等级也逐渐加大。当BAEP显示V波缺失时,通常预后不良。结论BAEP监测对于昏迷患儿的脑功能判断、评价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 吴惠玲宁书尧罗慧杨思达麦坚凝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昏迷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