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简贵灯

作品数:4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艺术
  • 9篇文学
  • 9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戏曲
  • 9篇戏剧
  • 9篇京剧
  • 6篇民国
  • 6篇剧评
  • 3篇电影
  • 3篇越界
  • 3篇清末
  • 3篇戏曲批评
  • 3篇悲剧
  • 3篇传媒
  • 2篇大众
  • 2篇动画
  • 2篇新闻
  • 2篇演出
  • 2篇演剧
  • 2篇演员
  • 2篇仪式
  • 2篇欲望
  • 2篇清末民国

机构

  • 3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8篇武夷学院
  • 6篇赣南师范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4篇简贵灯
  • 3篇吴贤义
  • 1篇尚慧杰
  • 1篇汤夺先

传媒

  • 3篇戏剧文学
  • 3篇吉林艺术学院...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戏曲艺术
  • 2篇戏剧艺术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艺术百家
  • 2篇戏曲研究
  • 2篇新世纪剧坛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六盘水师范高...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相声”成“戏”:台湾传媒与“相声剧”的关联被引量:1
2014年
"相声"被冠以"剧"之名,成为相声剧,明显地演员从相声中的"叙事"身份,转变为代言角色。在这转换过程中,除艺术本身的缘由外,台湾传媒亦对相声剧的生成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藉由传媒之助力,"相声剧"之名为大众所接受,进而在学理上得到确定,推动了相声剧多元发展。
简贵灯
关键词:戏剧
新剧入中国台湾:上海民兴社赴台演出及意义
2024年
新剧(文明戏)的研究以起源地上海为主,其他地区并不多见。上海民兴社是日本侵占我国台湾地区时期唯一赴台巡演的新剧戏班,它播下了新剧的种子,对我国台湾地区的话剧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戏剧史著关于民兴社赴台演出这一重要戏剧事件的记载失之简单,相互抵牾,对于该社之福建巡演、赴台动因、行旅路线、演出剧目、演剧特色及意义价值至今仍不明朗。依托报刊、戏单、广告等第一手文献,考证民兴社赴台演出的前因后果,探究其对台湾地区话剧的影响,并回应台湾地区新剧起源这一戏剧史上的重要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简贵灯
关键词:新剧
戏曲动画儿童观众分层与创作研究
2024年
戏曲动画是一种文化表述方式,承担着培养道德情感、兴趣爱好及传播民族文化等责任。21世纪以来,戏曲动画披荆斩棘,以期开拓以儿童为目标的年轻观众群体。然而当前戏曲动画研究多集中于创作研究,缺少观众研究。从戏曲动画特征与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确定戏曲动画的主要目标群体,对戏曲动画儿童观众进行分层,为今后戏曲动画教育与创作提出建议,为培养未来小戏迷、传统戏曲现代化生存提供助力。
吕婵简贵灯
关键词:戏曲动画艺术特征身心发展
苹果“动新闻”戏剧性因素的建构
2014年
实证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绝对客观真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非客观性因素却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动新闻"打着"真实"的旗帜,透过"想象"与"象征"扩展新闻意涵,借助戏剧手法凸显新闻故事,引入剧场手法凸显戏剧效果,等等,竭力使新闻的戏剧性效果扩张。然而,新闻戏剧性效果的张扬虽然可能赢得收视率,却不可避免地损害其权威性与真实性。
简贵灯
关键词:动新闻主观性戏剧性戏剧手法
京剧批评研究的回顾、新变与不足
2024年
京剧批评是京剧理论的重要载体,是演剧现场的直接见证,是京剧生态的构成要素,自20世纪新时期进入学术视野。有关京剧批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时期京剧演剧最繁盛的时期,围绕京剧批评家及其群体、京剧捧角活动、大众传媒与京剧批评、京剧批评体系建构等方面不断深入。整体而言,有关京剧批评的研究在时间上较少涉及当代,在地域上主要聚焦京沪,且鲜见京剧批评之系统研究。
简贵灯陈小娟
关键词:大众传媒
清末民国戏曲批评的商业化
2023年
清末民国的戏曲批评受市场的浸染,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的倾向。流水线式的“照例文章”和软文式的“广告式之剧评”的出现,则是清末民国戏曲批评转向商业化的重要标志。商业性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介入戏曲价值评判并产生影响是研究近代戏曲批评史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对于了解清末民国时期的戏曲文化生态亦有一定的价值。
简贵灯薛慧
关键词:清末民国戏曲批评
论1920-1930年代左翼戏剧意识形态的传播
2011年
戏曲和宗教一向是形塑中国下层社会心灵世界的两种最重要的工具,在缺乏有效掌握现代传媒时,左翼剧运者求助于戏剧,借助戏剧这个媒介,重拾被知识分子鞭挞的宗教仪式及引进演说这一语言艺术,完成左翼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建构。以戏为媒、戏中有演说,戏中演仪式成为左翼戏剧意识形态传播与建构最具特色之处。
简贵灯尚慧杰
关键词:意识形态传播仪式演说左翼戏剧
京剧在日据台湾的因应之道(1908-1937)
1920年代,台湾社会文化启蒙运动与各类社会运动蓬勃开展,京剧恰在这一时期,成为台湾社会最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与文化现象。表面观之,京剧在台湾迅速找到立足点,在于其“发展能力较强,营谋之力较切”;但是,“商业运作”只是这一...
简贵灯
关键词:海派京剧文化身份
文献传递
发现郑正秋:1910-1912 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郑正秋通过拒绝外稿的方式,使其主持的剧评专栏事实上成为他的个人专栏,成为职业剧评的滥觞。郑氏虽然很少言及其剧评理念,但他在剧评实践中显露出来的"立公平之言"剧评原则、"社会教育"与"雅俗共赏"并重的剧评立场,远超同时代的剧评家。尤其是郑正秋对剧评"一致性"的强调,显露出其建构自身剧评体系的理论自觉,对推动传统剧评的现代发展意义重大。
简贵灯
关键词:郑正秋剧评
民国京剧批评“评判尺”的初建
2016年
民国时期多数京剧批评不是有例无理,便是理附于各人之例,而罕见共同之规律。民国京剧批评之批评标准的建立很大程度建立在对京剧批评之批评的基础上的。批评者透过对剧评家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剧评内容等方面之批评,逐渐达成一些剧评行业的'评判尺',进而建构民国京剧批评的批评体系。
简贵灯
关键词:民国时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