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蕊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流行性
  • 9篇流行性出血热
  • 9篇出血热
  • 4篇姬鼠
  • 4篇黑线姬鼠
  • 4篇病毒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鼠型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出血热病毒
  • 1篇地理流行
  • 1篇地理流行病学
  • 1篇脏器
  • 1篇人尿
  • 1篇气溶胶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抗原
  • 1篇抗原性
  • 1篇家鼠

机构

  • 5篇南京军区后勤...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计划生...

作者

  • 9篇张云
  • 9篇窦蕊
  • 8篇吴光华
  • 8篇赵学忠
  • 4篇张炳根
  • 4篇张炳根
  • 1篇陈竞芳
  • 1篇王薏
  • 1篇姜志宽
  • 1篇沈建忠
  • 1篇史江
  • 1篇邓耀先

传媒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南京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1991年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张云窦蕊赵学忠张炳根吴光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
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在外环境中抗原性和感染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9
1990年
本研究用流行性出血热(EHF)阳性的黑线姬鼠血、尿、粪对EHF抗原(病毒)的抗原性和感染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EHF病毒阳性的鼠血、尿和粪污染外界某些物体在4~15℃至少24h仍有感染性,在pH6.5和7.5的环境中4℃和15℃48h有感染性;在pH4.5以下和9.5以上均很快失活并能破坏其抗原性。这一试验结果对EHF的预防和外界污染检测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云张炳根赵学忠窦蕊吴光华邓耀先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抗原感染性抗原性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中EHF病毒排出的动态观察
1989年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从被感染的动物尿中排出已被证实。1985年张炳根等从急性期病人尿液细胞中分离到EHFV;陈伯权等用出血热肾病综合征病毒HFRS 25-1McAb检测血、尿中抗原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EHF病人尿中排毒动态观察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现报告收集临床典型EHF病人不同病程的尿液细胞沉渣观察其排毒期限。
张炳根窦蕊张云赵学忠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
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992年
1989年12月,在江苏省姬鼠型疫区进行EHF鼠间传播因素调查,并用免疫转印技术对同一鼠窝中鼠螨分离的EHF病毒进行抗原多肽分子量测定,结果一致。以每窝鼠数、鼠皮肤破损数、鼠窝残留食物EHF抗原阳性数和革螨数为自变量,以鼠窝鼠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和EHF总感染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个自变量和3个因变量的回归关系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进一步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姬鼠型疫区鼠间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鼠间密切接触和革螨叮咬为次要因素:而与食入EHF抗原污染的食物关系不密切。
张云赵学忠窦蕊张炳根陈竞芳吴光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气溶胶实验感染黑线姬鼠的初步报告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用 EHF 病毒气溶胶实验感染非疫区黑线姬鼠,结果 EHF 病毒气溶胶在230(±5)ID_(50)/m^3时黑线姬鼠吸入20min 可使其感染,但吸入少于20min 则未能感染,表明 EHF 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张云赵学忠窦蕊张炳根姜志宽吴光华邓耀先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气溶胶黑线姬鼠
某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本地区自60年代初,首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后,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施工。为探讨本地区EHF疫源地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87~1989年,每年11~12月,对该地区进行了选点调查,现报告如下。
张云沈建忠窦蕊吴光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黑线姬鼠脏器中动态分布及脏器病理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实验研究发现黑线姬鼠感染EHF病毒后,在7~84天大部份脏器均能多少不等地检出EHF病毒,其阳性率为肺>肾>肝>脾,而胃、肠、肾上腺和脑较少,说明EHF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有泛嗜感染的特点,其中肺、肾、肝、脾是EHF病毒较为敏感的靶器官,各脏器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和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其病理改变、损害程度和组织结构恢复时间与脏器中EHF病毒的分布时间和病毒感染滴度相一致。
张云窦蕊王薏赵学忠张炳根吴光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黑线姬鼠脏器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表皮感染黑线姬鼠有效剂量的观察
1990年
用不同剂量的Hantaan 病毒(76-118株)悬液,对非疫区黑线姬鼠在不显性破损的表皮进行实验感染。结果证明:5ID_(50)/ml Hantaan 病毒悬液可通过不显性破损的表皮感染,其感染率与感染剂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进一步证实通过破损皮肤传播是EHF 的主要传播途径。
张云史江窦蕊张建昌赵学忠张炳根吴光华
关键词:EHFV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黑线姬鼠有效剂量的观察
1990年
用Hantaan病毒(76-118株)悬液以不同感染剂量采用灌胃和浸泡毒米任实验鼠自行取食两种方法,对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进行实验感染。结果表明:实验鼠未能通过完整的消化道粘膜感染,但可通过破损的消化道粘膜感染,感染剂量与感染率呈正相关,最低感染剂量为10ID_(so)/ml。
张云窦蕊赵学忠张建昌张炳根吴光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黑线姬鼠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