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熊
-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被引量:11
- 2016年
- 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存在较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在对重排藿烷分布、组成特征及生标组成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芳烃参数对高丰度重排藿烷的成因进行了探讨。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显示,高重排藿烷与陆源高等植物生源关系密切,主要在弱氧化沉积环境下演化形成。具有高—异常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C30*/C30H>0.2、C30E/C30H>0.1)的烃源岩二环+三环芳烃相对含量一般大于50%,四环、五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普遍低于35%,未见芳香甾萜类,研究认为其生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甲基菲指数MPI1、MPI2和甲基菲比值F1研究结果显示,Pr/Ph>1的弱氧化环境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在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大量形成,并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大;Pr/Ph<1还原环境下的烃源岩重排藿烷丰度相对较低,但在进入成熟阶段后仍有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三芴系列化合物参数表明,沉积环境的弱氧化性质对17α(H)-重排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沼泽相沉积环境最有利于重排藿烷的形成。
- 李红磊张敏姜连程熊
- 关键词:芳烃煤系烃源岩鄂尔多斯盆地
- 西湖凹陷古近系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
- 2020年
- 作为油气中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水中的直接显示,研究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分析油气的沉积环境、生源母质、成熟度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水萃取烃类分析后发现:烃类来源于氧化环境下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现均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其中黄岩构造带、天台构造带和西次凹的烃类以来自黏土矿物含量颇为丰富的泥岩为主,而平湖斜坡带的源岩缺乏黏土矿物,更可能以煤为主。天台构造带的地层水中烃类很特殊,其姥植比异常高,二萜类具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双重贡献的特征,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二萜类以裸子植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天台构造带原油的姥植比和二萜类特征与其地层水一致,同样具有特殊性,且多种芳烃地球化学参数也均不同于其他构造带,因此推断天台构造带的原油是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特殊类型。天台构造带地层水中烃类的特殊性是推断其原油为特殊类型的有力入口,对进一步研究天台构造带的特殊原油提供了指示意义。
- 杨丽杰侯读杰程熊程熊刁慧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古近系西湖凹陷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9
- 201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10个典型煤系烃源岩样品中检测出三类重排藿烷,分别为17α(H)-重排藿烷、18α(H)-新藿烷以及未知结构的早洗脱重排藿烷。烃源岩样品中藿烷类具有两种分布型式:1以C30藿烷为主峰的C27~C35(缺C28)藿烷类常规分布型式,含少量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2以富含17α(H)-重排藿烷和C30早洗脱重排藿烷为特征。含有高~异常高相对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烃源岩样品,其17α(H)-重排藿烷的绝对浓度也明显较高。从烃源岩生源构成、有机质丰度及其赋存状态、成熟度以及沉积与成岩环境4个方面探讨了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中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的形成与高等植物生源有一定联系、亚氧化—氧化的扇缘泥炭沼泽相是形成高~异常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有利沉积相带;而烃源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及其赋存状态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尚不确定。
- 程熊陈小慧张敏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烃源岩沉积环境
- 西湖凹陷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成因与来源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分析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轻烃指纹以及天然气伴生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对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成因、热演化程度与族群划分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烃源岩热模拟产物碳同位素特征与伴生凝析油特征进行了气源分析。西湖凹陷天然气为煤型气,形成于中等成熟—高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Ro值约为1.16%~1.87%。西胡凹陷天然气可以划分为4个族群,其中A、B与C类天然气分别分布于平湖斜坡、黄岩构造带和宁波构造带,D类天然气零星分布于平湖斜坡。西湖凹陷A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平湖组煤,B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平湖组泥岩,C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高热演化阶段的平湖组煤,D类天然气中有3个样品来源于平湖组炭质泥岩,1个气样可能有中下始新统烃源岩贡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西湖凹陷的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程熊程熊侯读杰姜玉涵周心怀刁慧陈晓东杨丽杰董立成
- 关键词:西湖凹陷天然气轻烃成熟度气源对比
- 庙西凹陷严重生物降解原油序列中三环萜烷的异常分布成因初探被引量:6
- 2017年
- 对渤海湾盆地一系列生物降解原油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庙西凹陷PL15-8D与PL9-4井四个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三环萜烷系列分布较为异常,主要表现为以C_(23)为主峰的后峰型、C_(20)与C_(23)为主峰的微弱双峰型以及以C_(20)与C_(24)为主峰的双峰型分布模式。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导致C_(19)~C_(23)三环萜烷优先于C_(24)+三环萜烷被不同程度地侵蚀,是形成这一异常分布的根本原因。三环萜烷系列相对丰度与绝对浓度的变化规律表明,不同碳数三环萜烷的生物降解作用同时发生,但其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别,即抗生物降解能力不同。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除C_(20)三环萜烷以外)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具有随碳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而C_(20)三环萜烷抗降解能力似乎强于C_(21)~C_(23)三环萜烷。原油中未检测到脱甲基三环萜烷,表明三环萜烷的降解并非通过微生物的脱甲基化作用,推测其降解途径是微生物氧化三环萜烷C环支链末端的甲基,形成对应的羧酸化合物。四个原油样品甾烷、藿烷与三环萜烷被微生物严重侵蚀,不能用于油源对比研究,而三芳甾烷未受生物降解影响,可作为研究区严重生物降解原油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
- 程熊侯读杰徐长贵王飞龙
- 关键词:生物降解原油渤海湾盆地
- 琼东南盆地陆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理被引量:3
- 2024年
-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的一套重要烃源岩。从盆地构造格局、古气候、沉积相和三角洲规模4个方面对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构造格局整体上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类型,断陷期的崖城组陆源有机质主要以近岸堆积形式形成煤系烃源岩;而陵水组(E_(3)l)陆源有机质则以河流-三角洲搬运形式形成陆源海相烃源岩。崖城组三段(崖三段,E_(3)y^(3))和三亚组二段(三二段,N_(1)s^(2))沉积期陆源高等植物最繁盛;崖二段(E_(3)y^(2))-崖一段(E_(3)y^(1))和陵水组二段(陵二段,E_(3)l^(2))-陵一段(E_(3)l^(1))沉积期次之,陆源高等植物供给充足。沉积相带控制陆源有机质的差异,同时卸载的不同形成了明显差异的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海相烃源岩有利的发育区域为三角洲前缘-内浅海以及海底扇。大规模的三角洲可以输送更高生物通量的陆源有机质,提高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从而形成海域最为重要的一类有特色的气源岩。
- 侯读杰吴克强尤丽张自鸣李雅君熊小峰徐敏徐敏陈威合程熊
- 关键词:沉积相有机质丰度琼东南盆地
- 边缘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曲面预测法——以渤海湾盆地莱州湾东北洼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沉积盆地边缘凹陷具有地层变化快和非均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导致利用传统测井和地震属性方法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的可靠性低。为此,结合电阻率、声波时差和密度等测井曲线与实测TOC值,采用三元二次最小二乘法进行曲面拟合预测烃源岩TOC值,在渤海湾盆地莱州湾东北洼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两个优点:首先,采用原始测试数据直接进行拟合,消除了基线拾取和热变指数取值时产生的人为误差;其次,将密度这种反映岩石组分的综合指标纳入预测控制因素的范畴,更好地控制了有机质对各测井数据的响应。预测结果表明:在沉积早期,TOC值的一个高值带分布于洼陷沉积中心,到后期受构造迁移和抬升作用影响,TOC值高值带向四周扩散、高值降低、直至闭合状高值带消失;TOC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老到新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的特点,因此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
- 赵子斌侯读杰侯读杰代峰程熊徐长贵
- 关键词:莱州湾凹陷烃源岩
- “油气地球化学”本科教学实践中新理念的应用探索——“学科交叉”和“理论实践结合”
- 2022年
- “油气地球化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于课程自身综合性强,专业领域内传统理论知识介绍为主的教学模式阻滞了具有研究型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作者结合“十四五”战略对油气领域新的指导思想和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的特点,将“学科交叉”和“理论实践结合”教学理念引入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针对室内课程教学、实验室实践、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 魏琳侯读杰尹嘉程熊
-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教改策略
- 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对来自塔里木盆地海相(9个)、吐哈盆地沼泽相及湖相(6个)和柴达木盆地湖相(9个)共24个烃源岩样品芳烃分离、纯化后,应用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分析技术,系统剖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中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呈现出δ13 C湖相>δ13 C沼泽相>δ13 C海相的规律,由此证明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是影响其分布的主控因素之一。不同沉积环境1,6-DMN、1,2,5-TMN、1-MP、9-MP和1,9-DMP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明显差异。芳烃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同位素组成差异主要由沉岩过程中的动力学分馏效应所致,而热演化过程对芳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大。
- 张敏陈祖林程熊姜连赵勇
- 关键词:碳同位素烃源岩沉积环境
-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秦家屯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秦家屯油田原油以正常密度、高蜡、中等黏度、低硫为特征,原油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芳烃组成相似,其中双环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三环化合物和三芴系列,四环化合物含量最低,总体上表现为萘>菲>联苯>艹屈>三芴的分布规律。萘系列(平均含量48.81%)和联苯系列(均值8.4%)含量较高,少量的萤蒽和芘类化合物以及萘系列中较丰富的1,2,5-TMN和1,2,7-TMN,说明生油母质中有高等植物输入;原油中1,2,5-/1,3,6-TMN与1,2,5,6-TeMN/TeMN比值较高,其均值分别为0.61和20.67,三芴系列中氧芴占38.7%,表征其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原油样品的TMNr和TeMNr分别为0.28~0.52与0.36~0.52,甲基菲指数MPI1为0.28~0.51,利用MPI1折算的Rc为0.60%~0.72%,反映原油为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
- 陈小慧张敏程熊
- 关键词:梨树断陷秦家屯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