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亚非
- 作品数:38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测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聚丙烯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MMA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以马来酸酐为桥联剂,通过其与含端羟基PMMA的偶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MMA,用IR、NMR、TG、DSC对接枝物进行表征,并通过共混研究了接枝物对聚丙烯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PP-g-PMMA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侧链的含量增加及分子量的增大而略有下降,PMMA侧链的存在降低了PP主链的结晶能力,阻碍其形成较为完整的β晶相;所合成的接枝物具有表面外迁性,可富集于共混物薄膜的表面,有望作为PP的大分子长效表面改性剂使用。
- 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
- 关键词:表面改性聚丙烯接枝共聚物
- 丁二酸单十八酯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以环己烷为惰性溶剂 ,吡啶为催化剂 ,采用均相法合成了丁二酸单十八酯 ,通过对反应介质、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用红外、核磁等对终产物的分析表明 ,酯化反应按所设计的路线进行。该法具有操作简便 ,反应条件温和 ,所用的溶剂介质和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 ,单酯化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 周勰祝亚非许家瑞
- 关键词:丁二酸酐酯化反应
- 厚果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5
- 2001年
- 继厚果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 )、( )之后 ,又从厚果鸡血藤 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根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经理化分析和波谱分析 ,确定了其中七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为 :3,3 ,4 5 -四甲氧基呋喃 [4″,5″∶ 8,7]黄酮 ( ) ,3,3 -二甲氧基呋喃 [4″,5″∶ 8,7]黄酮 ( ) ,2 ,3-二甲氧基呋喃[4 ,5 ∶ 11,10 ]- 7-氧代 [2 ]苯吡喃 [4,3- b][1]-苯吡喃 ( ) ,呋喃 [4″,5″∶ 8,7]黄酮 ( ,L anceolatin B) ,3-甲氧基 - 2″,2″-二甲基吡喃 [5″,6″∶ 8,7]黄酮 ( ) ,5 -甲氧基呋喃 [4″,5″∶ 7,6 ]黄酮 ( ,pinnatin) ,2″,2″-二甲基吡喃 [5″,6″∶ 8,7]黄烷酮 ( ,(- ) - isolonchocarpin)。这七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 , , 为新的化合物 ,分别命名为厚果鸡血藤丙素 (pachycarin C)、厚果鸡血藤丁素(pachycarin D)和厚果鸡血藤戊素 (pachycarin E)。
- 邵伟艳祝亚非关山越钟世舟陈凤庭
- 关键词:黄酮化学成分
- 可纺性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分子设计及合成
- 在Higashi直接缩聚法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分步投料法,以N,N'-己工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酸(IA6)、对羟基苯甲酸(PHB)和4,4'-二羟基二苯酮(DHBP)为主要原料,合成三元共聚液晶聚酯酰亚胺...
- 张艺池振国许军郑毅敏祝亚非许家瑞
- 关键词:可纺性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分子设计
- 文献传递
- 聚乙二醇改性物对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的增韧改性被引量:4
- 2004年
- 合成了一种含有反应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并用之对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进行增韧。结果表明,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参与了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可在交联网络中构成不同长度的柔性链段,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不饱和聚酯的韧性。将其应用于BMC材料的增韧也获得了满意的增韧效果。
- 朱立新黄凤来祝亚非顾钧扬许家瑞
-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聚乙二醇增韧改性团状模塑料马来酸酐
- 大分子对基体辅助激光质谱中基体的光谱影响
- 1998年
- 紫杉醇(Taxol)等天然大分子加入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基体溶液中,基体的吸收光谱没有峰移,但某些吸收带的吸光度却随大分子的大小,溶剂体系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其中Taxol对基体对硝基苯胺(PNA)的吸收光谱影响最大,Δε达6.44×10-4Lmol-1cm-1.表明基体的能量状态没有改变,其跃迁偶极矩却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从溶液中分子的簇集倾向及溶剂笼效应得到了解释.
- 邵伟艳祝亚非颜星中黎军钟世舟
- 关键词:光谱MALDI-TOF-MS
- 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被引量:4
- 2007年
- 用一维1H NMR、13C NMR方法研究了以N,N′-己二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酸(IA6)、6-羟基-2-萘甲酸(HNA)和4,4′-二羟基二苯酮(DHBP)为单体的一种液晶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并通过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法)、1H-1H COSY(氢-氢化学位移相关谱)、HMQC(异核多量子相关谱)、HMBC(异核多键相关谱)进一步确定了该类共聚物的1H谱和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为研究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共聚物的链结构和链序列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构分析数据。
- 许军祝亚非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
- 关键词:聚酯酰亚胺化学结构
- 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增韧改性的固化特征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采用IR和DSC研究了经聚乙二醇改性的BMC专用不饱和聚酯的固化特征及固化动力学。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求出了改性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反应性端基的聚乙二醇能参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使固化放热峰温降低,并加速了固化反应的进程。
- 朱立新黄凤来祝亚非严慧明顾均扬许家瑞
-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固化反应动力学差示扫描量热法
- 毛冬青甲素的核磁共振法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1H、13C、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法)、1H-1H COSY(氢-氢化学位移相关谱)、HMQC(异核多量子相关谱)、HMBC(异核多键相关谱)、NOESY(二维核欧沃豪斯效应谱)等多种NMR分析方法, 对毛冬青甲素的1H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 并对生产过程常同时存在的丁二酸二钠也进行了谱线归属, 提出通过1H NMR法对产品中的丁二酸二钠进行定量测定。为其结构鉴定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祝亚非关山越邵伟艳钟鸣
- 关键词:毛冬青甲素
- 一类含萘环结构的聚酯酰亚胺液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利用Higashi芳香聚酯直接缩聚法的原理,采用分步投料的方法,以N,N′-1,6-亚己基-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酸(IA6)、6-羟基-乙-萘甲酸(HNA)和4,4′-二羟基二苯酮(DHBP)为单体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聚酯酰亚胺共聚物.用核磁共振(NMR)、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聚酯酰亚胺的液晶行为、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HNA投料量占单体总投料量高于33mol%时,所得聚合物均呈明显的向列型热致液晶特性.但是,此类液晶聚合物仅在升温过程中出现液晶的相转变,而在降温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液晶的相转变行为.由DSC结果分析可知,此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较低的熔融温度(Tm),有望成为一类既具有较低加工温度又有较高使用温度的液晶聚合物材料.
- 许军张艺李瑞祝亚非池振国许家瑞
- 关键词: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