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性
  • 2篇动脉硬化性脑...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硬化性
  • 2篇皮质
  • 2篇皮质下
  • 2篇皮质下动脉硬...
  • 2篇缺血
  • 2篇疗效
  • 2篇脑病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超声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机构

  • 7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8篇石雁
  • 3篇甄毅锋
  • 2篇郭雨青
  • 2篇杨焰
  • 2篇文春华
  • 2篇刘华
  • 1篇严冬梅
  • 1篇钟亮尹
  • 1篇黄密伶
  • 1篇周玉良
  • 1篇杜爱平
  • 1篇刘涛
  • 1篇张晓妹
  • 1篇刘一鸣

传媒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47
2016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脂水平、运动耐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ETs高于对照组,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对照组为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高运动耐量,可在临床上推广。
郭雨青甄毅锋石雁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瑞舒伐他汀冠心病心绞痛运动耐量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经临床及CT诊断的SAE 42例。根据Goto分型将CT分为II、II、II型,用MMSE评分将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①SAE脑白质的缺血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白质缺血程度愈重。②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脑白质损害范围有关系(p<0.05),脑白质损害范围愈大,认知功能障碍愈重。结论SAE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早期存在智能障碍,逐渐发展为痴呆,应结合CT,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石雁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分型认知功能障碍
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4mL,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10d。停用后即给予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口服,每日一次,持续半年。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注14d,同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日一次,持续半年。两组同时辅予胞二磷胆碱、ATP、CoA等药。结果:治疗组30例TI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随访半年无复发29例,有效率96.67%(29/30),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0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5例,有效率50.00%(15/30),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副作用。
石雁刘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2015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全体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观察组患者脉压(82.30±18.55mm Hg)高于对照组(71.30±16.21mm 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升高、血压节律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可将上述动态血压参数作为临床预测与诊断的参考依据。
郭雨青甄毅锋石雁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内科19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感染46例、非感染146例,回顾性调查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采用SPSS、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有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史、发病后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NIHSS≥11分、大面积脑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显著相关(P〈0.05);高龄、吸烟、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是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发肺炎患者预后差,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多于无肺炎者(P〈0.05);痰培养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是多因素所致,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肺炎。
石雁刘涛张晓妹杜爱平甑毅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炎老年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颈动脉超声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2例SAE病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变化,并与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无明显缺血性心脑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①SA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E组斑块检出率97.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粥样硬化斑块积分SA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管径狭窄皆以轻度狭窄(<50%)为主,但SAE组中度、重度狭窄(>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SAE组SPV、EDV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结论SA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较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流速减慢为主。SAE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石雁刘华杨焰文春华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
Binswanger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改变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B inswanger病(BD)患者颈动脉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探查42例B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的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与颈外动脉(ECA)粥样斑块声像图特点、颈总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 I),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①B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均以硬斑、扁平斑多见。②颈动脉狭窄两组均以轻度为主,但BD组中、重度狭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D组IMT较对照组增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BD组PSV及EDV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BD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血流低灌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探查在评价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中有重要意义。
杨焰文春华石雁黄密伶严冬梅
关键词:BINSWANGER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清BNP、胱抑素C、CA125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 C)、CA125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CHF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为II、III、IV级;同时选取年龄≥60岁无CHF的患者66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BNP、胱抑素C、CA125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BNP、Cys C、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BNP、Cys C、CA125水平在CHF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BNP、Cys C、CA125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BNP、Cys C、CA125浓度升高,并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而递增,提示联合检测血清BNP、Cys C、CA125对老年CHF患者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甄毅锋石雁钟亮尹刘一鸣周玉良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胱抑素CCA125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