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贤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浸润性宫颈鳞癌高危型HPV感染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研究
- 目的: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居第一位.大多数宫颈癌都是鳞状细胞癌,并且是由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逐渐发展形成的.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又有上升趋势和年轻化.人乳头状瘤病毒(H...
- 石淑贤
- 关键词:高危型HPV感染微卫星DNA不稳定性
- 孕产妇七例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石淑贤杨媛金瑞霞
- 关键词:围生期子宫破裂肾功能衰竭肺水肿肝坏死
- 子宫黏膜下肌瘤肉瘤变致子宫内翻一例报告被引量:3
- 2008年
- 石淑贤
- 关键词:平滑肌瘤子宫内翻妇科外科手术
- 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分析
- 2006年
- 石淑贤赵淑梅洪高明
- 关键词: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非脱垂子宫
- 输卵管扭转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
- 2006年
- 石淑贤籍凤宇王玉平白丽敏
- 关键词:输卵管疾病误诊卵巢囊肿
- 改良高频电切器治疗宫颈糜烂500例分析被引量:3
- 1992年
- 自1980年以来我们将高频电灼器的电灼头做了改良.以此治疗宫颈糜烂500例,其中未产妇117例,经产妇383例.为观察本法疗效,对受治疗患者随访了5~10年,无1例复发,有效率达100%。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500例宫颈糜烂患者除部分为普查诊断者外其余均为我院1980~1990年门诊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28岁.宫颈糜烂Ⅰ度50例,Ⅱ度251例,Ⅲ度199例;伴慢性宫颈管炎者4例,宫颈息肉者21例.1.1.2 改良后的高频电切器:①原电切器金属棒接高频电源,顶端送入宫颈管后可旋转.
- 胡青萍石淑贤
- 关键词:宫颈糜烂
- 子宫颈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HPV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I)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2 2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石蜡标本 ,选取 3、 5、 6号染色体上的 3个微卫星位点D3S1 2 89、D5S4 0 6、D6S2 77进行MI分析 ;选用HPV 1 6 / 1 8型特异引物进行HPV检测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 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标本中 3个位点均未发现MI和杂合性缺失 (LOH)的改变 ;HPV1 6 / 1 8检出率为 77 3% ,Ki6 7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3个微卫星位点未见MI和LOH的改变 ,与国外报道不同 ,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HPV分型及Ki6
- 石淑贤耿力康宏伟
- 关键词:宫颈癌微卫星不稳定性KI67
- D3S1289、D5S406、D6S277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 icrosatellite instab ility,M I)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2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癌石蜡标本,选取3、5和6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9、D5S406、D6S277进行M I分析。结果:在子宫颈癌标本中3个位点均未发现M 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改变。结论:3个微卫星位点未见M I和LOH的改变,可能与病例少、位点少、种族及取样有关。
- 石淑贤耿力
- 关键词:子宫颈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 耳针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1年
- 对妊娠晚期需要引产的单胎初产妇 4 0 0例 ,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各 2 0 0例。耳针组 :选孕妇左耳内分泌、子宫两穴 ,定穴后用麝香膏固定耳针 ,令孕妇每隔 2 0分钟自行按压 1次 ,持续 5分钟 ,待分娩后 2 4小时取下。对照组 :除产科常规处理外 ,不做特殊处理。结果耳针组宫口扩张迅速 ,产程短 ,产后出血少 ,新生儿窒息少。
- 石淑贤白丽敏高永珍胡青萍
- 关键词:耳针引产
- 子宫颈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HPV感染的研究
- 石淑贤
- 关键词:宫颈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