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建辉

作品数:83 被引量:54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水汽
  • 22篇臭氧
  • 17篇异戊二烯
  • 17篇戊二烯
  • 17篇二烯
  • 15篇太阳辐射
  • 15篇光合有效辐射
  • 14篇通量
  • 14篇排放通量
  • 13篇紫外辐射
  • 13篇光化学
  • 11篇气溶胶
  • 10篇太阳紫外辐射
  • 10篇化学反应
  • 10篇光化学反应
  • 9篇有机物
  • 9篇挥发
  • 9篇挥发性有机
  • 9篇挥发性有机物
  • 8篇计算方法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麻省理工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深圳仙湖植物...

作者

  • 83篇白建辉
  • 29篇王庚辰
  • 10篇王明星
  • 6篇黄忠良
  • 5篇孔国辉
  • 4篇胡非
  • 3篇王普才
  • 3篇陈辉
  • 3篇徐永福
  • 3篇石立庆
  • 3篇刘广仁
  • 3篇孟泽
  • 2篇李爱国
  • 2篇陈洪滨
  • 2篇孔琴心
  • 2篇王跃思
  • 2篇王维
  • 2篇霍翠萍
  • 2篇龚晏邦
  • 2篇李鹏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1篇气候与环境研...
  • 8篇大气科学
  • 7篇太阳能学报
  • 6篇地球科学前沿...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山东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显著排放VOCs的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对深圳地区的主要园林树种、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种共计158种植物释放的生物源的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BVOCs)采用流动式、封闭式采样法采样,运至美国进行GC-MS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短穗鱼尾葵(Caryotamitis)、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 var.microsperma)、杧果(Mangifera indica)、海漆(Excoecoria agalloch)等31种植物具有释放异戊二烯的能力;另有鸡蛋果(Passiflora edulis)、小琴丝竹(Bambusa glaucescens cv.silverstripe)、山苍子(Litsea cubeba)、大型双子铁(Dioon spinulosum)等52种植物具有释放单萜烯类化合物的能力.对红树植物的测量表明,该类植物普遍具有释放单萜烯的能力.上述结果为建立深圳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模型提供了重要数据,同时也可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城市大面积绿化以及经济林、生态林和防护林等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黄爱葵李楠Alex GuentherJim GreenbergBrad BakerMichael Graessli白建辉
关键词: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异戊二烯单萜烯亚热带地区
内蒙古草原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测量
利用静态箱方法对我国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进行了首次测量,同时观测了太阳辐射、温湿度等参数.异戊二烯是草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的主要成分,其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可见光辐射(V...
白建辉王庚辰Brad BakerPatrick Zimmerman梁宝生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异戊二烯水汽含量排放通量大气污染
文献传递
地面臭氧光化学过程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01年
给出了 1996年夏季在广东肇庆鼎湖山对光化辐射、地面 O3、 NO、 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O3、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晴天,地面O3、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它们的日变化比较复杂。晴天和阴天.在InQ UVB/m和lnQvis/ m(其中QUVB为紫外 B辐射, Qvis为可见光辐射, m为大气质量)与地面 O3、 NO、NO2浓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q1、q2、q3、q4)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利用得到的关系式计算了地面O3浓度,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都比较好。
白建辉王明星
关键词: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光化学反应水汽
鼎湖山臭氧、氮氧化物和太阳可见光辐射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1
2000年
给出了1996年夏季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太阳可见光波段辐射、地面臭氧、NO、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臭氧、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的日变化要复杂一些.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在可见光波段辐射因子ln(QVis/m)(QVis为可见光波段辐射,m为大气质量)与地面臭氧、NO、NO2浓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q1、q2、q3、q4)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ln(Qvis/m)=a1q1+a2q2+a3q3+a4q4+a0.同时表明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决定地面臭氧、NO、NO2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
白建辉王明星JohnGrahamRonaldG.Prinn黄忠良孔国辉
关键词:地面臭氧光化学反应氮氧化物光辐射大气质量
光合有效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被引量:10
2010年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华北地区的4个站点开展了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的综合观测,得到了光合有效辐射PAR、总辐射Q等的变化特征.水汽和散射因子对于PAR/Q和PAR有明显的影响.基于能量观点,建立了实际天气PAR小时累计值(时累)的经验模式,获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水汽因子对于PAR在大气中的传输有一定的作用,应给予重视.计算表明,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PAR以及占地面PAR的比例分别为7.99W.m-2和4.24%,受散射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PAR以及占地面PAR的比例分别为172.36W.m-2和95.76%.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和散射因子影响损失于大气中PAR分别为15.33、309.30W.m-2,这一能量损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别.敏感性实验表明,地表PAR对于水汽因子、散射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PAR对散射因子的变化比对水汽因子的变化更敏感.水汽因子与PAR之间的关系与水密切相关,水汽因子项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大气中的各种物质成分(气、液、固态)对于PAR的直接吸收和间接利用(通过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包括均相和非均相过程)的总和.利用PAR经验模式计算了大气顶的PAR,计算误差为-3.5%.在目前及未来研究中,应该重视和考虑消耗于大气中的且与水汽有关的这部分能量.基于能量观点分析实测资料并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白建辉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水汽
北京大气甲烷浓度及其变化被引量:8
1994年
大气甲烷既具有辐射活性,又具有化学活性,其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大气化学过程变化和气候变化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大气甲烷的当前浓度约为1.75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混合比).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70—90%的大气甲烷产生于生物源,其余源于燃烧过程和地幔排放.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高达1—2%,目前虽然有所缓和,但仍以每年0.9%的速率增长着.然而,其浓度上升的原因目前尚不很清楚。
王跃思王明星郑循华龚晏邦吕国涛白建辉
关键词:甲烷季变化年变化
贝加尔湖地区太阳分光辐射和PAR算法的研究
2015年
2005年8月对贝加尔湖地区的太阳分光辐射(总辐射Q、紫外辐射UV、可见光辐射VIS、近红外辐射NIR)、光合有效辐射PAR、气象参数等做了短期测量,初步得到了Q、UV、VIS、NIR、PAR等的变化特征。观测表明,小时累计值之比UV/Q、VIS/Q、NIR/Q、PAR/Q、PAR/VIS等相对稳定,并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0.054、0.435、0.513、2.118、4.874。基于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利用辐射和气象台站常规的测量数据,建立了计算实际天气PAR、VIS小时值的经验公式以及PAR与VIS转换关系式,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较好。PAR、VIS计算值与观测值的相对偏差小于4.5%。考虑到辐射资料的可用性,建立了使用不同参数情形下的经验公式,并讨论了有关参数的使用。
白建辉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
异戊二烯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能量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2002年夏季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太阳辐射、异戊二烯排放的综合观测,根据紫外辐射(UV)的传输规律以及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展了实际天气条件下UV的经验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影响UV的异戊二烯、光化学、散射等因子的能量作用,对地面和大气顶的UV均有较好的模拟。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际天气条件下异戊二烯与UV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的能量关系,其揭示的机制是异戊二烯对UV能量的利用,即异戊二烯利用了其他具有UV吸收物质中的能量,进而参与大气中的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在冠层尺度上,异戊二烯与PAR也表现出负的能量关系。敏感性分析表明,实际天气条件下,UV对于异戊二烯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光化学因子、散射因子,这揭示了内蒙古草原实际天气条件下,异戊二烯及其光化学产物等的变化将引起UV最大的变化。内蒙古草原散射辐射与总辐射之比为0.32,表明其大气中的物质含量相对较低。
白建辉
关键词:光化学反应UV能量利用
亚热带竹林地区的臭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17年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国浙江省亚热带竹林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O3、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的综合测量。基于PAR能量平衡原理和冠层尺度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经验模式,建立了考虑O3与异戊二烯和O3与单萜烯关系的O3经验模式,该模式对于O3日变化和平均值有较好的模拟。对经验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它可以较好地捕捉O3的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模式计算了O3对各个因子(异戊二烯或单萜烯、PAR、水汽、S/Q-散射因子,散射辐射/总辐射)变化的敏感性:对于O3与异戊二烯关系的O3经验模式,O3对PAR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水汽因子,再次是异戊二烯;最后是S/Q;对于O3与单萜烯关系的O3经验模式,O3对PAR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水汽和S/Q因子,最后是单萜烯;O3对各因子变化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敏感性研究给出了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的结果,增加了我们对于O3、BVOCs化学和光化学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测量和敏感性研究,提出未来控制高浓度O3污染的一些建议:控制人为原因引起的BVOCs排放、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以及NOx和SO2排放等。
白建辉
关键词:臭氧污染挥发性有机物非线性
漠河地区臭氧的观测和计算被引量:5
2006年
1997年3月上旬,在黑龙江漠河地区对地面和整层臭氧、太阳辐射等进行了短期观测,以初步了解该地区臭氧和辐射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漠河地区近地面臭氧日变化明显,其峰值出现在每日10:00(北京时间)左右,并早于紫外辐射(UV)峰值出现时间。整层大气臭氧总量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基于UV能量守恒,建立了臭氧与其影响因子-光化学、散射、UV等因子之间较好的定量关系和经验模式,并将其用于计算地面、整层大气臭氧小时值和日平均值。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的都比较好,它们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地面臭氧小时值(11.9%)和日平均值(9.0%);整层大气臭氧小时值和日平均值-7.4%、1.8%。因此,地面和整层臭氧的经验算法是合理和可行的。利用散射辐射/直接辐射(D/S)和散射辐射/总辐射(D/Q)可以描述大气中的物质如气溶胶、云等的散射作用。采用D/Q表示散射作用可以提高地面臭氧和整层大气臭氧计算的准确度,特别是对云量较大的情况。
白建辉
关键词:地面臭氧紫外辐射气溶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