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有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遥感
  • 14篇土地利用
  • 9篇GIS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信息系统
  • 7篇土壤
  • 6篇遥感监测
  • 5篇动态监测
  • 5篇土壤侵蚀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化
  • 3篇遥感技术
  • 3篇遥感与GIS
  • 3篇土地利用现状
  • 3篇土地利用现状...
  • 3篇碱化
  • 3篇建成区
  • 3篇GIS技术
  • 3篇城市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王长有
  • 34篇张增祥
  • 21篇刘斌
  • 14篇赵晓丽
  • 13篇谭文彬
  • 12篇周全斌
  • 9篇刘纪远
  • 6篇牟凤云
  • 5篇庄大方
  • 5篇彭旭龙
  • 3篇邹亚荣
  • 3篇于嵘
  • 3篇亢庆
  • 3篇金燕虎
  • 3篇王思远
  • 2篇李爽
  • 2篇田光进
  • 2篇陈晓峰
  • 2篇汪潇
  • 1篇周成虎

传媒

  • 3篇遥感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土壤侵蚀与水...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2006年“...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1
  • 1篇1984
  • 1篇190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数据尺度转换的精度损失分析被引量:32
2001年
由于栅格数据便于空间分析 ,因而通常将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来进行空间分析。在转化过程中 ,选用不同的栅格大小 ,其面积和精度损失是不同的。针对这个问题 ,以重庆市 1∶1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例 ,探讨了不同栅格大小下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化过程的面积和精度损失。研究表明 :(1)栅格大小 <10 0m时 ,其精度损失均 <3 3%。 (2 )在 10 0 0m时 ,其精度损失达到 5 0 %以上的地类有 :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戈壁、裸岩石地、平原区旱地和坡度 >2 5°的旱地 ,这些地类的平均图斑大小均在 <5 1hm2 。 (3)在 30m~10 0 0m间 ,平均图斑大小 <82hm2 的地类随着栅格的由小变大 ,其面积变得比实际面积小 ;平均图斑大小 >10 1hm2的地类中除高盖度的草地和河渠之外 。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王长有
关键词: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中国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恢复被引量:9
2002年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这样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邹亚荣张增祥王长有赵晓丽周全斌刘斌谭文彬
关键词:生态恢复农牧交错区风力侵蚀水力侵蚀
南昌市城市用地的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本文通过解译多时相南昌市遥感影像,分析了28年间南昌市主要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点,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南昌市主要建成区的用地扩展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扩展过程中分别受到了交通线和赣江的引导作用和限制作用,并且以占用耕地为主。人口、工业发展、利用外资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南昌市主要建成区用地扩展的软环境影响因子,交通区位、自然条件等硬件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主要建成区的扩展方向。
左丽君张增祥谭文彬王长有
关键词:遥感监测驱动力
近三十年乌鲁木齐市建成区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1975年、1990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陆地卫星影像资料,在遥感、GIS和分形理论的支持下,对乌鲁木齐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75年到2004年乌鲁木齐建成区面积扩张显著,四期的计盒维数分别是1.5552、1.6161、1.6969、1.6947。1975年到2000年扩展以向四周扩展为主,到2004年期间,则以表现出线性扩展的特点。城市扩展的初期是以占用草地为主,后来转变为以占用耕地为主,2000年以后则主要以占用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建设用地为主。
肖鲁湘张增祥谭文彬王长有
关键词:建成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分形维数
基于TM影像和“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26
2007年
近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市出现了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明显。利用1984年、1996年、2001年的陆地卫星TM影像和2005年的“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得到北京市1984—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1年间北京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城镇用地面积由1984年的484.86km2增加到2005年的1496.88km2;土地利用现状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及其郊区用地的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由1984年的5860.36km2减少到2005年的4923.91km2;农村居民点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非城镇用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的变革、人口的增长和卫星城的建设等因素促进了北京市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1颗拥有自主权的卫星,可以较好地用来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牟凤云张增祥刘斌王长有谭文彬
关键词:TM影像土地利用遥感监测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环境模型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本文提出了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用有序数值阵列的方法建立数字环境模型的新思路,具体阐述了建立数字环境模型的意义、方法和应用范围。并在建立数字环境模型的基础上,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环境综合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陈晓峰张增祥彭旭龙刘斌王长有金燕虎赵晓丽
关键词:GIS环境测量
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03年
风水侵蚀交错带的研究 ,对景观、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GIS技术为支撑 ,定量计算出我国风水侵蚀带。在分布特征上 ,主要分布我国北方地区 ,其中以西部沙漠 ,北部山脉沿线为重 ,这种分布与气候、地貌分界有明显联系。 49.6 %风水侵蚀复合带的降水量小于 2 0 0mm。风水侵蚀复合带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 ,占 41.8% ,其次为耕地。两种类型的分布 ,草地以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交错分布为主 ;而耕地是有重心的分散分布。风水侵蚀复合带的总体侵蚀要强于全国水平。
邹亚荣张增祥王长有赵晓丽刘斌
关键词:GIS
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航空遥感方法研究被引量:3
1984年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旨在准确地清查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为全面而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疆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及时、详细、准确、经济地进行大面积土地资源调查已成为农业资源调查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了探讨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可行性,同时完成天津市北郊区农业土地资源的调查。
王长耀刘纪远王长有
关键词:影象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量算航空遥感判读标志农业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动态监测的空间信息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被引量:57
1999年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专题数据采集和管理、数字环境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环境综合评价及其动态监测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同时提出利用环境综合指数反映区域环境状况的思路.将此方法应用于西藏中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得到了1990年和1995年2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及动态对比结果.
张增祥彭旭龙陈晓峰王长有
关键词:环境综合评价动态监测生态环境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95
2001年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田光进张增祥王长有刘斌魏成阶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驱动力GIS遥感图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