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志宏

作品数:58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15篇政治法律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主义
  • 10篇哲学
  • 10篇社会主义
  • 9篇马克思主义
  • 7篇文化
  • 6篇教育
  • 5篇社会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民主
  • 4篇意识形态
  • 4篇教学
  • 3篇学科
  • 3篇人民
  • 3篇实践观
  • 3篇资本主义
  • 3篇逻辑
  • 3篇美学
  • 3篇民族
  • 3篇教师
  • 3篇和谐文化

机构

  • 4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58篇苏志宏
  • 11篇郝丹立
  • 2篇张若云
  • 1篇方纲
  • 1篇罗敏
  • 1篇孙大飞
  • 1篇白林驰
  • 1篇山林
  • 1篇王玉珏
  • 1篇邓会君
  • 1篇崔克锐
  • 1篇康厚德

传媒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中国青年政治...
  • 6篇毛泽东思想研...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被引量:2
2002年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 ,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 ,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 ,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 ,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苏志宏
关键词:利玛窦实学格物穷理
对新价值观的经济学—哲学分析
1995年
对新价值观的经济学—哲学分析苏志宏,郝丹立价值观作为对特定时空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观念反映体系,具有建立在特定民族性基础之上的鲜明时代性特征。这在“人力资本积累”范畴中得以充分地体现。一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强调“国民的...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人力资本积累新价值观自我价值哲学分析经济学价值观教育
迎接理论转型 实施教学创新——学习“十六大报告”关于理论创新论述的体会
2003年
将“十六大报告”中相关理论创新的论述 ,与当前我校“两课”教学创新实践联系起来 ,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崭新的“创新实践”阶段 ,对这一阶段中“两课”教学和科研如何应对现实 ,实施“与时俱进”的创新、“两课”
苏志宏
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传统要素溯源被引量:4
2008年
文章追溯并梳理了传统实事求是范畴的内涵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特征,分析了毛泽东在将其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时所处的历史境遇,所运用的方法、路径及其具体着眼点。文章指出,主张观念与现实的具体统一是将二者贯通起来的关节点。文章强调,实事求是范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发现了自身现代化的渠道,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自身中国化的途径。探索实事求是观自身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苏志宏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庸
中国早期话剧(1900~1930)的现代性反思被引量:2
2010年
在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新剧"、"爱美剧"和"普罗剧"等话剧样态和田汉的南国社及南国戏剧运动,它们犹如一面面艺术棱镜,折射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前后等革命历史环节的夺目色彩。作为中国20世纪早期革命运动的艺术反映,话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充当了革命和启蒙的文化工具,并逐步完成了它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将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戏剧艺术理论和表演风格,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方向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这既是书写中国现代文艺史的一个基本维度,也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早期话剧新剧爱美剧
试论我国教育市场机制形成的必然性
1993年
社会主义教育随着向“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功能重心转移,从而也接受价值规律的引导过程。一个沟通社会有机体同教育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教育部门也需要的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并使其产品——毕业生的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教育市场体系,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有机体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
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学科价值转型——教育部“公共理论课教学调研”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高校公共理论课学科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性质,揭示出它与我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探讨实现公共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时代转型,学科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素质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开发为目标;教学体系或课程编订应实现启迪人文智慧的理论课程与法育和德育相结合为着眼点的"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的结合;所提供的课程菜单应当将理论与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学生心理、学习兴趣密切结合,营造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协调互动的教学氛围;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
苏志宏方纲
关键词:公共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
2017年
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的分析,认为这一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中共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张若云苏志宏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性公民认同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
2002年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苏志宏
关键词:利玛窦实学
思想道德的创新与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形成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的利益和观念多样化格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理解为权利—情感—责任三位一体的现实发展过程;将相关理解、关怀、尊重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观念更新和制度改革,视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切入点。必须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民主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彰显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苏志宏康厚德廖子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