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鑫

作品数:62 被引量:25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药物
  • 12篇液相色谱
  • 12篇色谱
  • 12篇相色谱
  • 9篇高效液相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毒代动力学
  • 6篇药代
  • 6篇药代动力学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色谱法
  • 6篇转运体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毒性
  • 5篇药动学
  • 4篇等效性
  • 4篇质谱
  • 4篇生物等效
  • 4篇生物等效性

机构

  • 6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0篇广东药科大学
  • 6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食品药...

作者

  • 62篇黄鑫
  • 37篇江振洲
  • 32篇张陆勇
  • 7篇王涛
  • 5篇丁黎
  • 5篇刘继平
  • 4篇杜娟
  • 4篇张正行
  • 4篇薛梅
  • 3篇刘晓东
  • 3篇张尊建
  • 3篇舒斌
  • 3篇谢林
  • 3篇孙丽新
  • 3篇马世平
  • 3篇黄德春
  • 2篇俞森
  • 2篇尚靖
  • 2篇张评浒
  • 2篇徐晓月

传媒

  • 6篇药学与临床研...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药学进展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Chines...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成药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分子一氧化氮供体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分子一氧化氮供体修饰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末端氨基改性的聚乙二醇‑聚硝酸酯环碳酸酯(PEG‑PNTC)聚合物与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进行配体交换得到大分子一氧化氮供体修饰的上转换纳米...
陈维李燕飞黄德春黄鑫董斌戴琳
文献传递
类固醇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5年
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是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治疗的主要类固醇激素,发挥着强效快速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与炎症因子,免疫反应,核受体之间的关系及治疗RA的安全有效性,阐明两者治疗RA可能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类固醇激素与RA的潜在联系,为更好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RA及开发治疗RA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王晨黄鑫江振洲张陆勇
关键词:类固醇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
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冲击、社会竞争加剧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意识薄弱、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等问题更为凸显,难以实现原有的教育功能,满足培养高校人才的需要。高校生命教育应直面现实,突破困境,积...
黄鑫盛洁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
一种黑磷促进精氨酸快速释放NO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黑磷促进精氨酸快速释放NO的方法,取4‑二甲氨基吡啶、含胍基化合物和黑磷反应;分离得到保护的黑磷BP‑含胍基化合物;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葡萄...
乔海石黄鑫陈维
文献传递
具有抗结核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结核病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致死感染性疾病。近10年来,抗结核药物开发已取得很多实质性进展。其中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很有希望成为新型抗结核化疗药物,防治结核病。这类化合物可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时间,并对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有效。在目前研究开发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中,PA-824、OPC-67683目前已进入抗结核病的临床2期实验,这对具有抗结核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这些具有抗结核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历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
高琴黄鑫江振洲张陆勇
关键词: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
一种二维黑磷表面保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黑磷表面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可发生亲核取代的化合物和黑磷,常温下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2)上述反应完成后,去除未反应的可发生亲核取代的化...
乔海石黄鑫陈维
复方苦参注射液大鼠胆汁、尿液排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10(V∶V)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7个时间段的胆汁及5个时间段尿液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胆汁和尿液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大鼠20 h内胆汁中4种生物碱的排泄率曲线逐渐走平;在胆汁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分别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72 h内,尿液4种生物碱排泄曲线基本达到平台,尿液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和排泄量分别显著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排泄到第3天各主要成分浓度均低于检测限。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排泄为主,一部分通过胆汁排泄,但推测可通过肝肠循环方式再次进入体循环以尿排泄,并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
刘继平黄鑫薛梅江振洲张陆勇马世平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胆汁排泄肝肠循环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张玥周植星江振洲黄鑫张陆勇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
岩舒注射液4种生物碱类成分Beagel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Beagel犬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浓度,研究岩舒注射液在Beagel犬体内药动学过程及其参数。方法:以野百合碱做内标,三氯甲烷提取,甲醇-10 mmol醋酸铵0.02%甲酸水溶液90∶10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Beagel犬iv 1.2 g.kg-1岩舒注射液后12 h内血浆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用DAS 2.0药动学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分别在0.01~16.0,0.02~60.0,0.01~4.0,0.02~16.0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精密度试验RSD小于6.4%,稳定性试验RSD小于4.6%;静注岩舒注射液后,4种生物碱在Beagel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ax与原药液中浓度比例基本相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氧化槐果碱的AUC0-∞与原药液中的比例相比均有增大,苦参碱和槐果碱MRT0-∞和t1/2z分别小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4种生物碱表观分布容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结论:该方法用于岩舒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血药浓度的测定准确、灵敏、稳定性好、回收率高,适合其药动学研究。
刘继平薛梅黄鑫王舒江振洲张陆勇
关键词:岩舒注射液药动学
大黄酸在Beagle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大黄酸为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型药物,是大黄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之一。在本研究中通过获得Beagle犬经口给予大黄酸后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HPLC-荧光分析方法,采用与长期毒性试验相同的剂量设置(35、111和350mg/kg)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每组6只动物,雌雄各半,在给药第一天、连续给药26周(第182天)和连续给药39周(第273天)时进行毒代动力学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大黄酸浓度,统计矩方法估算大黄酸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方法学验证该分析方法可靠,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犬经口给35、111和350mg/kg大黄酸第1天时,Cmax分别为(19.48±2.36)、(45.11±13.26)和(77.89±2.48)mg/L,AUC分别为(105.1±9.561)、(227.5±44.2)和(506.6±133.3)mg/(L.h)。给药26周时,Cmax分别为(23.96±3.36)、(50.85±3.31)和(80.98±3.58)mg/L,AUC分别为(128.1±32.0)、(270.8±27.4)和(591.4±24.2)mg/(L.h)。给药39周时,Cmax分别为(30.64±5.084)、(53.30±6.31)和(84.52±4.41)mg/L,AUC分别为(141.4±26.1)、(241.1±29.9)和(600.6±97.5)mg/(L.h)。结论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大黄酸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各剂量间AUC及Cmax的比例均接近1∶2∶4。对于同一剂量,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的AUC和Cmax没有显著性改变。说明大黄酸在犬体内蓄积程度较轻。
江振洲黄鑫王涛舒斌倪彬张陆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大黄酸毒代动力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