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

作品数:56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石流
  • 37篇泥石
  • 37篇泥石流
  • 13篇灾害
  • 8篇滑坡
  • 6篇容重
  • 6篇泥石流灾害
  • 6篇发育
  • 5篇地形
  • 5篇地质
  • 4篇淤积
  • 4篇粘性泥石流
  • 4篇发育特征
  • 4篇防灾
  • 4篇冰川
  • 3篇地震
  • 3篇遥感
  • 3篇水力
  • 3篇排导槽
  • 3篇冰川泥石流

机构

  • 5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9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56篇黄海
  • 17篇石胜伟
  • 17篇刘建康
  • 17篇杨东旭
  • 14篇谢忠胜
  • 14篇杨顺
  • 12篇陈龙
  • 10篇高波
  • 4篇佘涛
  • 4篇王军朝
  • 3篇杨栋
  • 3篇尹国龙
  • 3篇蔡强
  • 3篇张佳佳
  • 2篇陈龙
  • 2篇韩新强
  • 2篇姜昭群
  • 2篇梁炯
  • 2篇王全成
  • 2篇李乾坤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钻探工程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探矿工程(岩...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渡河上游八步里沟泥石流防治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八步里沟位于大渡河上游,沟口堆积扇为金川县城,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防治效果明显,通过近30a的演化,防治工程与泥石流灾害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泥沙资源并进行了初步开发。分析了八步里沟的资源特征、综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开发与保护的优化配置以及进一步开发的空间等问题,发现拦砂坝库区的建材开发有效延长了工程运行年限,沟内种植经济林抑制了泥石流灾害,拦砂坝抬高沟床侵蚀基准面为小水电开发和灌溉提供了水头,经济发展与灾害防治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进一步利用现有治理工程建立泥石流防治的科普基地,沟口堆积扇泥石流排导工程两侧设立限制开发区、建立生态公园,达到优化资源开发的目的。
黄海刘建康石胜伟
关键词:泥石流资源利用
藏东南直白沟冰崩型泥石流孕灾条件与动力特征
2022年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直白沟2020年9月10日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启动机制和动力特征,为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冰崩型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多期遥感解译、灾害监测和现场观测等手段,研究了泥石流的启动过程、冲淤特征和灾损情况,计算了动力参数。[结果]“9·10”泥石流灾害是高位冰岩崩驱动形成的,包括3个形成过程:①受2017年米林地震对岩体震裂作用和冻融循环作用,南侧分水岭发育高位冰岩崩,形成冰岩碎屑流在斜坡冰碛平台运动,②冰岩碎屑流铲刮斜坡冰碛物与松散岩土体,进入2^(#)支沟运动并沿途携带沟道物质,放大碎屑流规模。③通过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摩擦,冰体发生相变,冰岩碎屑流转化为泥石流。[结论]冰崩型泥石流的触发条件、水土耦合过程和动力特征均异于常规冰川降雨复合型泥石流,其动力参数受启动点高势能和运动中冰水相变作用影响,与现有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具有极大差异。未来对冰川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不能直接采用现有降雨型泥石流动力参数计算方法,应基于泥石流启动机制来分析动力参数。
龙飞龚诚黄海焦成才
关键词:冰川泥石流灾害链动力特征
藏东察雅县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源头管控对策建议
2024年
以藏东察雅县城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形、坡向、斜坡结构、地层、距断层距离共7个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重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4种降雨频率(10%、5%、2%、1%)下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作为动态诱发因子,建筑、人口和交通设施作为承灾体,评价地质灾害的动态风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斜坡以中、低风险为主,围绕县城场镇两侧的斜坡出现少量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区内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增长5.34%和0.07%;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面积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8.33%和23.3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考虑不同降雨频率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方法,具体为:针对10%、5%、2%和1%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极高风险区,建议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工程治理/专业监测、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群专结合的管控手段;针对1%降雨频率下的高风险与中风险区,建议采取群专结合与群测群防。该风险管控体系考虑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斜坡的动态风险,可提高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精细化水平。
田尤陈龙黄海黄海李元灵李洪梁
关键词:危险性
汶川震区哈尔木沟泥石流活动特征及防治被引量:1
2013年
哈尔木沟位于杂谷脑河中游,属于"5·12"汶川震区重灾区,历史上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曾于1989年8月暴发泥石流堵断杂谷脑河。受"5·12"地震影响,泥石流灾害相对震前具有规模增大、频率增高、活跃期增长等特点。分析哈尔木沟自然环境背景,发现哈尔木沟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受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影响,沟域内发育大量崩滑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诱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较低,近5年每年均暴发泥石流。针对哈尔木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拦排结合的治理思路,修建拦挡坝调节泥石流峰值流量,排导槽将泥石流顺利排泄至主河。历经近5个水文年,表明防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黄海石胜伟谢忠胜
关键词:泥石流
一种基于遥感大数据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大数据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灾害预警技术领域,通过考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多个关键参数,包括SAR波束稳定信息、脉冲功率信息以及图像生成性能信息来评估合成孔径雷达的运行状态;通过波宽变异...
张佳佳黄海谢绮丽田尤
泥石流容重的内涵诠释及其对灾害防治的启示被引量:3
2022年
容重是描述泥石流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文基于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时空特征,厘定了最大容重、峰值容重和平均容重3个容重特征值。以蒋家沟1987年以来的泥石流观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3个容重特征值在数值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最大容重与峰值容重的关系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容重与平均容重的关系式具有实际计算适宜性;②最大容重和峰值容重均与泥石流峰值流量呈正相关,与泥石流冲出规模关系不明显。在现有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泥石流容重取样、计算和校验方法,构建了泥石流灾害特征值计算中容重独立取值原则,即峰值流量、流速、冲压力等计算建议选取最大容重,而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堵河危险性和危险区范围等计算建议选取平均容重。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黄海马东涛
关键词:物理意义校验方法灾害防治
一种基于灾害时空演化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灾害时空演化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该方法(1)确定泥石流容重的基准值;(2)根据基准值所处阶段、拟计算所处阶段的物源动储量、静储量、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获得基准值所处阶段、拟计算所处阶段的物源特征...
黄海杨东旭刘建康
文献传递
一种自然清淤的泥石流拦砂坝及其应用
一种自然清淤的泥石流拦砂坝,包括主坝体以及位于主坝体背水面一侧的防冲辅助结构,所述主坝体由左右两侧的非溢流段和中间的溢流段组成,所述非溢流段采取混凝土浇筑方式一体成型,溢流段采用组装坝体的结构;所述防冲辅助结构为副坝与护...
黄海杨顺谢忠胜杨东旭
文献传递
一种结合泥位监测和精细化地形测量的泥石流预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泥位监测和精细化地形测量的泥石流预警方法,属于泥石流预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精细化地形测量,首先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或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精确测量出泥石流沟道地形和治理工程尺寸;S2.泥位计获取...
陈龙尹国龙高波李元灵张佳佳刘建康黄海王军朝董秀军朱星
文献传递
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被引量:3
2022年
板块缝合带作为特殊类型的“断层”,其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受特提斯洋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制约,川藏交通廊道穿越了7条板块缝合带,但对其地质灾害效应的研究却鲜有涉及.为此,在搜集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简要分析了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主要表现在塑造地貌、创造地形条件,劣化岩体、提供物质来源,控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诱发地质灾害(链)等4方面.构造混杂岩因其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岩石类型与组合特征,使其天然具有易灾性,而板块缝合带就位过程中的构造运动是地质灾害效应的内生动力.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灾害效是贯穿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板块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外在表现形式.板块缝合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加强基础地质与灾害地质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深化其认识;川藏交通建设工程应加强板块缝合带工程效应研究,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以确保其安全施工与后期平稳运行.
李洪梁李洪梁黄海张佳佳王灵李宝幸
关键词:板块缝合带构造混杂岩特提斯工程地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