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载药
  • 2篇载药微球
  • 2篇造影
  • 2篇栓塞
  • 2篇微球
  • 2篇颅内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栓塞
  • 1篇碘化
  • 1篇碘化油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患...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黄文浩
  • 5篇冯广森
  • 2篇许立国
  • 1篇宋静
  • 1篇赵震
  • 1篇苏博文

传媒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56排双源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对比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65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对其双源CTA和DSA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记录小动脉瘤发生的位置、大小、数目及瘤颈宽度,并分析双源CT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32例确诊为小动脉瘤患者中,双源CTA诊断出31例患者35枚小动脉瘤,其中34枚动脉瘤检出结果与DSA一致,CTA检出动脉瘤情况与DSA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A与DSA检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瘤颈宽度基本相符。结论双源CTA对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具有良好敏感度及特异度,双源CTA相对DSA检查,具有无创、快捷、风险小、费用低的特点,可作为筛查颅内小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诊断结论对进一步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黄文浩冯广森
关键词:颅内小动脉瘤DSA
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87,传统栓塞治疗)和试验组(n=95,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AFP、TBIL、AL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试验组患者AFP、TBIL、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1级无症状或轻度体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和对肝组织的损伤较小,并且能有效降低血清AFP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林亚超许立国黄文浩冯广森
关键词:介入栓塞原发性肝癌
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究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聚乙烯醇载药微球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接受碘化油+化疗药治疗的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肿瘤坏死率、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指标一过性增高。两组术后AF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术前AFP浓度(均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率高于对照组[(85.20±12.83)%vs(49.07±15.24)%,P=0.027]。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7.0%(37/48)和48.2%(2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
黄文浩冯广森
关键词:微球体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ED治疗的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12个动脉瘤,植入12枚PED,其中10例植入1枚PED、1例2枚,3个动脉瘤单纯植入PED、9个植入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内对比剂滞留,PED贴壁良好,完全覆盖瘤颈,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例发生局部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访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动脉瘤闭塞率75.00%(6/9)。根据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个动脉瘤,B级1个,C级2个,D级9个。改良Rankin评分(mRS):0分10例,1分1例。结论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黄文浩冯广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Budd-Chiari综合征静脉造影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价静脉造影(下腔静脉、肝静脉)与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静脉造影和CT的影像学表现,依据不同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下腔静脉、肝静脉及肝内外的侧枝循环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根据静脉造影可把Budd-Chiari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①肝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②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19例。③混合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23例。结论:静脉造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准确定位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观察侧枝循环情况。CT有利于显示肝脏外形、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及其周围脏器的变化。血管造影及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黄文浩冯广森许立国宋静苏博文赵震
关键词:CT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