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坚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亚湾北部地区工程地质特征
- 2003年
- 利用旁侧声纳、浅层剖面探测等物探方法对大亚湾北部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测,发现本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浅层剖面记录清晰,反射特征明显的典型性特征。确定了三个反射界面R_1、R_2、R_3,进行全区的追踪闭合。R_1界面特征稳定,为强振幅的连续反射,除局部有冲蚀外,界面平直;R_2振幅较强,连续性较好,有轻微起伏;R_3为起伏变化较大的强振幅反射界面。测区底质基本属于砂质粘土。
- 李植庭钟广见黄家坚
- 关键词:工程地质砂质粘土
- 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
- 2005年
-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隆起背景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新一轮资源调查研究表明,北黄海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界沉积岩层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等组成,盆地不同程度地发育下构造层(J_3—K_1)、中构造层(E_2—E_3)和上构造层(N);从油气资源和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出发,将北黄海海域划分为辽东-海洋岛隆起区、北黄海盆地和胶北-刘公岛隆起区等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黄海盆地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构造可划分为区域挤压型、局部伴生型和披盖型等三类,断裂构造主要可见近EW—NE向、NW向和NNE向三组,其中近EW—NE向和NNE向断裂比较发育,控制着盆地隆、坳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
- 李文勇王后金白志琳王嘹亮陈玲黄家坚
-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
- 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原型性质被引量:2
- 2006年
- 根据最新调查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通过盆地结构与控盆断裂、沉降曲线类型、沉积相特征、含油气系统、地壳结构类型、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围区盆地类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原型性质。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的原型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及古近纪均属于区域隆起背景之上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可分别称之为中生代陆内断陷盆地和古近纪陆内断陷盆地;新近纪则属于坳陷型盆地,可称之为新近纪坳陷型盆地。综合考虑控制中生代与古近纪沉积的断层的继承性和差异性、沉积相带和沉积中心的迁移性、沉积范围的比较接近特点、自成体系的含油气系统以及新近纪坳陷型沉积与前两者的垂向叠置关系等,将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确定为叠合型盆地。
- 李文勇王嘹亮王后金黄家坚
-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叠合盆地
- 北黄海盆地中部坳陷油气详查与井位建议成果报告
- 李文勇王后金曾祥辉王衍堂高红芳林珍胡小强吴大明黄家坚
- 该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北黄海盆地中部坳陷进行综合地球物理详查,圈定中部坳陷边界,查明中、新生界沉积、构造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含油气系统、局部构造特征及其含油气性,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并提出预选井位建议。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资源勘探
- 南沙海域中建南盆地综合地球物理概查报告
- 陈玲高红芳林珍王衍棠黄家坚钟广见吴大明崔娟
- 本报告是国家一类地勘专项、南沙油气资源勘查(“十五”-1)科学考察报告,任务是开展中建南盆地以油气资源为目的的综合地球物理概查。进行了调查区内各地质单元地震层序的划分,厘定了五个特征各异的反射界面,划分了三个地震超层序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资源地球物理南沙海域
- 南海主要沉积盆地区域联测剖面调查报告
- 钟广见陈玲李文勇高红芳林珍金华峰黄家坚崔娟王后金吴大明
- 报告通过对5026.25km地震反射剖面及相应重、磁资料的解释,并对比区域地质资料和“广州局”历史成果报告,分析了各盆地的构造特征。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模拟了各盆地的发育史。依盆地属性对盆地进行了分类,指出陆架地堑盆地和陆前...
- 关键词:
- 关键词:沉积盆地
- 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残留盆地还是叠合盆地?被引量:15
- 2009年
- 根据最新调查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盆地类型分析方法和识别标志,探讨了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基于盆地边缘相、沉积减薄、盆地面积和形态、沉积物镜质体反射率等方面的证据,认为现今呈现的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不是残留盆地。通过盆地三大构造层的发育、自成体系的含油气系统、边界断裂的多期活动性、中新生代沉积中心的迁移性、不同成盆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结构以及两期伸展成盆与一期坳陷成盆的垂向叠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为叠合型盆地。
- 李文勇曾祥辉黄家坚
- 关键词:北黄海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