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芬 作品数:14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池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QT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QTc间期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评价QTc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8例窦性节律的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二尖瓣环早期舒张速度(E′)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8ms/s)和异常组(<8ms/s),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运用直线相关分析QTc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用ROC曲线计算QTc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预测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心衰年龄较大(64.5±6.5岁vs 60.8±6.7岁,P<0.001),QT(412.4±32.2ms vs 389.1±21.7ms,P<0.001)和QTc(444.8±26.0ms vs 420.7±20.1ms,P<0.001)较长;QTc与E′负相关(r=-0.55,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74-0.85,P<0.05),QTc临界值为438ms,预测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0.79;QTc间期长于438ms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较差。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QTc间期与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黄东芬 韦振东关键词:QTC间期 慢性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 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用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OBG组,n=41)与对照组(REG组,n=41)。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对OBG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心电图疗效和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根据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评估,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6%与65.85%,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估,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与78.05%,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OBG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IL-6的水平均低于REG组患者,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养心氏片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缓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清Hcy、hs-CRP和IL-6的水平。 韦利元 黄东芬 黄宵 韦颖 申勇关键词:养心氏片 不稳定型心绞痛 HCY HS-CRP IL-6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70例、336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58阵次(76.8%),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4.8%)。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黄东芬关键词: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用奥曲肽和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用奥曲肽和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均进行胃镜检查。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奥曲肽和普萘洛尔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的时间、输血量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止血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用奥曲肽和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止血的时间,减少其输血量,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蓝婧 陈丽芬 黄东芬 覃冬林 黄霜湘 杨月华关键词:奥曲肽 普萘洛尔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出血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环磷腺苷葡胺18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对照组痊愈32例(42.10%),好转22例(28.95%),无效22例(28.95%),总有效率为71.05%;研究组痊愈56例(73.68%),好转14例(18.42%),无效6例(7.89%),总有效率为92.10%;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韦利元 黄东芬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 心肌炎 注射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止咳、退热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8±2.5)、(6.8±1.7)、(3.9±1.7)、(7.7±2.3)d,观察组分别为(5.1±2.4)、(4.9±1.6)、(2.4±1.2)、(6.1±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1、5.460、4.836、3.372,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肺部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病情愈合,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杨跃昆 黄东芬 兰元元关键词:阿奇霉素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小儿支原体肺炎 呼吸道感染疾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这15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各结果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法,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更高。 黄东芬 韦利元 韦振东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慢性心率增快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率增快、血压昼夜节律、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阈指标(SDNN)在单纯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EH 9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EH&T2DM)53例和健康人50例分别为EH组、EH&T2DM组和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及血糖同步监测(对照组仅行心电、血压监测),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获取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HRV的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小时平均心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依据动态血压参数-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并分析慢性心率增快与血压昼夜节律、TO、TS、SDNN之间的关系。结果 EH&T2DM组非杓型血压、慢性心率增快及TO、TS、SDNN值异常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纯EH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杓型血压组(68.4%)的TS(2.03±1.71)、SDNN(80.91±12.65)明显低于杓型血压组(3.56±1.93)、(125.68±30.12);TO值(2.98±2.05)、平均心率(91.18±6.24)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0.36±0.73)、(62.95±5.59);EH&T2DM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慢性心率增快呈正相关;TS与慢性心率增快呈负相关,而与SDNN呈正相关;三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TO、TS、SDNN及慢性心率增快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率增快与血压昼夜节律波动减弱或消失、HRT以及HRV异常相关,提示慢性心率增快、HRT及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有效的可靠无创指标。 黄东芬 韦振东 兰元元 韦春苗 韦慧君关键词: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窦性心率震荡 血压昼夜节律 老年冠心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外选取通气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结果冠心病组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对照组11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2组发生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异常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初始(0.15±2.06)%高于对照组(-1.46±3.03)%(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斜率(2.31±1.15)ms/RR小于对照组(5.23±3.91)ms/RR(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越严重震荡异常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冠心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东芬 韦振东关键词:冠心病 震荡斜率 窦性心律震荡 老年心肌缺血患者经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 12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8例,均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87.76%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71.43%(χ^(2)=8.041,P=0.005 <0.05);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压低和缺血持续时间显著高于有症状患者(P<0.05);同时无症状患者的ST段压低显著低于有症状者(P<0.05);共监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25次,其中在6:00~12:00这一时间段发作频次最高,在22:00~次日6:00中患者的发作频率最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兰元元 黄东芬关键词:老年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