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敏

作品数:31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8篇综合征
  • 7篇代谢
  • 7篇代谢综合
  • 7篇代谢综合征
  • 5篇蛋白
  • 5篇动脉
  • 5篇内皮
  • 5篇老年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管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肾病
  • 4篇糖尿病肾病
  • 4篇细胞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术
  • 3篇心脏术后

机构

  • 2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解放军第20...
  • 3篇沈阳市疾病预...
  • 2篇卫生部

作者

  • 31篇魏敏
  • 21篇陈思娇
  • 17篇胡怡
  • 17篇高阳
  • 16篇熊盈
  • 16篇宋今丹
  • 9篇张绍维
  • 8篇李廷富
  • 7篇姚丽
  • 7篇葛丹梅
  • 7篇王力宁
  • 4篇李恂
  • 4篇杨爽
  • 3篇耿野
  • 3篇陈建平
  • 3篇冯茂玲
  • 3篇杜银科
  • 3篇张海燕
  • 2篇陈松
  • 2篇范秋灵

传媒

  • 8篇中国老年保健...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6篇2008
  • 4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术后AKI行DCRRT治疗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魏敏姚丽葛丹梅杨爽杜银科范秋灵耿野冯茂玲王力宁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参与醛固酮/盐慢性灌注所致大鼠肾脏损害
2011年
目的:探讨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醛固酮致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1%氯化钠组(n=8),1%氯化钠+醛固酮组(0.75μg/H,n=8),1%氯化钠+醛固酮+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组(0.125%混于食物中,n=8),1%氯化钠+醛固酮+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物tempol组(3mmol/L溶于饮水中,n=8)。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肾皮质组织TGF-β1、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肾皮质组织Smad2/3活性状态。结果:与1%氯化钠组相比,醛固酮/盐慢性灌注组大鼠的血压[(165±5)vs(118±3)mmHg],肾重/体重比值[(5.39±0.28)%vs(3.57±0.23)%],24h尿蛋白排泄率[(101±24)mg/dvs(9±3)mg/d]显著增高(P<0.05);肾皮质TGF-β1、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2.35±0.32,3.63±0.24和2.78±0.39倍,P<0.05);肾皮质Smad2/3活性显著增高(3.76±0.31倍,P<0.05)。依普利酮以及tempol明显降低了醛固酮/盐慢性灌注引起的大鼠血压升高[分别为(127±2)mmHg,(125±5)mmHg],使肾重/体重比值下降[分别为(3.92±0.17)%,(4.05±0.21)%],尿蛋白排泄率减少(分别为(10±2)mg/d,(9±2)mg/d,P<0.05);防止了醛固酮/盐灌注引起的肾皮质TGF-β1、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升高和Smad2/3活性增加。结论:慢性醛固酮/盐灌注引起的大鼠肾脏损害与氧化应激以及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依普利酮和抗氧化剂Tempol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姚丽杨爽杜银科魏敏葛丹梅王力宁
关键词:醛固酮肾脏损害TGF-Β/SMAD依普利酮
2型糖尿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体检人群的流行趋势、现状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1062名沈阳市区某三家企业职工行健康体检,使用调查表调查患者生活方式并结合体检指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魏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体检人群
文献传递
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提纯及移植效果观察(英文)被引量:5
2007年
背景:胰岛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途径,但供体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目的:改进胰岛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其移植效果。设计:实验方法改进。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和细胞生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6-01/10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和细胞生物研究室完成。供体为普通级封闭群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受体为普通级封闭群SD大鼠,雄性,(Frompage2388)体质量180~220g,两种大鼠均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许可证号:SYXK(LIAO)2003-0013)。方法: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及胰岛功能评估:取未禁食的Wistar大鼠,麻醉后处死。于胆总管起始处剪一小口,将连着装有胶原酶的注射器的1mm直径的腰麻管顺行插入,将冷的胶原酶溶液(1.5g/L)注入胰管内,使胰腺充分膨胀。切取胰腺,将装有胰腺的离心管水浴消化,水浴期间间断加入1mol/L的NaOH使消化液的pH值保持在7.8±1.0,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应用双硫腙法评估胰岛的纯度,应用丫啶橙/碘丙啶法评估胰岛的存活率,存活率=活细胞总数/(活细胞总数+死细胞总数)×100%。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活性:胰岛素释放指数=第3小时(高糖环境)的胰岛素含量/第2小时(低糖环境)的胰岛素含量。②胰岛移植效果的观察:受体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非禁食状态下2次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胰岛移植组和糖尿病组,每组8只。胰岛移植组于肾被膜下注射约1000个胰岛,糖尿病组注射相应体积的1640培养液,再随机取8只血糖浓度≤5.5mmol/L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检测大鼠血糖,以非禁食血糖小于11.1mmol/L者视为胰岛移植存活。胰岛移植组大鼠血糖正常3d后对胰岛移植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
陈思娇李铁民雷阳峰魏敏宋今丹
关键词: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移植胰岛细胞
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与实验资料均显示,蛋白尿不仅能反映肾小球损伤,而且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导致肾脏病变进展的独立因素,大量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1]。因此,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极为重要,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近年来我们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姚丽孙立杨爽魏敏葛丹梅王力宁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雷公藤多苷疗效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持续性蛋白尿肾小球损伤
中国北方城市健康体检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新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和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从2008—2009年北方城市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整群抽样18096例进行调查和血清学检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探讨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NAFLD和ED与MS各主要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资料完整者共18096例,年龄18~76岁,平均(46.8±10.1)岁。男,10096例,占55.79%,;女,8000例,占44.21%。MS知晓率为8.33%;成年健康体检者MS的患病率为21.18%;MS最常见的组分依次是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MS及其各组分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比较,BMI和WHR最高的组分是超重或肥胖、血管性ED、糖尿病前期和高血压;MS伴发NAFLD3721例,患病率为19.67%;以MS伴发NAFLD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13个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吸烟史、饮酒史、DM家族史、BMI、腰围及ALT升高为疾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职业性体力劳动为其保护因素。血管性ED106例,患病率为1.04%;以MS伴发ED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等8个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DM家族史、BMI和腰围为疾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和职业性体力劳动为其保护因素。结论MS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NAFLD和ED,它们均与MS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S的组分;对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途径。
陈思娇张浩常小丽付建平李红燕杨红艳郭英华魏敏王海龙宋今丹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勃起功能障碍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患者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SCHD组),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测定3组受检者的血清CRP、TG、TC、HDL-C和LDL-C,并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RP浓度;酶法测定血清TC和TG;直接法测定HDL-C和LDL-C。结果ACS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和对照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患者,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与LDL-C含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31,P<0·05);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增高;CRP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P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陈思娇祁虹魏敏高阳胡怡熊盈李廷富
关键词:TGLDL-C
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知网(CNKI)、维普建库至2017年1月10日收录的有关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
魏敏
关键词:DNA免疫吸附系统性红斑狼疮META分析血液净化
文献传递
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和勃起功能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及性功能的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IR)、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性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IR、ED患者按匹配原则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制剂、降糖药物等治疗;缬沙坦组30例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患者的性功能、心率、血压(BP)、腰臀围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TG)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并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ED改善程度和HOMA-IR改善程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IEF、HOMA-IR、BP、FINS值及CRP、HDL-C、LDL-C、TG、FPG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IEF、HOMA-IR、BP值及CRP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FINS值及HDL-C、LDL-C、TG、FPG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缬沙坦组用药后CRP与HOMA-IR、WHR、LDL-C、FI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46、0.51、0.61,P<0.01);IIEF-5与HOMA-IR、WHR、LDL-C、FIN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9、-0.53、-0.58,P<0.01);CRP与HDL-C呈负相关(r值为-0.56,P<0.01);IIEF-5与HDL-C呈正相关(r值为0.48,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IR、E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不仅能降压,同时能改善性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低CRP,升高HDL-C,降低TG及LDL-C水平;对ED患者性功能康复有益处。
陈思娇祁虹魏敏高阳胡怡熊盈李廷富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勃起功能障碍C-反应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介导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l/2)在醛固酮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R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获取6~8周健康雄性SD大鼠RMC并鉴定,取第5~10代的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PD98059(10μmol/L)组;依普利酮(1μmol/L)组;醛固酮(100nmol/L)组;醛固酮(100nmol/L)+PD98059(10μmol/L)组;醛固酮(100nmol/L)+依普利酮(1μmol/L)组。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sD大鼠RMC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表达状况,以及醛固酮刺激后RMCERKl/2活性状态。采用,H一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RMC增殖状况。结果体外培养的SD大鼠RMC有MR蛋白表达。醛固酮(100nmol/L)刺激RMC10rain使ERKl/2活性显著增高(P〈0.05);刺激30h时使RMC的。H—TdR掺入量显著增加[(1.35±0.08)倍,P〈0.051。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1μmol/L)及MAPK—ERK激酶(ME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10μmol/L)可阻止醛固酮诱导的RMCERKl/2激活以及。H—TdR掺人量增加。结论醛固酮通过激活ERKl/2信号转导通路诱导RMC增殖。
姚丽孙立魏敏葛丹梅王力宁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醛固酮细胞增殖肾小球系膜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