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晓路

作品数:96 被引量:1,68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经济管理
  • 27篇建筑科学
  • 12篇社会学
  • 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政治法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城市
  • 11篇住宅
  • 10篇养老
  • 9篇老龄化
  • 7篇地产
  • 7篇地产权
  • 7篇土地产权
  • 7篇土地产权制度
  • 7篇居住
  • 7篇空间结构
  • 7篇产权
  • 7篇产权制度
  • 6篇震灾
  • 6篇住宅建设
  • 5篇房屋
  • 5篇房屋结构
  • 5篇脆弱性
  • 4篇地震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客户

机构

  • 86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清华大学
  • 4篇住房和城乡建...
  • 3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戏曲艺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金泽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90篇高晓路
  • 20篇季珏
  • 8篇颜秉秋
  • 6篇袁海红
  • 6篇王芳
  • 5篇牛方曲
  • 5篇许泽宁
  • 3篇樊杰
  • 3篇金凤君
  • 3篇陈田
  • 3篇马妍
  • 2篇甄茂成
  • 2篇张文忠
  • 2篇刘盛和
  • 2篇沈振江
  • 2篇王开泳
  • 2篇戚伟
  • 2篇刘慧
  • 2篇翟国方
  • 1篇刘纪远

传媒

  • 17篇地理科学进展
  • 12篇地理学报
  • 8篇地理研究
  • 3篇环境保护
  • 3篇地理科学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城市规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国外科技新书...
  • 2篇住宅产业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建筑学报
  • 1篇装饰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房屋震灾脆弱性评估及区域防灾策略
我国农村地区的房屋普遍处于地震未设防的状态,在地震中房屋结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作为重要的灾害承险体之一,从房屋结构方面进行区域震灾损失的预测对把握各个地区的灾害脆弱性,科学地制定区域防灾战略和规划具...
高晓路季珏金凤君
关键词:房屋结构脆弱性暴露量
“立体土地”——中国城市推广长寿命住宅的政策模式探讨
2013年
当前,中国城市的住宅需求开始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由短期重建转向长期保有和经营。在此背景下,急需推动以长寿命、高质量为政策导向的住宅供给模式的转型。然而,长寿命住宅的推广存在与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以及初期成本过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于SI住宅体系(即结构主体和填充部分分离)的技术政策新模式,即“立体土地”。该模式将长寿命住宅的结构部分与填充部分区分开来,并将结构部分视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即立体化的土地。“立体土地”作为由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管理的公共资源,以少于70年的合同期出让给开发商或居民。这种理念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拓展,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大幅增加空间资源的总量,还有助于地方政府对空间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有助于解决土地管理中卖地生财问题,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城市资产和景观环境,有利于推动中国房地产开发和住宅生产模式的转型。
高晓路
关键词:SI住宅土地产权制度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环境评估与管理制度创新
当前,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瓶颈,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在实践中,不同功能类型、不同职能定位、不同区位的城市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生活品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高晓路
“立体土地”:我国城市推广长寿命住宅的政策模式探讨
2016年
[目的 /意义]当前,我国城市的住宅需求开始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由短期重建转向长期保有和经营。在此背景下,急需推动以长寿命、高质量为政策导向的住宅供给模式的转型。然而,长寿命住宅的推广存在与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以及初期成本过高等问题。[方法 /过程]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于SI住宅体系(即结构主体和填充部分分离)的技术政策新模式,即"立体土地"。该模式将长寿命住宅的结构部分与填充部分区分开来,并将结构部分视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即立体化的土地。"立体土地"作为由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管理的公共资源,以少于70年的合同期出让给开发商或居民。[结果 /结论 ]这种理念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拓展,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大幅增加空间资源的总量,还有助于地方政府对空间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有助于解决土地管理中卖地生财问题,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城市资产和景观环境,有利于推动我国房地产开发和住宅生产模式的转型。
高晓路陈蔚
关键词:土地产权制度客户价值住宅建设
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估算及其特征——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被引量:40
2013年
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昼夜差异是配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制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地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但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区分昼夜的人口统计数据,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难以开展,极为薄弱。本文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媒介,构建基于不同类型城市人口时空行为特征的城市"人口—昼夜—土地利用"关系模型和基于差异化面积权重的城市人口空间化模型,旨在以格网为单元来估算城市昼夜人口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估算了海淀区的昼夜人口规模,分析了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白天人口相对于夜晚人口具有更广泛的分布范围,并具有更显著的集聚特征。②城市昼夜人口表现为多种空间耦合关系,包括"三明治"模式、"镶嵌"模式、"辐合"模式、"单体"模式等。③城市路网的昼夜利用与人口的昼夜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白天人口分布对路网扩张有显著影响。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诸多因素,例如"旧住宅区"的分布、产业新区的建设、城乡发展差异等,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戚伟李颖刘盛和高晓路赵美风
日本交通体系的特征与经验借鉴被引量:5
2008年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结合笔者去日本考察的实际经历,总结了日本在交通路网结构、快速轨道交通的布局、交通换乘、交通工具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交通规章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几个主要方面,为中国的交通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王开泳陈田高晓路
关键词:交通结构人本设计
我国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制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在介绍我国引入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制度背景的基础上,从公众满意、客观评估、全过程参与、评估结果应用4个方面归纳其主要特征;并基于丰台区第三方环境保护评估试点案例,探讨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的基本流程;分析了评估制度存在的合法机制不健全、评估指标不全面、评估方法较单一、公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进而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立法制度建设,明确社会主体地位;建立全要素指标体系,体现地区差异性;探索多元评估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制度,促进社会参与评估。
甄茂成高晓路王依江河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生态环境
天津市滨海地区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近年来,沿海地区高度集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对空间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显著加剧。虽然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海岸带管理和生态监控机制,但是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在沿海的城镇密集地区,陆源...
高晓路翟国方
关键词:经济建设海岸带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模型建设与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城市公共设施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科学的配置与选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决策支持是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分析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对应单一的设施类型或特定的设施层级。以"千人指标"为代表,忽略城市社会分异和空间分异,使用统一标准进行设施配置,将带来设施供需错配等问题,已是研究学者的共识,但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本文立足于规划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新视角,提出四个策略以实现"千人指标+时空行为"范式下的公共设施配置,即在理论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的模型框架体系;在技术上利用时空行为地理学理论方法,设计充分兼顾供给均等性和需求差异性的模型算法;在数据上整合城市物质空间和公众时空行为数据作为支撑;在实践上研发模型系统,普及和推动规划支持技术应用,实现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整合发展和变革创新。
黄晓春何莲娜程辉吴兰若赵赫柴彦威高晓路孙道胜崔真真王浩然高娜周志强
关键词:公共设施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
人居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政策研究中的工具性作用被引量:24
2010年
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居环境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中具有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表达,二是交流与合意,三是分析和决策。结合上述观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定位于空间表述,以交流与合意,分析和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因此限制了研究成果在政策中的深层次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加强人居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和政策效果的分析,使人居环境评价上升为更高级的研究工具,以便在政策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晓路
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