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灵燕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多样性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框架
  • 1篇中国青年
  • 1篇中国青年报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品安全报道
  • 1篇受难
  • 1篇青年报
  • 1篇重庆大轰炸
  • 1篇重庆晚报
  • 1篇晚报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变迁
  • 1篇文化多样
  • 1篇文化多样性
  • 1篇文化解读
  • 1篇铃声
  • 1篇媒介

机构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3篇马灵燕
  • 1篇胡元姣
  • 1篇王永芬
  • 1篇贺建平

传媒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新闻前哨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别了,鹿铃声——对纪录片《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的文化解读
2014年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纪录片《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中几个典型意象的深层内涵,解读了孙曾田导演对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消失的忧虑和由此带来的对人的心理冲击的反思,剖析了这部纪录片所代表的文化相对论观念,笔者又从文化变迁的角度,阐释了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马灵燕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
受难与国耻建构:“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话语策略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以集体记忆为理论视角,通过对《重庆日报》等纪念性报道的话语分析,探析对"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发现:"受难者"作为主导性话语叙事,新闻采用遮蔽抵抗而凸显罪行、受害人口述见证等话语策略,与战争赔偿诉求的现实语境联系;新闻媒体通过对纪念日的常规化报道,将其建构为全民族勿忘的"国耻",并勾连国家公祭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呼应,叠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产生集体记忆建构的当下性透视效果。
贺建平王永芬马灵燕
关键词: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话语
食品安全报道中专家的媒介形象建构——以《中国青年报》《重庆晚报》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中国青年报》和《重庆晚报》两份报纸中包含专家意见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分析,考察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呈现专家意见,从而探究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建构专家形象。总体来说,近年来,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都比较重视专家意见,利用专家意见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报道。主流报纸中的专家形象呈现出专业性、权威性、领域广泛和意见多样等特点。
马灵燕胡元姣
关键词:食品安全媒介建构新闻框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