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健生

作品数:39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改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9篇文化科学
  • 9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英语
  • 5篇教学
  • 4篇翻译
  • 3篇大学英语
  • 3篇叙事
  • 3篇瑶族
  • 3篇英语教学
  • 3篇美学
  • 3篇教育
  • 3篇课堂
  • 3篇高校
  • 2篇狄金森
  • 2篇狄金森诗歌
  • 2篇夜色温柔
  • 2篇哲学
  • 2篇商务
  • 2篇商务英语
  • 2篇身份
  • 2篇审美
  • 2篇生态观

机构

  • 32篇贺州学院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颜健生
  • 1篇石婕妤
  • 1篇王群锋
  • 1篇邓萍萍

传媒

  • 3篇电影文学
  • 3篇贺州学院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新闻知识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山西广播电视...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教育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琼州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一种文化构建不可或缺的途径
2010年
当一个成熟的民族将其固有的文化当作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而世代传承,语言就被蒙上地域的色彩,跨越地域界限的交流就要靠翻译来完成,而翻译对文化的构建往往被人们忽略。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正因为不同的语言传承不同的文化信息,翻译这些文化信息就会相得益彰。世界就像一个大文化圈,它生生息息永不停留地变化着,任何想独立于文化圈之外的文化都难找到有效生存的空间,要实现自身文化的构建,翻译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颜健生
关键词:文化翻译跨文化交流
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复调叙事结构被引量:2
2012年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死亡为主题,以复调多声部为叙事方式,通过画面交织、人称更替、内心活动等意识流手法凸显文本对话框架,并对小说主人公哈里临死前的精神感受、语言狂欢做出了合理解释,彰显现实死亡和艺术死亡的二元对立,并给文本增添了陌生化效果。复调叙事的存在,再次有力证明了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写作风格。
颜健生
关键词:复调叙事语言狂欢
认同危机:戈迪默《幻想生涯》中人物心态扭曲的原因探胜
2009年
戈迪默的短篇小说《幻想生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南非白人妇女生活的画卷,揭示出种族隔离制度下人性的变异。本文就性别、种族和文化几个方面来探讨小说主人翁芭芭拉的生活发生偏离的原因。
颜健生
关键词:身份认同种族冲突
《傲慢与偏见》体现的人际交往普遍性法则
2010年
《傲慢与偏见》演绎了一幅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读者,时至今日,经过多次再版的电影也仍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欣赏。尤其是故事中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幽默、俏皮意味博得观众认同,加上故事采用的女性叙事角度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叙事风格,更使作品具有新颖而又不乏生活气息感。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故事体现出的人际交往普遍性法则。
颜健生
关键词:误读话语人际交往
价值追问:对构建生态课堂的一种理论思考
2010年
生态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创新。现代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建立起师生对话。课堂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当物质、能量、信息源源不断地在课堂生态链中顺利流转时,教学活动才体现价值。
颜健生
关键词:生态学课堂
仪式文学:瑶族民间故事的原型模式被引量:1
2014年
以口头讲述形式流传下来的瑶族民间故事与古代瑶族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了集体无意识特征。文章从原型批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征出来的原始生殖崇拜、英雄诞生方式、四季交替变化、自然神信仰四个原型模式来深度挖掘瑶族民间故事的精神本质,从而揭示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规律和社会历史演变,为保护性开发瑶族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瑶族民间故事详细地记录了该民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祖先祭拜仪式以及与自然作斗争的种种行为痕迹,因此它体现出一种仪式文学的特征,而从神话原型模式来解读其文学性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一个课题。
颜健生
关键词:瑶族民间故事神话原型
基于场依存/场独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设路径
2012年
语言学习关涉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顺利展开,非英语专业学生受专业教学时数影响,难以获得足够的语言操练机会以及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时间。第二课堂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如何利用好学生的空余时间让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异步学习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在此依据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探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设路径,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颜健生
关键词:场依存场独立第二课堂语言输入
旅行书写中瑶族民歌的审美创造
2014年
瑶族民歌是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来自于对旅行书写的继承和发扬。不断迁徙的生活经历是瑶族民歌的题材来源,而在文本化过程中,民歌又糅合了叙事和抒情、综合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来突出其艺术特征,并在诗歌与唱词的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方式。民歌主题既有对瑶族族源的探究,也有对劳动和生活场景的描摹,还有对旅行书写的伤感流露。
颜健生邓萍萍
关键词:瑶族民歌审美创造
庞德翻译汉诗中体现的哲学阐释学思想
2010年
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埃兹拉.庞德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于诗歌的革新运动,他通过对中国古诗的翻译而深得启示,他那独到的翻译手法彰显他深受阐释学思想的影响。他着力诠释诗学的真谛,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从而为文本的解释创设前提,达到现时和历时的视觉融合效果。本文从他的富有个性化的翻译来论述他的阐释学思维特征。
颜健生
关键词:意象文本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对高校外语教育支持研究
2016年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外语教育课程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职业诉求,开发校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断完善外语课程体系是未来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通过分析输入假设理论、"隐性课程"的作用,以及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得知: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对高校外语教育具有支持作用。
颜健生
关键词:外语教育隐性课程校外课程资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