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芳
- 作品数:74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立根原在破岩中”昆曲复兴与文化生态的涵养
- 2024年
- 青春版《牡丹亭》的横空出世,是百年来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件大事。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乾隆年间,昆曲趋于极盛,苏州班社林立,有“四五十家共据一郡”之说,王载扬《书陈优事》记载,清康熙年间苏州的昆班多达千数。从晚明到清中叶近200年中,昆曲独霸中国剧坛。道光年间,昆曲逐步衰落,标志性的事件为苏州最负盛名的“集秀班”解散;道光二十九年(1849),苏州城内能维持演出的戏班仅剩下4家,即大雅班、大章班、全福班、鸿福班。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苏州,戏班惊散。同治七年(1868),老郎庙重新开台,昆曲回光返照,昙花一现。1921年,“昆曲传习所”的成立,犹如昆曲在绝境中的“托孤”,500多个昆曲折子戏,因“传字辈”而得以续命。
- 顾春芳
- 关键词:青春版《牡丹亭》康熙年间清中叶
- 学者的宿命
- 2011年
- 曾听叶朗先生谈他书多为患的问题,印象最是深刻。
他说理科和文科的很大区别在于,从事理科研究的学者最需要的是实验室,而从事文科研究的学者最离不开的是书。书多得占满办公室不说,家中所有的房间也都几乎成了书房。书太多的时候,有时觉得应该处理掉一些,但又舍不得,怕需要它的时候找不到。有时替别人找出几册急求的书来,还成了一件成人之美的乐事。如今摆在案头的,有自己研究问题所需要的参考书,有源源不断的他人的赠书,有老书,更多的是新书。
- 顾春芳
- 关键词:学者宿命文科研究实验室
- 昆曲现代传播的剧场形式构想被引量:8
- 2006年
- 镜框式舞台中的昆曲演出,与昆曲应该拥有的写意的、诗意的理想演出是有差距的,昆曲在其现代传播的进程中,应该着重于两个层面的开拓发展:一方面是普及过程中的搭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昆曲艺术精化和纯化,最终创建昆曲的“理想剧院”。
- 顾春芳
- 关键词:昆曲剧场
- 中国电影与中国美学精神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旨在用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丈量中国电影,聚焦和缕析中国电影史中契合中国艺术和美学精神的电影作品,从而构想和构建能够代表中国艺术精神和美感特征的艺术电影的美学坐标,用以区别西方电影理论和观念的,从而把中国电影美学纳入整个中国美学的研究视野和体系格局中去,肯定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美学精神和价值体系的担当和传承。
- 顾春芳
-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中国艺术精神电影作品艺术电影美感特征电影理论
- 美感的神圣性——北京大学“美感的神圣性”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 2015年
- 2014年11月30日在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美感的神圣性"美学散步文化沙龙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10余家单位的40多位学者,围绕着美的神圣性,以及美与现实人生的关系进行了研讨。对于"美感的神圣性"问题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在宗教体验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美感的神圣性"的体验,在现实世界寻找到生命的安顿之所,并且将之落实到个体的修养和境界之中去。"美感的神圣性"所在,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万物一体"的境界表明人生的意义不在彼岸而在此岸,这种对人生终极意义的体验就是带有神圣性的体验。这一思想向我们指出"万物一体"的境界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美的神圣性所在,也是美的根源所在。
- 顾春芳
- 关键词:美感神圣性万物一体生命意义
-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超然与在世被引量:4
- 2019年
- 宗白华建立了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的独特的理论形式和思想体系,有意识地把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论中的具体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的生命意识,置于宇宙观和人生观大背景下,从而肯定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论的人文价值、世界意义和未来学意义。从"自足与超然"、"自然与艺术"、超越对立和"从无限回归有限"四个方面,可以发现宗白华借由艺术和人生意义的思考确证其人生的超然和觉悟,并进一步论证他从精神的超然和觉悟而返回人生,并生发出救众生于水火的正大宗旨、高尚思想和刚毅精神。可以说,宗白华美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强势传入的历史情境中对当代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和当代意义。
- 顾春芳
- 关键词:宗白华中国美学意境
- 以国民修养载大国气象——蔡元培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宗旨被引量:1
- 2023年
-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立足于对国民性的改造,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可以担当将来之文化并具有独立不惧之精神、安贫乐道之志趣的现代公民,重塑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自信心。通过对蔡元培的信件、日记、著作和演说中关于教育问题的梳理,整体性研究和归纳蔡元培中西融通、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阐释其现代教育思想的宗旨和特色。从“‘本务’观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底色”“改造旧的教育体制和塑造新的国民人格”“‘美育代宗教’的命题价值和意义”三个部分分析并阐释国民修养的改造和大国气象之间的关系,以期照应当代教育的突出问题,寻求有历史延伸性的时代问题并给予解答。
- 顾春芳
- 关键词:美育现代教育
- 敦煌乐舞图像的艺术造境与中华美学精神
- 2024年
- 敦煌艺术遗产中蕴含丰富的中华美学资源。乐舞图像是敦煌壁画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其与洞窟整体结合形成的空间造境具有自身鲜明的美学品格。敦煌艺术构造的圣俗交融的意义空间,具有中华文明礼乐精神的底色,见证着丝绸之路上中外文明的交相辉映和相互融通,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不同于外来佛教艺术,敦煌乐舞图像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和技法,凸显了重视线条造型的绘画艺术的意蕴,赋予了有限的空间以流动的时间感,彰显了中国艺术的意境之美与对自由和心灵的超越性追求。挖掘和阐释敦煌乐舞图像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作为意义体系和美学体系的敦煌艺术遗产的当代价值。
- 顾春芳
- 关键词:敦煌艺术
- 戏剧空间的诗学本质被引量:2
- 2023年
- 20世纪以来哲学美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更新重塑了原有的时空观念,本文从空间诗学的角度研究和阐释戏剧的诗性空间。戏剧的诗性空间重构时空、超越有限,它融合各类艺术和舞台构作的形式,并通过舞台意象力求呈现事物的本真和意义。诗性空间凝固了流动的时光、动态的历史、激变的人生,它包含着形而上的哲理意蕴、宇宙人生的感悟、超越和解脱的精神性体验。今天,一切与造型有关的艺术,其空间观念和空间构成相对于传统的空间意识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如何通过艺术创构一个“诗性空间”,成为诗学现象学的重要命题。同时,诗性空间还承载着精神性的内涵以及历史文化内涵。从中国美学的角度研究戏剧的诗性空间,对中国戏剧艺术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顾春芳
- 关键词:舞台空间意象中国美学
- 京剧艺术与国家气象——谈本体与情性
- 2023年
- 我今天想要借这样一个题目,与各位在座的专家、老师、朋友们探讨一下京剧的内在精神构成问题,同时结合今天讲题从美学角度谈“成艺”和“成己”的问题。牟宗三先生说:“为人不易,为学实难。”我们同样可以说:“成艺不易,成己实难,成就一流人物难上加难。”京剧和其他戏曲艺术,或者说世界范围内的戏剧艺术有什么不同?它的美学意蕴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从内在的精神性结构中去寻找京剧的艺术之根,来寻找我们的国剧之魂。如果一门艺术找不到自己的根和魂的话,它很有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 顾春芳徐俊菲(整理)
- 关键词:美学角度京剧艺术成己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