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二宾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小麦
  • 8篇麦蚜
  • 5篇瓢虫
  • 5篇七星瓢虫
  • 4篇播种
  • 4篇播种期
  • 3篇同播
  • 3篇抗蚜
  • 3篇抗蚜性
  • 3篇不同播种期
  • 2篇生命表
  • 2篇麦长管蚜
  • 2篇抗性
  • 2篇抗性品种
  • 1篇旋幽夜蛾
  • 1篇蚜虫
  • 1篇夜蛾
  • 1篇越冬
  • 1篇生命表参数
  • 1篇生殖力

机构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韩二宾
  • 8篇张云慧
  • 5篇程登发
  • 2篇蒋金炜
  • 2篇孙京瑞
  • 1篇李祥瑞
  • 1篇刘怀
  • 1篇齐会会
  • 1篇赵琦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幽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测定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探明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旋幽夜蛾1~5龄幼虫、蛹(滞育、非滞育)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各龄幼虫过冷却点随龄期的增加逐渐升高,1龄幼虫(-13.63 ℃)〈2龄幼虫(-12.50 ℃)〈3龄幼虫(-11.08 ℃)〈4龄幼虫(-11.05 ℃)〈5龄幼虫(-10.04 ℃)。相邻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虫态过冷却点滞育蛹(-24.94 ℃)显著低于非滞育蛹(-21.91 ℃),雌蛹(-23.84 ℃)〈雄蛹(-23.52 ℃),雌成虫(-15.75 ℃)〈雄成虫(-15.44 ℃),但雌雄蛹和雌雄成虫之间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旋幽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变化为蛹(-23.67 ℃)〈成虫(-15.60 ℃)〈幼虫(-11.48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旋幽夜蛾的越冬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琦张云慧韩二宾刘怀程登发
关键词:旋幽夜蛾过冷却点越冬
小麦播种期对麦蚜及七星瓢虫的影响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不仅自身吸食小麦营养,排放的蜜露影响小麦的光和作用,同时,还传播麦类病毒病,给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七星瓢虫属鞘翅目多食亚目瓢甲科,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蚜虫的生物防...
韩二宾张云慧蒋金炜程登发孙京瑞
关键词:不同播种期麦蚜七星瓢虫
小麦播种期对麦蚜及七星瓢虫的影响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不仅自身吸食小麦营养,排放的蜜露影响小麦的光和作用,同时,还传播麦类病毒病,给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七星瓢虫属鞘翅目多食亚目瓢甲科,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蚜虫的生物防...
韩二宾张云慧蒋金炜程登发孙京瑞
关键词:不同播种期麦蚜七星瓢虫
文献传递
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小麦蚜虫的生态治理
麦蚜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取食小麦汁液,排放的蜜露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同时还传播麦类病毒病,给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传统的化学防治虽然可以迅速控制蚜虫,但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
韩二宾
关键词:七星瓢虫卵形异绒螨生命表麦长管蚜
文献传递
拌种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明吡虫啉拌种后在下一代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籽粒按照2,4,6和8g/kg的比例进行处理,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进行残留分析;并通过室内生命表方法,研究麦长管蚜取食上述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所长幼苗后的各项生命参数。结果表明:收获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随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8g/kg处理后收获的籽粒中残留量最高,为0.0290mg/kg。随着吡虫啉残留量的增加,麦长管蚜发育历期缩短,有翅蚜率和产仔量增加,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392>0.05);不同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的麦长管蚜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比对照偏高,而种群加倍时间、平均世代周期比对照偏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406)。结果说明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微量残留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对其生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云慧韩二宾李祥瑞蒋金炜程登发
关键词:麦长管蚜拌种发育历期生殖力生命表参数
小麦抗蚜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给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培养和利用抗性品种是各类防治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在此过程中研究出科学合理的抗性评价标准不仅对培育抗性品种,对深入研究麦类对麦蚜长期协同进化而形成的防御体系也具有重要...
韩二宾张云慧程登发蒋金炜孙京瑞
关键词:麦蚜抗性品种
文献传递
小麦抗蚜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给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培养和利用抗性品种是各类防治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在此过程中研究出科学合理的抗性评价标准不仅对培育抗性品种,对深入研究麦类对麦蚜长期协同进化而形成的防御体系也具有重要...
韩二宾张云慧程登发蒋金炜孙京瑞
关键词:麦蚜抗性品种
小麦播种期对麦蚜及七星瓢虫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2010-2011年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麦蚜发生量及七星瓢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田七星瓢虫迁入早,经控制蚜虫基数小,蚜量增长缓慢;晚播田七星瓢虫迁入晚,蚜虫基数大,蚜量增长迅速。2011年七星瓢虫在当地麦田大规模发生,麦蚜在扬花期已被七星瓢虫有效控制。
韩二宾张云慧程登发蒋金炜
关键词:麦蚜七星瓢虫
小麦播种期对麦蚜及七星瓢虫的影响
韩二宾张云慧蒋金炜程登发孙京瑞
关键词:不同播种期麦蚜七星瓢虫
褐飞虱2009年秋季回迁的雷达监测及轨迹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研究其迁飞、扩散规律,为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4月27日至10月1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兴安雷达站内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对褐飞虱的迁飞过程进行长期观测,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及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器分别用来诱捕高空及地面的褐飞虱,对高空探照灯诱到的褐飞虱雌成虫随机挑选30头进行卵巢解剖,并结合大区环流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褐飞虱的秋季回迁过程和虫源。结果表明:褐飞虱秋季回迁高峰期出现在9月28日至10月7日,高峰日为10月1日,高峰日内雷达回波主要在600~1100m范围内聚集成层,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内褐飞虱的数量达到了13620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轨迹分析显示:本次回迁的褐飞虱主要来自湖南衡阳和永州等地,随东北气流向广西柳州、南宁和崇左等方向迁飞。轨迹推断与褐飞虱实发虫情基本吻合,通过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确定了褐飞虱秋季回迁的高度,为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早期投入到预测预报的实践中奠定了基础,对我国褐飞虱早期预警体系的建立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韩二宾孙京瑞
关键词:褐飞虱迁飞回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