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琴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胆大 心细 功底厚——读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被引量:12
- 2001年
- 翻译批评向来是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敏感话题 ,由于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与之相关的论著并不多见 ,有见地、有层次的著述就更少。本文作者认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翻译批评散论》是一部难得的研究翻译批评的专著 ,颇具有胆大、心细、功底厚等特点。
- 杨全红陈鸿琴
- 以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被引量:11
- 2004年
- 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素质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通过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体会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分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性,指出情感教育与语言的情感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揭示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外语素质的全面发展。
- 陈鸿琴
-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语言教学情感性
- 解析契弗《游泳者》的场景描写与主题揭示被引量:8
- 2003年
- 通过对契弗《游泳者》场景描写的分析,揭示小说对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和各自处境的反映,暴露主人公潜意识拒绝承认现实、顽强而又绝望地维护"自我形象"的扭曲心态,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主人公虚幻的自我感觉与冷冰冰的客观现实的反差与撞击。
- 陈鸿琴刘明琼
- 关键词:契弗场景描写形象刻画主题揭示
- 连结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的桥梁——评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引量:2
- 2006年
-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承接美国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风格,开创了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天地,起到了承接的桥梁作用。他是在迷惘的前提下,更深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的绝望情绪;在灰色的讽刺后,加深了对社会黑暗强烈的反讽和没落情绪的宣泄,其幽默所指,充满逃离叙述主流的逃亡情绪。
- 陈鸿琴
- 关键词:后现代桥梁绝望黑色幽默
- 内容美在形式美中呈现——从文体学角度剖析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
- 2003年
- 诗的美与文体的美是相互依存的。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进行剖析 ,通过解读此诗的文体形式 ,来品尝诗的艺术之美、内容之美 ,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呈现 ,深层地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 ,从而使读者意识到诗意的美与诗的文体形式美是相得益彰的。
- 陈鸿琴
- 关键词:文体音韵
- 英语诗歌中的语言歧义现象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立足于诗歌是艺术的语言,人们对诗歌的感触是语言带给的这一原则,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结合实例分别从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语义歧义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在英语诗歌中的语言歧义,并以此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英语诗歌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力。
- 陈鸿琴
- 关键词:歧义语言诗歌
- 孤独是美丽的——透过《熟悉黑夜》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 2008年
- 孤独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在《熟悉黑夜》一诗中,诗人弗罗斯特以他独特的诗歌形式写出了寂寞之韵味,孤独之芳香,从而道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现实的社会中,学会寂寞,享受孤独,才能真正地品尝人生之百味。
- 陈鸿琴
- 关键词:寂寞孤独
- 透视内心的隔膜──浅析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没有点亮的灯》被引量:2
- 2001年
- 超自然派中的佼佼者舍伍德·安德森,以他的《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1919)获得了国际声誉。他摈弃了美国文学上流社会小说一向重情节的传统格局,另辟一条创作风格,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拓了自然主义的新疆域。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没有点亮的灯》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人的心态和内心世界:孤独、无助、彷徨、漂泊不定;永远在追求,却得不到所追求的一切;常被人误解,却又想了解他人,以致他们无不生活在困惑中。
- 陈鸿琴李素洁
- 关键词:内心世界孤僻冷漠漂泊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劳伦斯与他的诗《钢琴》
- 2001年
- 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劳伦斯深深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以及现实、自然和理想之间又是如何地充满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通过对《钢琴》一诗的解析 ,揭示了诗人理想的“自我”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完全受到“现实异性”的压制。面对理想与悲哀的现实的冲突 。
- 陈鸿琴
- 关键词:人性
- 翻译与意象——对“To be or not to be”三个译本的认识被引量:1
- 2007年
- 关于《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的翻译,颇具权威性的是卞之琳、王佐良、许渊冲三位名家的译本。通过对这三个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到翻译与意象之关系、意象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翻译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象的缘由。
- 陈鸿琴
- 关键词:翻译意象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