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蕊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镇痛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经速效吗啡片滴定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起始最低剂量10 mg/12 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对其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40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完全缓解78例,明显缓解248例,中度缓解51例,轻度缓解23例,总体疼痛缓解率为94.25%,疼痛缓解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0.02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嗜睡,2例出现呼吸抑制,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轻、服用安全,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令晓玲侯小明马守成杨景茹陈蕊赵达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癌痛镇痛作用安全性
- 复发转移乳腺癌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复发转移乳腺癌联合化疗后未进展患者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PFS和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38例,给予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未进展患者给予单药卡培他滨口服维持治疗,每日2次,2 000 mg·m-2·d-1,连续服用14 d后停药7 d,治疗周期21 d,至少治疗2个周期,直至PD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及PFS。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总有效率和PFS的关系。结果 38例患者中CR 4例,PR 17例,SD 11例,PD 6例,总有效率55.26%(21/38)。32例(84.21%)临床获益患者(CR+PR+SD)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至PD,中位PFS为10.0个月。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的患者PFS为14.1个月,<80分的患者PFS为6.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1,P=0.000)。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RR=3.561,95%CI:1.372~5.216,χ^2=4.025,P=0.031)、绝经状态(RR=1.895,95%CI:1.124~4.452,χ^2=5.725,P=0.048)、KPS评分(RR=4.553,95%CI:1.131~7.703,χ^2=11.205,P=0.005)、肿瘤转移数目(RR=5.781,95%CI:2.321~11.243,χ^2=3.925,P=0.011)是患者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手足综合征,1例重度手足综合征患者2周期后停止卡培他滨的治疗。结论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联合化疗达到缓解或稳定后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PFS,且耐受性良好,患者年龄、绝经状态、KPS评分、肿瘤转移数目可作为该联合方案后维持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 令晓玲杨景茹陈蕊袁芳芸李春梅赵达
- 关键词:乳腺肿瘤药物疗法预后卡培他滨
- c-myc与c-myb基因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引言c-myc与c-myb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的两个癌基因,他们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相关,特别是在白血病中发现c-myc和c-myb均有高表达并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1 c-myc和c-myb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人类c-myc原癌基因定位于8q24区。
- 陈蕊张莹赵丽
- 关键词:原癌基因C-MYCC-MYB白血病
-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被引量:22
- 2017年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而NSCLC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但化疗药物对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作用十分有限。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独领风骚。其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EGFR-TKI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尤其是对于EGFR敏感突变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中位时间为6~12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SCLC耐药机制的新进展及耐药后治疗的新策略。
- 陈蕊赵达王丽娜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
- c-myc、c-myb基因在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检测分析c-myc、c-myb原癌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分析原癌基因c-myc、c-myb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血病细胞和BMSC的膜表面抗原,同时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细胞核型。结果表明:①c-myc、c-myb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其BMSC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尤其是在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其均值分别为1.15±0.38和1.03±0.48,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染色体异常的BMSC中其均值分别为2.08±0.82(P<0.05)和1.46±0.29(P<0.05);②在白血病细胞和BMSC中,c-myc mRNA、c-my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血小板计数具有相关性;③在不同预后组中,c-myc mRNA、c-myb mRNA表达呈线性相关;④在白血病细胞及急性组BMSC中原癌基因c-myc、c-myb的表达存在正相关;⑤白血病细胞中c-myc的表达量分别与BMSC中c-myc、c-myb的表达量有相关性。结论:在白血病中降低c-myc或c-myb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治疗方案。
- 张莹陈蕊张炜李娟陈轩赵丽
- 关键词:C-MYCC-MYB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
- c-myb与c-myc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c-myb和c-myc基因在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myb和c-myc mRNA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它们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并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研究两者对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陈蕊
- 关键词:白血病C-MYBC-MYCRT-PCR
- 文献传递
- 兰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兰州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及经年龄频数匹配(±3.5岁)的100例患者对照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月经周期不规则(OR=12.942,95%CI:1.645~101.034)、流产史(OR=2.769,95%CI:0.267~0.930)、长期被动吸烟(OR=2.321,95%CI:1.438~9.214)、口服避孕药服用史(OR=4.589,95%CI:1.199~17.496)、良性乳腺疾病史(OR=1.656,95%CI:0.458~5.715)、腌制类食品年摄入量高(OR=3.218,95%CI:1.681~5.319)及生活负性事件(OR=2.650,95%CI:1.562~4.424)可能是兰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312,95%CI:0.031~0.813)、月经初潮年龄晚(OR=0.521,95%CI:0.267~0.930)、新鲜豆类(OR=0.587,95%CI:0.466~0.712)和新鲜蔬菜水果(OR=0.832,95%CI:0.412~0.631)摄入量高则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结论减少口服避孕药及腌制类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新鲜豆类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病;对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妇女加强体检,加大乳腺癌预防及健康宣传工作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 令晓玲张成刚侯小明杨景茹马守成陈蕊赵达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对照
- 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防渗透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防渗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压力调节器和气压表,所述引流管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引流管插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与所述连接管插接,所述压力调...
- 乔慧侯小明陈蕊赵成鹏袁芳芸
- 文献传递
- 血小板疾病中原癌基因c-myc、c-myb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原癌基因c-myc和c-myb对造血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增殖、分化状态有关,其表达产物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或恶性转化中发挥作用。c-myb参与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原癌基因c-myc、c-myb在造血调控中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巨核-红系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及血小板的异常与其表达水平有关。常见的血小板疾病见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此类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本文就c-myc和c-myb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血小板疾病中的表达水平与意义作一综述。
- 张莹陈蕊赵丽
- 关键词:原癌基因C-MYBC-MYC血小板疾病
- 恩度联合改良FOLFOX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改良FOLFOX(mFOLFOX)方案在晚期胃癌和晚期胃食管交界部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与治疗效果相关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或晚期胃食管交界部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接受恩度联合改良FOLFOX方案,每3周化疗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发生。分析恩度联合改良FOLFOX方案的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周期的恩度联合改良FOLFOX方案,2周期后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为2例(3.85%),部分缓解为19例(36.5%),疾病稳定为14例(26.9%),疾病进展为17例(32.7%);DCR=67.3%(35/52),ORR=40.4%(21/52)。远期疗效评价,52例患者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5.183,6.817]),中位OS为10.9个月(95%CI:[9.435,12.365])。亚组分析显示晚期胃食管交界部癌的疗效略低于晚期胃癌。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3、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周围神经病变15.4%(8/52)、中性粒细胞减少23.1%(12/52)、血小板减少9.6%(5/52)、腹泻5.8%(3/52)、恶心5.8%(3/52)和呕吐3.84%(2/52)。结论恩度联合改良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和晚期胃食管交界部癌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尚可耐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黄世芬杨景茹燕冰雪赵成鹏陈蕊张涛汪泳赵达令晓玲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改良FOLFOX方案晚期胃癌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