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芳

作品数:42 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7篇纤维化
  • 6篇肝纤维化
  • 5篇乙肝
  • 5篇病毒
  • 4篇星状细胞
  • 4篇血清
  • 4篇脑电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经颅磁刺激
  • 4篇梗死
  • 4篇肝病
  • 4篇肝星状细胞
  • 4篇磁刺激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循环血
  • 3篇亚群
  • 3篇一氧化碳

机构

  • 35篇川北医学院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川北医学院
  • 5篇攀枝花市中心...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岳池县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42篇陈芳
  • 18篇陈星
  • 15篇梅小平
  • 11篇王晓明
  • 6篇敬雪明
  • 5篇王寅旭
  • 4篇柯莎
  • 4篇朱其荣
  • 3篇杨玲
  • 3篇杨旺春
  • 2篇任亮
  • 2篇任蓉
  • 2篇赵晓琼
  • 2篇孙祥荣
  • 2篇詹成
  • 1篇王相明
  • 1篇刘辉
  • 1篇敬剑英
  • 1篇林帅
  • 1篇赵川

传媒

  • 11篇山东医药
  • 7篇川北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0篇2020
  • 1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浊解毒通络法对血管性痴呆脑血管功能、Livin、TGF-β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化浊解毒通络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管功能、抗凋亡因子(Livi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化浊解毒通络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Livin、TGF-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Livin、TGF-β、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颅内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20.10±3.65)分、ADL评分(68.52±6.1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51%)与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法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Livin、TGF-β、BDNF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陈芳杜蓉杨玲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血管功能抗凋亡因子
HBsAg致敏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致敏自体树突状细胞(抗HBV-DCs)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临床效应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64例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者为联合治疗组,ETV单独治疗者为单独治疗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在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数量、频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TNF-α、IFN-γ、IL-4水平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树突状细胞数量及频率较对照组水平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树突状细胞数量及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上调明显(P<0.05);两治疗组在治疗前TNF-α、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IL-4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在治疗前TNF-α、IFN-γ、IL-4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TNF-α、IFN-γ水平下调较单独治疗组明显,联合治疗组IL-4水平上调水平较单独治疗组显著(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下降明显,IL-4水平逐渐升高,治疗24周后复常,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治疗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间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单独治疗组上调明显(P<0.05)。ACLF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数量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HBV-DCs对调节树突状细胞数量及�
朱其荣喻雪琴陈芳戢敏陈星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树突状细胞IFN-ΓIL-4
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左半球)Broca’s失语患者(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右利手),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n=7)予常规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n...
陈芳王晓明柯莎
文献传递
影响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预后的因素被引量:61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DEACM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无效组(n=28)和好转组(n=2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在急性期接受高压氧(HBO)治疗、中毒时间、意识丧失时间、假愈期、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发症、是否使用神经节苷脂(GMl)、依达拉奉以及多奈哌齐等可能影响DEACMP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假愈期、入院时ADL评分以及并发症与DEACMP患者预后相关(P〈0.05),其中年龄和最低ADL评分更具意义(P〈0.01),而其余因素对DEACMP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较大、假愈期较短、入院时ADL评分低以及出现并发症均提示DEACMP患者预后不良,应高度警惕。
王寅旭王晓明陈芳任蓉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预后迟发性脑病
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HFMD患儿,分析其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68例HFMD患儿作为观察组,该院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单一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EV-71)构成比最高(47.06%),其次为EV-71+CA16的(14.71%)。观察组治疗前CD4+T、CD8+T、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HFMD组治疗前CD4+T、CD8+T水平低于普通型HFMD组(P<0.05),而NK细胞水平高于普通型HFMD组(P<0.05);重型HFMD组IL-10、IL-17及TNF-α高于普通型HFMD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 d后CD4+T、CD8+T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而治疗后IL-10、IL-17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HFMD发生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相关,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评估及转归有重要指导作用。
陈星戢敏喻雪琴陈芳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Epstein-Barr病毒感染相关性肝损伤对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性肝损伤对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EBV感染致相关性肝损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EBV病毒感染者中,单纯EBV病毒感染者36例(64.29%),EBV合并感染者20例(35.71%),其中合并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2例(3.57%),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8例(14.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例(1.79%),合并科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2例(3.57%),合并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3例(5.36%),合并HBV、VZV 4例(7.14%);单纯EBV病毒感染与EBV病毒合并感染组的肝损伤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EBV合并感染组肝损伤程度较EBV单纯感染组重,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单纯EBV感染组,EBV合并感染组的CD3+T、CD8+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D4+T、CD4+/CD8+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EBV合并感染组CD3+T、CD8+T高于EBV单纯感染组,CD3+T、CD4+/CD8+T水平低于EBV单纯感染组(P<0.05);治疗后CD3+T、CD8+T较治疗前下调,CD4+T、EB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T上调(P<0.05),CD3+T、CD4+T、CD8+T水平高于EBV单纯感染组(P<0.05);单纯EBV感染与EBV合并感染组治疗前后CD3+T、CD4+T、CD8+T、CD4+/CD8+T水平与EBV-DNA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EBV感染不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也会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重视EBV病毒筛查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
戢敏陈星喻雪琴陈芳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EB病毒T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HBV pgRNA与HBV 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仅存在于肝细胞内,是反映HBV存在的最直接指标,也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复发的根源。HBV 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且HBV 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因此HBV 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HBV DNA是目前HBV相关性肝病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测指标,但对反映抗HBV治疗效果、选择停药时机、预测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准确性均存在一定缺陷。HBV前基因组(pgRNA)是HBV 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的转录产物,可反映肝细胞HBV 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且血清HBV pgRNA水平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患者易接受,是反映HBV cccDNA水平较为可靠指标。HBV pgRNA不仅可以反映HBV cccDNA的存在状态,还可以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表达水平、反映HBV DNA及HBsAg水平变化、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在反映CHB患者病情、评估疗效、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诗琬喻雪琴陈芳陈星戢敏梅小平
关键词: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外泌体源性miRNAs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外泌体可由B淋巴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内容物中含有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脂类、DNA、mRNA和miRNAs等。外泌体中的miRNAs可在血液中稳定存在与表达,当肝脏发生多种疾病时可出现异常表达,进而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戢敏陈星喻雪琴陈芳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外泌体微小RNA肝脏疾病
脑电非线性分析在意识障碍程度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非线性方法分析意识障碍患者脑电特征,以期为意识障碍的评判及预后估计提供电生理方面的客观依据,同时与脑电线性分析和临床评分结果比较,确定脑电非线性分析法的优势,并寻找特异性非线性参数。
王晓明柯莎张丽兰陈芳李峥
文献传递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V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20例,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研究对象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结果 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最低,与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重型乙型肝炎组、肝细胞癌组最高,各组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431和-0.422,均P<0.05),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214、0.325、0.234和0.354,均P <0.05);HBV感染患者总体PBMCs表面Tim-3的表达水平与PD-1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7,P <0.05)。结论免疫负性调节因子Tim-3、PD-1与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发生相关,对Tim-3、PD-1水平调节可能为其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喻雪琴张诗琬陈芳陈星戢敏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肝疾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