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1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陆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对当地生态系统植被长势的长期影响。[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定量识别植被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中国气候变化区划,完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陆地植被覆盖度预测。[结果]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云贵高原等地区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西北地区大部、东南地区(长江下游除外)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湿化趋势,为气候变化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内蒙古东部及北部沙漠化严重地区植被不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为气候变化不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其他大部分区域植被长势与气候变化无显著响应关系。[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
- 陈福军张玉翠李倩
- 关键词:气候变化陆地植被NDVI覆盖度适应性
- 近3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 陆地生态系统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它的管理对于削减大气中CO2浓度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十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和大量化石燃料的利用等,中国CO2排放量已从198...
- 陈福军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固碳潜力
- 文献传递
-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使我国生态系统尽可能地适应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方法]对陆地植被固碳增汇的区域差异管理进行分区,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进行研究。[结果]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固碳增汇区域。Ⅰ气候暖湿化驱动型区,包括华北、华南及西北等大部分区域;Ⅱ气候暖干化驱动型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亚寒带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大部、天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等高海拔地区;Ⅲ气候冷湿化驱动型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及北部沙漠化严重地区、长江流域下游水稻主产区及西藏林芝热带半湿润地区。[结论]以县级行政界线为基本划分单元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分区,可为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管理提供参考。
- 陈福军郭英李倩
- 关键词:气候变化NDVI气候因子
- 海河流域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8km分辨率AVHRR/NDVI数据和气象资料,逐像元对1981—2000年时段的流域NDVI值、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变化率进行分析,计算了NDVI和年降水量、年均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0年时段内,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总体呈现北部和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趋势,其变化范围在-80mm/10a—80mm/10a之间。全流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五台山地区上升最显著,达2℃/10a左右。NDVI在京、津等大城市周围显著减小,变化率达-0.8/10a,在流域东南部平原及燕山部分山区增加趋势明显,达到0.8/10a左右。NDVI与降水、气温的相关关系空间差异明显。在海河流域冷湿区,如滦河上游草原区和五台山地区,植被指数对降水变化不敏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太行山南端暖湿气候环境中,降水增多影响植被生长。海河流域东部沿海平原及燕山北部等干燥环境下,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性,而在山前平原农灌区,作物对气候因子变化响应不敏感。
- 陈福军沈彦俊胡乔利齐永青张玉翠
- 关键词:NDVI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海河流域
- 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 2011年
- 1908年的寒冬,英国的几位探险家踏上了南极大陆,他们在寒风中前进,克服了雪盲症、痢疾甚至坏血病的威胁,在南极深处,他们有了出乎意料的惊喜,在冰雪夹层中竟然发现了煤!他们还发现不远处的砂岩巨石中有树叶的印记,甚至松树的化石。
- 陈福军
- 关键词:气候变化南极大陆探险家冰雪砂岩
- 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生产力与碳截获能力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以6期(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1984~2008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基础,对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生产力和碳截获能力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以来,冀中南地区农田中生物生产力和碳截获能力表现为增强趋势,总生物量和碳截获总量分别达到0.065 Pg和0.025 Pg。农田的碳截获能力具有空间差异性。山前平原地区农田的生物生产力和碳截获能力均比较大,而在西部山区和东部低平原区表现较低。随着农田生物生产力和碳截获能力的增强,加速了碳循环和碳汇的过程。虽然农田碳截获总量很大,而且只是动态的碳库,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必将增加农田的实际固碳能力。
- 胡乔利沈彦俊陈福军齐永青张玉翠
- 关键词:固碳生物量
- 1957年至2008年海河流域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被引量:24
- 2011年
- 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河流域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其气温的变化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成熟的Mann_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海河流域1957年-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采用滑动t-检验法对气温的突变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全部呈上升趋势,并且全区平均气温上升显著,东北部地区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也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各月平均气温中,1月、2月、3月、4月、9月气温上升显著。最低气温增温显著,邢台、蔚县和霸州等形成多个骤升中心,其中邢台最低气温最大变幅达0.78℃/10a;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温发生突变的年限多在1971年-1974年,1986年-1988年,1993年-1994年和1996年-1999年。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并且2月、3月份发生突变的范围最广。
- 徐丽梅郭英刘敏刘敏胡乔利陈福军杨树聪
- 关键词:气温变化趋势海河流域突变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95
- 2011年
- 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CASA模型),利用AVHRR的NDVI长期监测数据,逐像元模拟1981~200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变化,分析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总量在3.38~4.35 Pg C/a之间变化,平均约为3.8 Pg C/a,且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地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冷湿区,NPP年总累积量和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和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地处华北的太行山、燕山等山区和内蒙古中部草原区等干燥环境区,NPP与年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及新疆地区和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农业区,NPP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
- 陈福军沈彦俊李倩郭英徐丽梅
- 关键词:NPPCASA模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