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淼

作品数:133 被引量:7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主题

  • 58篇老年
  • 35篇老年人
  • 17篇患病
  • 16篇老年人群
  • 15篇患病率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2篇影响因素
  • 12篇疾病
  • 11篇队列研究
  • 11篇肥胖
  • 10篇血脂
  • 9篇代谢
  • 9篇血压
  • 9篇血脂异常
  • 8篇全因死亡
  • 8篇综合征
  • 8篇高血压
  • 7篇心血管
  • 7篇血管

机构

  • 1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0篇济南军区联勤...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北京大学
  • 8篇武警新疆总队
  • 6篇解放军医学院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杭州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创伤烧伤与复...
  • 2篇北京老年医院
  • 2篇北京市密云县...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2篇刘淼
  • 97篇何耀
  • 57篇杨姗姗
  • 56篇王建华
  • 39篇吴蕾
  • 30篇曾静
  • 18篇张迪
  • 18篇赵亚力
  • 18篇姚尧
  • 16篇朱乔
  • 15篇宋扬
  • 11篇姜斌
  • 10篇贾王平
  • 9篇李蓉蓉
  • 9篇曹文哲
  • 8篇汤如
  • 6篇李立明
  • 6篇曹丰
  • 6篇杨雪
  • 6篇吕筠

传媒

  • 38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解放军医学院...
  • 8篇中华老年多器...
  • 8篇中华保健医学...
  • 7篇中国慢性病预...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中国老年健康...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转化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5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9篇2017
  • 16篇2016
  • 14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心理干预与心理加电话干预对男性吸烟者的戒烟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单纯心理干预与心理加电话干预两种戒烟干预方法,在自愿戒烟的男性吸烟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来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自愿戒烟,资料完整的504例男性,分为心理干预和心理加电话干预两组。单纯心理干预组在初次诊疗时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干预,只安排1个月、3个月和6个月3次简单电话随访,每次5 min不进行干预。心理加电话干预组初次诊疗与单纯心理干预组相同,安排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4次每次持续20 min的电话随访,继续强化戒烟干预。主要评价指标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7 d时点戒烟率,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1个月持续戒烟率。结果 383例男性吸烟者完成6个月随访,心理加电话干预组和单纯心理干预组的1个月持续戒烟率分别为32.2%和18.0%。结论心理加电话干预戒烟比单纯心理干预戒烟更为有效。
吴蕾何耀姜斌左芳刘庆辉张丽周长喜刘淼王建华耿淼陈红艳杨姗姗王义艳
关键词:戒烟戒烟率
戒烟门诊男性求助者短期烟量减少对长期戒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戒烟初期吸烟量减少对吸烟者的长期戒烟率的影响,为戒烟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自愿到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398例男性吸烟者为调查对象,并愿意接受随访,且整个戒烟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戒烟药物。主要评价指标为6个月随访未戒烟者的成功减量率和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线时共398例男性吸烟者符合纳入标准,6个月随访时191例仍在吸烟,其中87例成功减量(成功减量率为45.5%)。6个月随访成功减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尼古丁依赖程度低和家里有其他吸烟者[分别为OR=2.34(95%CI:1.07~5.10),OR=2.85(95%CI:1.16~7.00)]。6个月随访时未成功减量的吸烟者,1年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7.7%;6个月随访时成功减量的吸烟者,1年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17.2%,其调整后OR=2.56(95%CI:1.01~6.46)。结论戒烟门诊男性吸烟者短期成功减量可以促进长期戒烟。
张丽吴蕾何耀姜斌左芳刘庆辉周长喜刘淼陈红艳
关键词:吸烟戒烟门诊
发病风险模型的发展及其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构建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具有某类特征的个体疾病的发病概率,
刘淼何耀吴蕾王建华王义艳曾静姚尧
关键词:发病风险糖尿病生活质量
海南百岁老人抑郁症状对死亡与寿命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海南百岁老人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对纳入基线且资料完整的1002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抑郁症状根据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调查获得评分,并划分成正常(≤5分)、轻度抑郁(6~9分)和重度抑郁(≥10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4.16(1.31,5.04)年,死亡人数为522人,死亡密度为152.39/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协变量后,GDS-15评分每增加1分,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1%(HR=1.031,95%CI:1.002~1.061);与正常百岁老人相比,重度抑郁者死亡风险增高35.9%(HR=1.359,95%CI:1.023~1.806),重度抑郁者平均减寿1.94年。在女性百岁老人中,相比于正常组,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9.3%(HR=1.293,95%CI:1.053~1.590)和42.3%(HR=1.423,95%CI:1.047~1.935),重度抑郁者平均减寿1.71年。结论海南百岁老人中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高及减寿相关。
陈仕敏王盛书宋扬刘少华李雪航李志强李志强李蓉蓉李蓉蓉杨姗姗王建华杨姗姗赵亚力甯超学朱乔何耀
关键词:抑郁全因死亡队列研究
海南高龄及百岁老人贫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我国海南高龄及百岁老人贫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南高龄及百岁老人队列研究数据库。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分析。对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位数法统计双侧95%界限,建立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共纳入767名高龄老人(男性312名,占40.7%)与715名百岁老人(男性137名,占19.2%)。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在高龄老人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89.1~173.5 g/L与94.4~146.0 g/L;在百岁老人男性与女性中分别为68.4~145.6 g/L与81.0~140.0 g/L。结论本研究首次提供了海南高龄及百岁老人贫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且低于目前成年人的参考标准值范围。
贾王平杨姗姗王盛书曹文哲韩珂刘淼赵亚力赵亚力朱乔何耀
关键词:贫血高龄老人参考值范围
海南百岁老人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002人。随访时间的M(Q_(1),Q_(3))为4.16(1.31,5.04)年,结局为全因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AUC为0.61(95%CI:0.57~0.64),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再次是BMI、LAP和腰围,AUC分别为0.55、0.55和0.54,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杨姗姗王盛书李蓉蓉陈仕敏李皓炜李雪航宋扬宋扬赵亚力王建华赵亚力甯超学朱乔刘广东刘淼刘广东
关键词:全因死亡队列研究
海南百岁老人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与全因死亡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我国海南百岁老人SBP及DBP水平及相关因素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002名百岁老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BP和DB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4.16年,死亡密度为15.24/100人年。人群按照SBP、DBP四等分后,SBP的Q_(1)组和DBP的Q_(2)组死亡密度最低(分别为12.73/100人年和14.10/100人年)。在总人群中,SBP水平与Q_(1)组相比,Q_(2)、Q_(3)、Q_(4)组与全因死亡均呈正相关。在女性中,SBP以Q_(1)组为参考值,Q_(2)、Q_(3)和Q_(4)组与死亡关联的HR值分别为1.343、1.355和1.420;DBP以Q_(2)组作为参考值,Q_(1)、Q_(3)、Q_(4)组与死亡关联的HR值分别为1.468、1.800和1.504,大致呈“U”形相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SBP与BMI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海南百岁老人的SBP和DBP水平与全因死亡存在关联;百岁老人的DBP可能存在死亡风险较低的适宜水平及范围;不同BMI状态可能影响血压水平与死亡结局的关联。
李雪航李靖王盛书宋扬刘少华陈仕敏李志强李志强李蓉蓉杨姗姗王建华杨姗姗王建华赵亚力朱乔何耀
关键词:血压全因死亡体质指数
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BMI水平社区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分析样本人群2 035人(男性828人,女性1 207人).腰围增加可提高体重正常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且高血压控制率下降,调整OR(aOR)值(95%CI)分别为1.04(1.01~ 1.08)和0.96(0.92 ~ 1.00).单纯中心性肥胖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64.7%)显著高于腰围、体重均正常女性(52.2%),aOR=1.58(95%CI:1.07~2.32);而高血压控制率(32.9%)低于腰围正常者(43.5%),aOR=0.62(95%CI:0.37~1.04),P=0.071.结论 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可提高单纯肥胖和体重正常的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应关注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和血压控制情况.
吴蕾何耀姜斌刘淼杨姗姗曾静王义艳王建华张迪
关键词:高血压体重指数腰围中心性肥胖老年人群
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对全因死亡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本研究共纳入1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χ^(2)=16.45,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1.65,95%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寿及死亡的影响。
宋扬王盛书王建伟刘少华陈仕敏李雪航赵亚力赵亚力朱乔朱乔王建华王建华刘淼
关键词:营养状况全因死亡死亡率
海南百岁老人中肥胖相关指标与抑郁症状风险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百岁老人中腰围、BMI、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腰围小腿围比值(WCR)与其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全样本调查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002人。使用GDS-15进行抑郁症状相关风险的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人体测量指标与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校正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类型)以及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相关变量后,总人群中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WCR与GDS-15关联的标准β值分别为-0.069、-0.032、0.009、-0.009、-0.099和0.060,其中关于上述β值的检验P值中BMI和小腿围<0.05。随小腿围增加,百岁老人的抑郁症状风险随之降低,OR=0.94(95%CI:0.90~0.98)。而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随着小腿围的减少和WCR的增加,抑郁症状的风险逐步增加,趋势P值分别为0.038和0.042。结论百岁老人中,中心肥胖(腰围、WCR)与外周肥胖(小腿围)对于抑郁症状具有不同关联,百岁女性中小腿围增加是其抑郁症状风险的保护因素,应关注小腿围较低的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杨姗姗王盛书贾王平贾王平台朋岗寇福银李靖李靖赵亚力曹文哲赵亚力朱乔何耀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