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杨 作品数:36 被引量:89 H指数:6 供职机构: 牡丹江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18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观察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21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心功能程度NYHA分级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SDNN、SDANN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1)CHD患者HRV降低,(2)C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武杨 武庚关键词:冠心病 心率变异 心电诊断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被引量:2 2012年 心电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先进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心电诊断学已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具有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如何提高心电诊断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使心电诊断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心电诊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心电诊断学教学必须改革。 刘玺芳 王静 武杨 邵君 郝崴 隋鑫 王烨关键词:诊断学教学 教学现状 临床诊疗 专业基础课 1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和160例正常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HRT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完全型SMI、心肌梗死后SMI型和心绞痛病人伴发的SMI型HRT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SMI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HRT明显异常(P<0.05)。结论:SMI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其中心肌梗死后SMI型最严重。 武杨 武庚 陈红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率震荡 7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心率变异性系指在窦性心律的一定时间内,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是分析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时间变化以及规律,用以观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一种无创性和敏感的检测指标。目前,有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尤其是短程频域分析的大样本报道。本文报道79例甲亢患者的短程频域分析,旨在加强对甲亢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认识,以及为进一步研究甲亢的诊断、治疗提供一项可靠的依据。 刘玺芳 王静 李芳巍 武杨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心率变异性 甲亢患者 自主神经功能 心动周期 窦性心律 大鼠脊髓楔型半切空洞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为临床脊髓空洞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A组,n=10)、假手术组(B组,n=10)和正常对照组(C组,n=5)。术后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HE染色和核磁共振(MRI)检测综合评价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术后A组大鼠伤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而这些指标在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28 d HE和MRI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区(A组)灰质和白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脊髓半切模型稳定、可靠,适于脊髓空洞性损伤的研究。 赵富生 武庚 武杨 魏淑芳 郝鑫 李月珍 张际绯关键词:动物模型 瓦勒变性坐骨神经段对大鼠BMSCs向SCs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瓦勒变性坐骨神经段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泌功能以及向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在BMSCs向SCs分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并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应用Transwell建立坐骨神经段与BMSCs双层培养体系,将实验分为瓦勒变性坐骨神经段与BMSCs联合培养组(A组)、正常坐骨神经段与BMSCs联合培养组(B组)和BMSCs单独培养组(C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联合培养过程中BMSCs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联合培养第7天各组BMSCs表达S-100情况;联合培养第0、1、4、7、11、14天,利用细胞计数法绘制各组BMSCs生长曲线,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BMSCs中S-100 mRNA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鉴定BMSCs呈CD29、CD44和CD90表达阳性。联合培养第7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A组BMSCs胞体回缩,呈梭形,并带有突起,形态类似SCs;B、C组大部分BMSCs形态无明显变化。联合培养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示,A、B、C组BMSCs 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2.9%、16.2%±1.7%和0.42%±0.07%,A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各组BMSCs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从第4天开始,A组BMSCs增殖速度明显快于B、C组(P<0.05);ELISA法检测示,A组NGF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于联合培养第7天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B、C组NGF含量随共培养时间延长有所增加,但显著低于A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联合培养第4、7、11、14天,A组S-100 mRNA表达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瓦勒变性坐骨神经段能有效促进大鼠BMSCs增殖并诱导BMSCs向SCs样细胞分化,联合培养过程中NGF可能参与BMSCs向SCs分化的调控。 赵富生 武庚 武杨 金秀东 张际绯 李月珍关键词:坐骨神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施万细胞 分化 258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对258例伴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和18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进行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分析比较,并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之间的相关性;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组与非心肌梗塞组、心肌梗塞组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比较,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心病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TS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故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判断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 武杨 武庚关键词: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心肌梗塞 坐骨神经瓦勒变性大鼠许旺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泌功能变化 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在基底膜管内形成Bunger带,引导再生轴突延伸,但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横切模型,分为坐骨神经瓦勒变性组(坐骨神经横断组)和手术对照组。采用神经段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许旺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S-100免疫荧光鉴定。取第1代许旺细胞,利用计数法绘制14 d内许旺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14 d内许旺细胞增殖活性,酸性磷酸酶法检测许旺细胞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段培养第14天,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段边缘可见大量许旺细胞,呈线形排列;手术对照组许旺细胞数量少,呈散在分布,两组许旺细胞S-100均呈阳性表达。许旺细胞传代培养第3天,两组许旺细胞均进入对数增长期,随时间延长,细胞数及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坐骨神经横断组细胞数及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横断组许旺细胞黏附能力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ELISA法检测示,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在培养第4,6,8,10,12,14天时均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两三周,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可诱导许旺细胞幼稚化,促使许旺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分裂增殖,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黏附成分,为再生轴突的延伸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并增加细胞黏附能力,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 李月珍 武庚 武杨 金秀东 张际绯 赵富生关键词:坐骨神经 许旺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学特性 酸性磷酸酶 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心电图观察 2005年 刘玺芳 武杨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心电图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脑电图诊断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58例首次描记EEG。结果:轻度异常120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7例,阳性率在91.1%,其阳性结果与发病时间有关,在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在病脑的急性期EEG活动往往慢波化,EEG主要表现为δ波、θ波增多,可为弥漫性或在弥漫性基础上局灶性慢波化改变。结论:EEG诊断小儿病脑阳性率为91.1%,临床上可做为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王静 武杨 邵君 郝崴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