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地膜穴播条件下冬小麦品种的南种北用试验
- 1999年
- 1997~1998年,采用地膜穴播技术,对山西省南部麦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在晋中地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南种北用,植株高度普遍降低25cm以上,大多数供试品种穗粒数、千粒重都高于对照。并且初步筛选出了南部优良品种晋麦47号,比对照晋麦51号、晋麦43号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222%~340%。
- 黄明镜张彦芹赵荣华孙善澄
- 关键词:冬小麦地膜覆盖地膜穴播小麦
- 晋谷35号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晋谷 35号是以主茎成穗为主的优质高产多抗中晚熟品种 ,具有单株生产潜力大的优势。通过对不同播期、密度条件下晋谷 35号生育特性的观测、分析 ,提出增产应以稳定株数和千粒重 ,提高粒数为中心内容 。
- 李萍郭二虎赵荣华王玉文郭义堂王高鸿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谷子
- 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
- 1988年
- 为了经济有效地施用肥料,作者于1984年进行了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50公斤谷子需吸收氮素1.33公斤、磷素(P_2O_5)0.49公斤,其中谷子抽穗后仍需从土壤和根系中分别吸取36.5%的氮素和约60%的磷素,揭示了谷子根系活熟到老的重要生理意义.并就旱地高产条件下谷子的干物质、氮素、磷素的积累、分配和运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合理施肥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喜文宋殿珍姚克明赵荣华
- 关键词:旱地需肥特性
-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苹果园山楂红蜘蛛药效试验被引量:3
- 2011年
- 用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苹果园山楂红蜘蛛,在1000~3000倍液的用药量情况下,药后1d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5%以上,药后3~10d防效均在97%以上。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苹果园山楂红蜘蛛,在发生始盛期用药,可有效控制虫害,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
- 韩鹏杰赵荣华封云涛范仁俊
- 关键词:丁醚脲悬浮剂山楂红蜘蛛
- 旱地谷子休闲期地膜覆盖垄作效应研究被引量:19
- 1998年
-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休闲期地膜覆盖可使春雨秋用,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谷子出苗率,促进谷子生理代谢,增产28.2%以上。并讨论了谷子生理变化,为改进旱地谷子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赵荣华黄明镜李萍
- 关键词:谷子旱地地膜覆盖生理特性
- 鲜果的节能保温运输
- 1994年
- 鲜果的节能保温运输石俊新,冯津,刘联生,赵荣华(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太原·030031)果品栽培的区域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优质果品的南北双相流通。据统计,每年我国南果北运和北果南运的果品数量,已经占到各自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 石俊新冯津刘联生赵荣华
- 关键词:水果鲜果保鲜
- 我国谷子主产区粟叶甲为害现状与防治被引量:8
- 2013年
- 针对我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粟叶甲近年来发生为害及造成的损失和日趋渐重的现状,在发生、为害、药剂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虫的适时防治和谷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近10 a来,粟叶甲在我国北方谷子作物上普遍偏重发生,产量损失可达10%~15%,已上升为谷子的主要害虫之一。旱作秸秆覆盖起到了积极的稳产作用,但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繁衍温床,加重了粟叶甲为害的发生几率。现有谷子栽培品种间粟叶甲有虫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应重视这些品种的利用和改良,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谷子抗虫育种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抗粟叶甲危害的捷径和方向。
- 赵荣华樊修武
- 关键词:谷子粟叶甲生活习性
- 4种药剂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甲维盐、高效氟氯氰菊酯、虫酰肼和高氯·甲维盐,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对4种药剂的实验室自制剂型2%甲维盐微乳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LC50值为0.46 mg/L,其次为高氯·甲维盐,LC50值为0.74 mg/L。在田间使用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 g/667m2时,药后3 d和12 d的防虫效果均可达93%以上。
- 陆俊姣董晋明赵荣华任美凤
- 关键词:小地老虎田间防效
- 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为了解山西运城地下害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危害并有效控制,调查了2011年山西南部运城市小麦和玉米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同时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及常用的化学制剂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被害株率、防虫效果以及保苗效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拌种后幼苗的株高、根长及相关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3种,害虫种类及为害程度因地块变化较为明显;苦参碱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相对低于吡虫啉和氟虫腈;幼苗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相对提高,抗性增强,且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 赵荣华史高川董晋明温银元陆俊姣刘俊莲
- 关键词:小麦玉米地下害虫防控技术
- 芹菜主要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生产中因化学防治极易造成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现状,经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基本掌握了山西省芹菜发生危害的主要病虫种类和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替代药剂筛选等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芹菜主要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以尽快控制山西省芹菜农药残留超标高发的态势,使芹菜生产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 赵荣华董晋明陆俊姣刘俊莲
- 关键词:芹菜农药残留无公害病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