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丹丹

作品数:40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6篇麻醉
  • 6篇芬太尼
  • 4篇术后
  • 4篇核苷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靶控
  • 4篇病毒
  • 3篇代谢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稀释

机构

  • 36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郑州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作者

  • 40篇田丹丹
  • 12篇艾艳秋
  • 8篇何龙
  • 6篇张卫
  • 5篇任燕伶
  • 4篇付琦
  • 3篇孙振涛
  • 3篇刘洋
  • 3篇张迪
  • 3篇韩雪萍
  • 3篇马盼盼
  • 2篇常琰子
  • 2篇郜娜
  • 2篇徐广
  • 2篇孙瑞广
  • 2篇张莉蓉
  • 2篇王勇
  • 2篇丁娟
  • 2篇年春苗
  • 1篇郭海明

传媒

  • 8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新知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6月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年龄18~65岁,其中采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40例(OF组),阿片类药物麻醉42例(C组)。OF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和艾司氯胺酮0.25 mg/(kg·h)维持麻醉;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25~50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复合吸入七氟醚0.8~1.5个肺泡最小有效浓度,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2~4 mg维持适宜肌松。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状态。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2、6、12、24 h的数字化疼痛量表(NRS)评分和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口腔分泌物增多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F组术后1 d QoR-15评分下降幅度更小,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延长,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和其他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能够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刘梦菲何龙田丹丹张迪许颖秦菲菲艾艳秋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腹股沟斜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不同时点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2时点两组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T1时点(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3及T4时点两组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低于T2时点(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 h、12 h、24 h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研究组CD4+CD25+、CD4+、CD4+/CD8+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患儿应激反应程度及术后疼痛,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朱允涛田丹丹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应激反应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及脑代谢的影响
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危害一直鼓励人们不断地开展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目前临床常用的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包括:术前自体血收集、术中及术后失血回输、术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
田丹丹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动力学脑代谢
文献传递
叶酸治疗HHcy的效果及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其影响的分析
目前,我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患病率高,且其与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等疾病密切相关,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叶酸是目前认为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可将其水平降低约...
田丹丹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单核苷酸多态性叶酸治疗等位基因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对胃肠外科手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胃肠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盐酸阿扎司琼10 mg,术后行PCIA。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研究,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2组,每组30例,2组PCIA配方:D组:地佐辛35 m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S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均为2 mL.h-1恒速输注,单次追加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疼痛(VAS)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地佐辛组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胃肠外科手术后镇痛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地佐辛不良反应更小。
孙振涛李阿丽韩雪萍田丹丹
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地佐辛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I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399C〉T(UGT1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2例,年龄20—50岁,体重50—70kg,ASA分级I级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lA9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C/C)组、突变杂合子(C/T)组和突变纯合子(T/T)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靶控输注异丙酚,cp3,ug/ml,输注60min时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记录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24例,突变杂合组96例和突变纯合组32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3%,c为47%。三组患者血浆异丙酚浓度、OAAS评分降至4分时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时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l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田丹丹任燕伶张莉蓉郜娜常琰子张卫
关键词:二异丙酚清醒镇静多态性单核苷酸
盐酸甲氧明和多巴胺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泵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甲氧明组(n=20),麻醉诱导前微量持续泵注盐酸甲氧明4μg/(kg·min);多巴胺组(n=20),麻醉诱导前微量持续泵注多巴胺4μg/(kg·min);对照组(n=20),微量持续泵注生理盐水4μg/(kg·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基础值,T0)、诱导后2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及插管后5 min(T4)、插管后10 min(T5)、插管后15 min(T6)、插管后20 min(T7)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心率收缩压的乘积(RPP)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心脏彩超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检测心肌酶学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T1、T2、T3、T4、T6、T7),较之于对照组,甲氧明组与多巴胺组患者HR、SBP、DBP、RPP、EF%、FS、DT均显著增高(P<0.05),插管后20 min,甲氧明组CKMB明显低于多巴胺组(P<0.05)。BNP、CTn I、Myo在麻醉诱导前后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甲氧明和多巴胺均能安全使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两种药物均能维持此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并且对老年患者BNP并无影响。与多巴胺相比,盐酸甲氧明能够减少心肌耗氧量及降低心肌损伤概率。
赵艳丽田丹丹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心脏泵功能
强化认知干预对胆管癌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强化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强化认知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强化认知干预应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强化认知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及状态,而且还能提升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能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亚培田丹丹马盼盼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术期预后
保护动机理论下延续性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下延续性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住院治疗的9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保护动机理论下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情况[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生活质量[采用生命质量问卷(IBDQ)]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ALB、PA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社会能力、情感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下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获得较好预后。
王亚培田丹丹仝承玲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
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2022年5-7月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35 mg/kg,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为0分时,给予阿芬太尼5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定义为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否则为阴性反应。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设定相邻剂量梯度为0.05 mg/kg,若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升高1个剂量梯度;反之降低一个剂量梯度,观察到第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交叉点时终止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ED_(50)、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患者35例,其中阳性反应15例(43%)。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6 mg/kg(95%CI 0.135~0.252 mg/kg),ED_(95)为0.344 mg/kg(95%CI 0.283~0.691 mg/kg)。诱导期间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无其他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6 mg/kg,ED_(95)为0.344 mg/kg。
秦菲菲廉仲明黄亚茹杨建军艾艳秋何龙田丹丹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量-效关系半数有效剂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