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洲

作品数:91 被引量:78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1篇教育
  • 25篇职业教育
  • 11篇终身
  • 10篇教育扶贫
  • 10篇扶贫
  • 8篇教师
  • 6篇终身学习
  • 6篇教学
  • 5篇学习型社会
  • 4篇职教
  • 4篇中等职业教育
  • 4篇身教
  • 4篇贫困
  • 4篇终身教育
  • 4篇现代学校制度
  • 4篇乡村
  • 4篇课程
  • 4篇高职
  • 4篇高等职业教育
  • 3篇代际传递

机构

  • 8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教育发...
  • 2篇四川交通职业...
  • 2篇教育部职业技...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教育科...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北京教育科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中华职业教育...
  • 1篇北京开放大学

作者

  • 85篇李兴洲
  • 4篇耿悦
  • 2篇徐莉
  • 2篇王丽
  • 2篇肖珊
  • 2篇肖珊
  • 2篇赵红
  • 1篇姜大源
  • 1篇邢晖
  • 1篇史枫
  • 1篇朱德全
  • 1篇王文静
  • 1篇王烽
  • 1篇刘晓
  • 1篇姬冰澌
  • 1篇刘义国
  • 1篇国卉男
  • 1篇耿响
  • 1篇庄曼丽
  • 1篇卢海红

传媒

  • 13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职教论坛
  • 5篇教育研究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职教通讯
  • 3篇中国职业技术...
  • 3篇江苏教育
  • 3篇教育与经济
  • 3篇成人高等教育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中国电化教育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2篇中国教师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2篇深圳信息职业...
  • 2篇教育学报
  • 2篇中国扶贫
  • 2篇终身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生存到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理念嬗变研究——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被引量:44
201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终身学习的系列报告,从最初提倡"学会生存"到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凸显了其对终身学习内涵不断深化的逻辑思考。这一过程展现了终身学习从一种教育思想逐渐发展到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演化为人们的一种权利与生活方式,历经理论-实践-反思的嬗变过程,其张力从人类自身求得生存扩展到人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引领世界各国终身学习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结合现实社会背景梳理这一嬗变过程,对于从历史、整体的视角理解与把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趋向具有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李兴洲耿悦
关键词: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
攻坚阶段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被引量:43
2018年
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志智双扶"是落实教育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切实路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等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教育扶贫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逐渐由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转向追求教育过程公平,由粗放式教育扶贫转向精准教育扶贫,在公平基础上发展贫困地区的优质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志智双扶"理论、教育精准扶贫理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论等,是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结晶;坚持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我国教育扶贫的经验总结。
李兴洲邢贞良
关键词:攻坚阶段教育扶贫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被引量:38
2016年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亟需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探索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设,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实践共同体作为情境学习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是个体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共同体的结合是遵循个体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从新手到专家成长规律的表现。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为职业教育教师提供有利的结构性学习资源、职业认同的情感支持、实践反思的真实参照以及专业身份转变的合理契机,从而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据此,继承共同的文化历史遗产、完善相互依存的系统、实现再生产的循环、增强教师实践工作的反映性成为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针对性策略。
李兴洲王丽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被引量:1
2023年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变化与发展方式转型,同样会对乡村教育产生深刻影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教育的振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得以振兴的内源动力。现阶段我国乡村教育的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低质量发展已然成为阻碍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羁绊。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视角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破解其发展困境提供理论参照。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战略,我国乡村教育应在制度、实践、技术、治理与生态等维度确立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教育优先发展既定战略,全面观照乡村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主动依托现代数字技术革新赋能,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治理方式转型升级,塑造乡村教育全类型协调发展生态的成型,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任务。
李兴洲赵陶然
实现完美的就业——职业教育目的新论被引量:9
2008年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育人、培养人,也不仅仅局限于“为了学生的就业”。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有更高远的追求,“实现完美的就业”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今后努力追求的目的。只有实现完美的就业,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李兴洲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案处理策略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研究
2014年
教案作为反映教师知识组织形式、教学行为方式差异的具体表征,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对15位职业学校专业课专家教师进行访谈,根据受访者从教过程中教案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变化,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划分为新手——胜任——成熟——专家等4个阶段。各阶段每个教师处理教案的特征为以教案中心、打包教案知识、使用教案脚本、突出重点备忘为特征,并且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
李兴洲肖珊
关键词:教案专业课教师
“慕课热”之思考被引量:76
2014年
"慕课热"是近两年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缘何出现"慕课热"、如何认识"慕课热"、何以应对"慕课热"?"慕课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理性看待,跟踪研究,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并应充分利用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教育需求。
姜明文李兴洲
关键词:在线课程开放教育
慈溪职教校企合作新模式探析被引量:4
2009年
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即校企合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也是目前困扰众多职业学校发展的难题。为了破解这道难题,许多学校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浙江慈溪市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新模式——“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引入学校。”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兴洲吕志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学习型社会成人公共理性教育探析
2020年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持续地为成人的思想祛魅、为成人的行为作引导,帮助每一个人发展和完善其生存于社会之中所必须的公共理性。成人教育不仅使个人得以持续理性地适应社会发展,也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理性发展。因而,成人教育必须从终身培育人的公共理性出发,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应对现代社会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积蓄人力和理性资本,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功能。
李兴洲陈宁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
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李兴洲耿悦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