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2篇芬太尼
  • 2篇丙泊酚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镇痛
  • 1篇中毒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瑞芬太尼复合...
  • 1篇输注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应用
  • 1篇年龄
  • 1篇骶管
  • 1篇骶管麻醉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

作者

  • 6篇赵萍
  • 3篇蒋励
  • 3篇许民
  • 1篇由玮
  • 1篇王志军
  • 1篇李成刚
  • 1篇宋希斌
  • 1篇姜万维

传媒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 探讨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在面部除皱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的麻醉方法。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浓度分别为1mg/ml、40μg/ml和10mg/ml。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结论 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麻醉,患者苏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面部除皱术麻醉。
赵萍许民宋希斌王志军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输注面部除皱术
顺苯磺阿曲库铵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的药效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顺苯磺阿曲库铵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年龄分为50~60岁组(Ⅰ组)、61~70岁组(Ⅱ组)和70岁以上组(Ⅲ组),每组再分别按2倍95%有效量(ED95)或3倍E风分组,共六组(Ⅰ2、Ⅰ3、Ⅱ2、Ⅱ3、Ⅲ2、Ⅲ3组),每组各30例。连续监测ECG、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ICTCO2)、HR及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的变化。患者入睡后开启电刺激,将肌颤搐的高度调节至100%,稳定后单次静脉注入2倍ED95或3倍ED。的顺苯磺阿曲库铵,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Ⅰ3、Ⅱ3、Ⅲ3组患者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93%、90%、80%)明显高于Ⅰ2、Ⅱ2、Ⅲ2组(67%、60%、60%),P〈0.05。Ⅰ3、Ⅱ3、Ⅲ3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2、Ⅱ2、Ⅲ2组(P〈0.05),且Ⅰ2组和Ⅰ3组较其他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Ⅰ3、Ⅱ3、Ⅲ3组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Ⅰ2、Ⅱ2、Ⅲ2组(P〈0.05);Ⅱ2、Ⅲ2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2组(P〈0.05);Ⅱ3、Ⅲ3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3组(P〈0.0S);但是肌松恢复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苯磺阿曲库铵3倍ED95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其起效和插管条件均优于2倍ED95肌松恢复时间与剂量、年龄关系不大。增龄对单次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无明显影响。
赵萍李成刚
关键词:年龄药效学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9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D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均完全缓解,深静脉再通,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由CO_2气腹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腹腔镜手术区别于开腹手术后DVT形成的重要原因.
赵萍蒋励许民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腹腔镜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2009年
为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将60例ASA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小儿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缓注2mg/kg的丙泊酚;B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C组静脉缓注雷米芬太尼0.6μg/kg后1min静脉缓注1.8mg/kg的丙泊酚;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各组术前、术中、术后2min的BP、HR、SPO2变化无差异(P〉0.05)。C组丙泊酚用量(68.8±24.3)mg低于B组(92.8±23.1)mg及A组(109.8±43.3)mg(P〈0.05),术后C组的苏醒时间(2.1±1.3)min少于B组(3.8±2.3)min及A组(12.8±5.6)min(P〈0.05)。结果表明,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使患儿在结肠镜检查中无痛苦,安全、舒适。
赵萍由玮蒋励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儿童
肛肠病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08年
为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对肛肠病手术镇痛的作用效果,将60例ASAⅠ~Ⅱ级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0mg(氟比洛芬酯加芬太尼PCIA),B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ml(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术后1,2,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情况。在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z浓度。结果显示,术后1,2,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hA组的芬太尼用量(212.03±56.21)μg低于B组(289.65±100.32)μg(P〈0.05)。A组术后24h血清中PGE2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氟比洛芬酯于肛肠病术前应用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赵萍许民姜万维
关键词:肛肠疾病镇痛
骶管麻醉局麻药中毒1例
2008年
患者男,44岁。因便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8年加重并出血2年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赵萍蒋励
关键词:局麻药中毒骶管麻醉并出血过敏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