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5篇流产
  • 4篇药物流产
  • 4篇出血
  • 3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3篇子宫
  • 3篇疗效
  • 3篇产后
  • 2篇独一味
  • 2篇独一味胶囊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药物流产后
  • 2篇医药疗法
  • 2篇异常出血
  • 2篇孕产
  • 2篇孕产妇
  • 2篇孕产妇死亡
  • 2篇妊娠期

机构

  • 9篇泸州医学院附...
  • 6篇泸州医学院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泸州市妇幼保...

作者

  • 21篇毛惠
  • 8篇戴晓蓉
  • 5篇王永周
  • 4篇杨景芳
  • 4篇詹平
  • 2篇唐红
  • 2篇钟丽君
  • 2篇王明
  • 2篇郑维英
  • 1篇王静
  • 1篇董文斌
  • 1篇刘声乐
  • 1篇姚健
  • 1篇朱崇云
  • 1篇刘文
  • 1篇杨敏
  • 1篇林海蕤
  • 1篇汪静
  • 1篇刘珈伲
  • 1篇周绵莉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西部医学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孕产妇死亡原因与干预措施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对2001~2005年泸州市21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3例死亡孕产妇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137例,占64.32%;内科合并症36例,占16.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占8.45%;产褥感染11例,占5.16%;羊水栓塞7例,占3.29%。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213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60例,占75.1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6例,占21.60%,不可避免死亡7例,占3.69%。结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本辖区孕产妇死亡率。
毛惠杨景芳康江周燕洪世海张永志赵金萍赵红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观察益母缩宫颗粒(益母草、桃仁、炮姜、当归、川芎、生蒲黄、枳壳)对药物流产后患者的血清雌激素(estrogen,E_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及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孕妇女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待胚囊排出后2 h常规给予缩宫素10 U肌注、口服诺氟沙星胶囊预防感染。治疗组加服益母缩宫颗粒。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药流后7 d,治疗组血清P及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后14 d,治疗组血清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清宫率、完全流产及子宫出血量小的人数构成比、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出血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母缩宫颗粒通过促进蜕膜绒毛组织排出和恢复卵巢功能来终止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
彭远容毛惠施后渊张露莎
关键词:药物流产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产科出血137例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以制定降低产科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因产科出血死亡的137例孕产妇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加强各级医院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杨景芳毛惠姚健洪世海
关键词: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
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产前检查状况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征)患者产前检查状况,探讨产前检查在防治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7年5月三年期间我院住院分娩的256例妊高征患者产前检查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产前检查覆盖率为77.73%,从未实行产前检查者57例,占22.27%,只接受1~4次产前检查者151例,占58.98%,产前检查≥5次者48例,占18.75%,其中能完成9次正规产前检查者仅18例,占7.03%。在未产前检查和不规范产前检查患者中,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差及高龄产妇占较大比例。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对特定人群、高危妊娠的管理,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可有效降低妊高征对母婴的危害。
胡靖伶毛惠唐红杨景芳郑维英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
真武汤联合TC方案治疗卵巢癌术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真武汤联合TC方案治疗卵巢癌术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卵巢癌术后患者共8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TC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真武汤方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其中痊愈、好转以及显效人数分别为25例、10例5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0%;对照组中患者痊愈21例,5例好转,显效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红肿1例,疼痛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中疼痛2例,感染1例以及红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提高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和治疗的总有效水平,可以在卵巢癌患者接受治疗时,给予患者真武汤联合TC方案治疗,以提高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毛惠刘珈伲
关键词:真武汤TC方案卵巢癌疗效
金黄膏局部外敷配合TDP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33例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金黄膏局部外敷配合TDP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慢性盆腔炎患者33例,金黄膏外敷下腹部同时用TDP照射敷药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共治疗1-3疗程。结果治愈28例(84.84%),有效3例(9.09%),总有效率93.93%,无效2例(6.07%)。结论金黄膏局部外敷配合TDP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经济实用,方便,无副作用。
戴晓蓉王永周毛惠
关键词:金黄膏外敷TDP盆腔炎
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激素改变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4000~6000万例非意愿妊娠妇女要求终止妊娠Ⅲ,而中国流产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目前早期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两种,药物流产是一种无创伤性终止早孕的非手术疗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素药物抗旱孕方法问世以来,因其简便、有效性而被临床广泛采用,其完全流产率高达94.3%0]。但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一直是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后子宫异常出血在激素水平上的变化及中西医治疗作综述如下。
彭远容毛惠
关键词:药物流产子宫出血激素中西医治疗
吸宫术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吸宫术用于早孕药流后未能排出孕囊的妇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孕药流后>6小时未能排出孕囊的妇女8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42例 )给予吸宫术处理 ,对照组 (42例 )给予随访观察处理。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观察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结论 :药流后孕囊未能排出的患者采用吸宫术处理 ,能提高完全流产率 ,减少出血量和缩短出血时间 ,保证药流的安全性。
詹平程春霞毛惠戴晓萍
关键词:吸宫术药物流产疗效观察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复方沙棘子油栓治疗宫颈糜烂1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詹平毛惠戴晓蓉
关键词:宫颈糜烂中医药疗法
归肾丸加减在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归肾丸加减在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肾虚血淤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人工流产术后发生月经过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肾虚血淤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归肾丸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归肾丸加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毛惠
关键词:归肾丸人工流产术月经过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