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 作品数:50 被引量:5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学分制:德育创新的契机被引量:2
- 2004年
- 探讨了学分制促进德育创新的途径和条件 ,认为学分制对德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如果因势利导 ,兴利除弊 ,学分制就会成为推动德育创新的契机。否则 ,学分制也可能对德育构成巨大的冲击 ,使德育弱化。
- 朱平闵永新
- 关键词:学分制德育创新
- 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被引量:21
- 2003年
- 检验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教育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说,应体现为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或转变。为此,提出了知晓度、认同度、内化度以及行为的意向性、一贯性等实效性检测的指标和检测方法,并对实效性评价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原则要求。
- 朱平
- 关键词:实效性评价
-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选择依据被引量:6
- 2013年
-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制以来虽然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学者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破除传统研究方法占绝对主导的局面,更多地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并不是完成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途径,二者的特征和逻辑不同,通常都适合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及其自身条件相契合。
- 乔凯朱平
- 关键词:研究方法
- 高校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辅导员专业背景观辨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对高校辅导员应有的专业背景,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有三种:专业淡化论、人文社科论、学生对口论。这三种意见各有其现实与理论依据,也各有利弊。讨论辅导员所需专业背景,不能混淆不同专业之间的比较与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比较、要区分和处理好工作主要职责和一般职责、目的性工作和手段性工作的关系、要坚持工作职责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相统一、要坚持工作的独特性和协作性的统一、要坚持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统一和"两利相交取其大,两害相交取其小"的原则。在目前情况下,辅导员应该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背景。
- 陈勇朱平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悖论问题被引量:9
- 2008年
- 道德教育悖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与至善教育目标相背离的内在性矛盾和根本性冲突。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经常困扰却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道德教育成效不高的诸多原因中最重要、最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 朱平
-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悖论
- 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被引量:4
- 2014年
- 责任是与一定角色相联系的,角色是责任感形成的逻辑起点。对角色的认知和认同、角色扮演的内在需要、角色实现的能力等是责任感形成的内在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角色被期待的程度等是影响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应分配每位学生以适当的角色担当,并及时给予其责任行为正反馈。
- 余习勤朱平
- 关键词:责任感影响因素角色责任感教育
-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略论被引量:9
- 2012年
-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家庭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幸福观理论和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 彭永东朱平
-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 今天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师生关系具有传统的职业性、存在的普遍性、地位的差序性和超功利性等特点。当前师生关系出现了功利化、疏离化等新问题。新型师生关系应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生活、感受生命、领悟生态的关系,是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共同分享和提高的关系,是相互发现、开发、促进从而一起成长和发展的陪伴关系。
- 朱平
- 关键词:师生关系后喻文化
- 节俭:大学生消费财商的核心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节俭不仅是贫穷时的无奈之举,也不仅是一种美德和境界,它更是一种消费能力和智慧,当用则用、当节方节正是财商的体现。大学生应以节俭作为价值导向,培养以节俭为核心的消费财商,克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增强消费理性,改善消费观念,积累消费经验。
- 朱平苗笛
- 关键词:节俭
- 让勤奋学习成为大学生青春飞扬的动力——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被引量:3
- 2017年
- 在大学生中开展“勤”德教育,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需要。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勤”德教育缺失缺位,存在重“能”轻“勤”、以“爱”代“勤”、忽视“勤”行训练等偏差和不足。在大学生中开展“勤”德教育,必须纠正其对“勤”的认知偏差;遵循“勤”德形成的特点与规律,以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以勤奋学习、勤于实践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的训练和培养,为大学生青春飞扬提供内在动力。
- 戴家芳朱平
- 关键词:大学生